愛伊米

一文搞明白六大茶加工工藝

目前中國的茶,按照發酵程度主要分為六大類: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烏龍茶)、紅茶、黑茶。

六大茶除發酵程度的區別,加工工藝也有很大的區別,今天帶大家詳細瞭解一下六大茶的製茶工藝。

一文搞明白六大茶加工工藝

定製茶六大茶加工工藝

1、

殺青

殺青是指用高溫破壞茶鮮葉中各種氧化酶的活性,如果是在綠茶中,它一來保持茶葉色澤翠綠,二來利用高溫使得低沸點的芳香物質揮發,散發青草氣,發展茶香。如果是在烏龍茶中,殺青等於是用來固定

“做青”的成果,把酶滅活,使得各類物質保持在做青結束時的比例。

2、

做青

“做青”是烏龍茶,即半發酵茶最重要的步驟。做青基本上是搖青與涼青。也就是茶葉摘下來,經過攤青、萎凋之後,由人手或機器將茶葉在竹籠中搖晃,加速茶葉細胞壁破壞,使茶汁出來,滲透,加速酶的作用,使得茶葉的發酵程度剛好達到各種香氣、多酚物質的配合。

像我們定製茶中的大紅袍和鐵觀音都有這一步工藝。

3、

萎凋

在一定的溫度、溼度條件下均勻攤放,使適度促進鮮葉酶的活性,內含物質發生適度物理、化學變化,散發部分水分,使莖、葉萎蔫,色澤暗綠,青草氣散失。

萎凋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

剛採來的茶青都是嫩而且脆的,容易被折斷

會折出好多痕跡,甚至折斷茶青,這樣就會影響茶葉後期的品相。

一文搞明白六大茶加工工藝

定製茶日光萎凋

4、

悶黃

黃茶製作

“悶黃”是關鍵工序,其實質是在溫和的溼熱作用(含殘餘酶)條件下,使茶多酚類輕度氧化、多糖類部分水解等化學反應;在此過程中,“黃變”僅為表象,“轉味”是“實質”,由此奠定了黃茶的品質形成。

5、

發酵

發酵這個詞在茶的製作中有兩種含義。

一是指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在酶的作用下產生氧化聚合作用,其它化學成分也相應變化。同一樹種的茶在不發酵、半發酵和全發酵的茶香、色、味完全不用,發酵在其中起最大的作用。其中,

定製茶的

白茶、烏龍茶和紅茶的發酵是歸於這類的。

二是接近我們通常認知中的

“發酵”,即空氣中的微生物對茶葉中的有機物腐化。黃茶、

定製茶的

黑茶屬於這第二類。

6、

渥堆

渥堆是黑茶製造中特有的工序。

“渥”是指將茶葉灑上水。“堆”是指將茶葉堆起來,合起來渥堆就是指將茶葉堆放成一定高度(通常在70CM左右)後灑水,上覆麻布。

渥堆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加速陳化。也就說讓茶葉中的物質迅速的變化,特別是多酚物質的自動氧化。

茶葉經過渥堆後碳水化合物。水化果膠、水浸出物增加,茶多酚降解,這些變化使茶湯變得甘、滑、醇、厚。渥堆也有輕重之分,也有人稱為【紅水的程度】,如果從同時期茶品的茶湯來看,渥堆程度越重,茶湯顏色就越深,反之則越淺。

一文搞明白六大茶加工工藝

定製茶渥堆

當然,即使是同一種茶,也有不同的加工工藝。

綠茶

綠茶屬不發酵茶,基本的製作流程分殺青、揉捻、乾燥三步。按殺青方法不同分為加熱殺青和熱蒸汽殺青。加熱殺青即俗稱的

“炒青”,熱蒸汽殺青即“蒸青”。殺青後按乾燥方式的不同分為:炒青(即直接炒幹)、烘青(即烘乾)和曬青(即曬乾)。

紅茶

紅茶屬於全發酵茶,基本製作工藝流程是萎凋、揉捻、發酵、乾燥(注意:沒有殺青這一步,因為紅茶就是讓酶把茶葉裡的多酚物質全部氧化完。)

像定製茶中的功夫紅茶就是這樣的加工工藝。

一文搞明白六大茶加工工藝

定製茶紅茶

黃茶

黃茶可以說是一種傳承的存在,總體的產量在減少。黃茶的製作工藝與綠茶相仿,只是在殺青後多了一道

“悶黃”的工序。很多說法都將這個悶黃說是微發酵,然後說黃茶是微發酵茶。其實在殺青後,鮮葉中的酶就已經失活了,所以悶黃的所謂’發酵“更接近於一般意義上的發酵,即空氣中的微生物對鮮葉中的有機物質的腐化,而不是前面定義紅茶時說,紅茶的發酵是指鮮葉中的酶氧化了葉中的多酚物質。

白茶

白茶的作法是所有茶中最天然,最原始的,也最接近鮮葉的口味,製作工藝最簡單:萎凋、乾燥。所謂萎凋就是把鮮葉攤在微弱日光或陰處,等到八九分乾的時候再焙乾,沒有殺青,沒有做青,啥都沒。在萎凋的過程中,鮮葉中的酶也會起作用,所以說白茶是微發酵茶,但這種微發酵與黃茶殺過青再由微生物發酵是不同的。

一文搞明白六大茶加工工藝

定製茶

黑茶

黑茶屬於

“後發酵茶”,製作工藝流程大致是:殺青(殺青後鮮葉中的酶已經失活)、柔捻、乾燥(不是每種黑茶都需要先乾燥)、渥堆(就是在毛茶上加水弄溼,堆成一定量,讓空氣中的微生物腐化鮮葉)、再幹燥。

像定製茶中的普洱茶的關鍵就是渥堆發酵。

區別於紅茶的完全發酵是指鮮葉中的酶將茶多酚物質完全氧化,黑茶的後發酵可以說是

“人工淺度發黴”,機制完全不一樣。所以劣質的普洱茶有時會有黴味也是因為加工工藝是這樣的。

一文搞明白六大茶加工工藝

定製茶普洱茶

青茶(烏龍茶)

這個大類排到最後寫實在是因為它是最複雜的一類。很多人覺得現在烏龍茶這麼出名,應該是歷史很悠久的一類茶,但實際上是,烏龍茶的製作方法,尤其是

“做青”的手法,出現至今不過300年左右。而這類茶也因為離中原太遠,在清朝民國時在海外的名聲比國內都大。

很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如果不算臺灣烏龍(臺灣烏龍的茶樹是福建帶去的,不是原產),中國烏龍茶的原產區的三大區域連起來潮州鳳凰山、閩南安溪、閩北武夷山其實是一個寬約

60公里,長約700公里的產茶帶。而除了這條帶上的山場,世界上其它地方都不產適合做成烏龍茶的茶。

而適合用工夫茶(不是

”功“夫茶)方法沖泡的,也只有烏龍茶和工夫紅茶(不是打拳的“功夫“),工夫茶的泡法能最大程度顯現茶的香氣,所以適合泡香氣高遠的烏龍茶和工夫紅茶。

烏龍茶也是受沖泡手法影響最重的茶,手法不對的話,會限制烏龍茶的表現。

一文搞明白六大茶加工工藝

定製茶大紅袍

由於每種烏龍茶的做法都稍有不同,主要是凋萎(曬青)、晾青、做青、殺青、揉捻、乾燥。

現在定製茶的大紅袍和鐵觀音都屬於烏龍茶,但是加工工藝是不同的,

具體的不同

後續文章再為大家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