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綠葉紅鑲邊、湯色黃紅

烏龍茶介紹

烏龍茶也稱(青茶)屬於半發酵茶,綠葉紅鑲邊,湯色橙黃或金黃,介於不發酵(綠茶)與全發酵(紅茶)之間一類茶葉,具有綠茶的清香又有紅茶的甘醇,集眾美於一身。

1725年福建《安溪縣至》記載:安溪人於清雍正三年首先發明烏龍茶的做法,以後傳入閩北和臺灣,據史料考證,1862年福州即設有經營青茶客棧,1866年臺灣青茶開始外銷。

綠葉紅鑲邊、湯色黃紅

烏龍茶的加工工藝

萎凋(曬青)——做青——炒青(殺青)——揉捻——乾燥

萎凋:提高酶的活性

做青:分為搖青(葉邊破損變化)和涼青(保留內涵物質)

炒青:防止葉子繼續變紅,使茶中的青味消退,茶香浮現

揉捻:屬造型步驟,即將茶葉製成球形或條索形,形成烏龍茶的外形結構

乾燥:即乾燥,去除多餘水分和苦澀味

綠葉紅鑲邊、湯色黃紅

烏龍茶產地劃分

閩北烏龍:焙火重,香氣為熟果花香

閩南烏龍:較松,不帶梗

廣東烏龍:焙火輕,香氣為符合花香,較緊實。

臺灣烏龍:緊實帶一定大埂

代表品種

閩北烏龍:武夷巖茶、閩北水仙、閩北烏龍

閩南烏龍:鐵觀音、色種

廣東烏龍:鳳凰水仙、浪茶、鳳凰單叢

臺灣烏龍:清香烏龍、濃香烏龍、白毫烏龍

綠葉紅鑲邊、湯色黃紅

茶葉形態劃分

條索形:福建的武夷巖茶、廣東的鳳凰單從

半球形:福建的鐵觀音、黃金桂,臺灣的凍頂烏龍

束形:福建武夷山八角亭龍鬚茶

團快形:福建漳平水仙

綠葉紅鑲邊、湯色黃紅

烏龍茶故事傳說

據《福建之茶》、《福建茶葉民間傳說》載清朝雍正年間,在福建省安溪縣長坑鄉南巖村裡有一個退隱將軍,也是打獵能手,姓蘇名龍,因他長得黝黑健壯,鄉親們都叫他“烏龍”。一年春天,烏龍腰掛茶簍,身背獵槍上山採茶,採到中午,一頭山獐突然從身邊溜過,烏龍舉槍射擊但負傷的山獐拼命逃向山林中,烏龍也隨後緊追不捨,終於捕獲了獵物,當把山獐背到家時已是掌燈時分,烏龍和全家人忙於宰殺、品嚐野味,已將製茶的事全然忘記了。翌日清晨全家人才忙著炒制昨天採回的“茶青”。沒有想到放置了一夜的鮮葉,已鑲上了紅邊了,並散發出陣陣清香,當茶葉制好時,滋味格外清香濃厚,全無往日的苦澀之味,並經心琢磨與反覆試驗,經過萎凋、搖青、半發酵、烘焙等工序,終於製出了品質優異的茶類新品——烏龍茶。安溪也遂之成了烏龍茶的著名茶鄉了

喝茶注意事項

一、空腹不飲,否則感到飢腸轆轆,頭暈欲吐,人們稱是“茶醉”;

二、睡前不飲,否則難以入睡;

三、冷茶不飲,冷後性寒,對胃不利

宣告:本文圖片來源於:茶文藝茶相簿http://www。chawenyi。com/teaphoto/

部分內容來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絡刪除

文:獵手

公眾號:草人木(crm5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