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宋徽宗剛登帝位的善舉,顯示出皇帝的仁慈,但後來善舉就越來越少

宋徽宗趙佶上臺伊始,也施行了一些存留史冊的善政和頗為得體的行政措施。他首先命令“宰臣、執政、侍從官各舉可任臺諫者”。這無非是告知天下,他要透過各級官吏舉薦適合於做“臺諫”的人選,以整頓朝綱。同時,徽宗還鼓勵百官建言論政、興利除弊。清人畢沅《續資治通鑑》卷八十八雲:“辛亥,詔:昨降置講議司手詔內事件,許中外臣庶具所見利害聞奏。”又於崇寧元年(1102)下詔求賢:“士有懷抱道德久沉下僚及學行兼備可厲風俗者,待制以上各舉所知二人。”這樣的舉賢詔在徽宗做皇帝期間,還有過幾次。

宋徽宗剛登帝位的善舉,顯示出皇帝的仁慈,但後來善舉就越來越少

宋徽宗登帝位之初,不僅頒佈求賢詔,還有選賢能的實際行動。他所賜由禮部奏名的進士及第和進士出身的人第一次就達538名之多。他於崇寧元年(1102)六月下詔,廣泛調動全國各路州、縣官的積極性,允許“監司帥臣”舉薦各處州、縣官中政績最優秀者一人到朝廷做官。與此同時,還“詔監司、帥臣於本路小使臣以上及親民官內,有智謀勇果可備將帥者,各舉一人”。這類選賢舉動是宋徽宗政治行動中較為普遍的內容。如崇寧二年(1103)三月“賜禮部奏名進土及第,出身五百三十八人,其嘗上書在正等者升甲,邪等者黜之”。接著又在同年四月甲寅,“詔侍從官各舉所知二人”。崇寧四年(1105)丸月,“賜上舍生三十五人及第”。崇寧五年(1106)三月,“賜禮部奏名進士及第、出身六百七十ー人”。同年六月,“語求隱逸之士,令監司稽核保奏,其緣私者御史察之”。宣和三年(1121),“賜禮部奏名進士及第、出身六百三十人”。

宋徽宗剛登帝位的善舉,顯示出皇帝的仁慈,但後來善舉就越來越少

封建時代的皇帝,每當初登帝位,或是遇到隆重的慶典、皇帝的生辰,以及重要的國事活動之際,總要頒佈一些赦免詔令和減免囚罪的法令,以示皇恩浩蕩和天子仁慈。宋徴宗是把慮、減罪等措施用得較為頻繁的皇帝。由於宋哲宗是元符三年(110春正月染疾而不久駕崩的,因而徽宗於當年“二月己亥”即已行使皇帝權力了。同年三月己丑,“以日當食,降德音於四京,減囚罪一等,流以下釋之”。所謂“德音”,是指皇帝的“恩詔”,也就是顯示皇帝的仁慈與恩德的詔書。

宋徽宗剛登帝位的善舉,顯示出皇帝的仁慈,但後來善舉就越來越少

宋徴宗為什麼即位之後就降下“恩詔”呢?這除了剛當上皇帝的趙佶要樹立新皇帝的仁厚形象之外,也與“日當食”有關。古人十分迷信,認為日食是不祥之兆,而皇帝自命為天子,出現日食就是對皇帝的警告,要皇帝謹慎勤勉於國政,否則將有天遣降臨。因此,“日當食”時宋徽宗立即降下“恩詔”,放免天下罪犯。這是從漢代董仲舒宣揚的“天人感應”、“君權神授”中獲得的啟示和消災彌禍的辦法。董仲舒把宇宙的一些自然現象解讀為至高無上的天意的顯示,而將一些自然天象和水旱風雪等災害理解為有意識的“天”對皇帝的警示和處罰。這種“天人感應”理論雖然充滿著妖妄的愚昧,但在那個皇帝享有至高無上、不受監控獨裁大權的時代,仍然不失威懾皇權的積極意義。因而,每當自然界出現一些災害性的天氣,或者出現原本極自然的天象如日食、月食之類現象時,皇帝總會檢討自身的失誤,總會頒佈些“恩詔”。

宋徽宗剛登帝位的善舉,顯示出皇帝的仁慈,但後來善舉就越來越少

在宋徽宗降“德音”的同時,還下詔“求直言”。同年四月大放天下,應元符二年以前系官通負悉蠲之。就是說,對在宋哲宗元符二年(109)以前因犯各種法令而逃亡的犯人,全部給予赦免。應當說,這對於穩定社會,安撫民心,鼓勵農業生產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同年秋七月,“以皇太后還政,減天下因罪一等,流以下釋之”。這次赦免罪囚是因為皇太后還政於徽宗。在宋徽宗執政的第一年中,見於史籍的就有六次降“德音恩詔”,而且還“出廩粟減價以濟民”,放出年紀大的宮女69人。

宋徽宗剛登帝位的善舉,顯示出皇帝的仁慈,但後來善舉就越來越少

宋徽宗的年號建中靖國是在他稱帝后的翌年才開始的。章惇是公開出來反對徽宗做皇帝的第一人,當宋徽宗坐穩了皇帝寶座之後,自然不會給他好果子吃。先是任命章惇為山陵使,不久將其罷免,貶為武昌軍節度副使,旋即貶為雷州(今屬海南)司戶。雷州在宋代是地老天荒的“蠻夷”之地,被貶謫的大臣大都客死於海角天涯。貶章惇於雷州,自然也有令其不得北歸的意思。

宋徽宗剛登帝位的善舉,顯示出皇帝的仁慈,但後來善舉就越來越少

在宋徽宗的行政中,可以看出他對獄事十分關注,史籍經常有慮囚、錄囚的記載。徽宗在建中靖國元年(1101)四月王寅的詔令中,命令“諸路疑獄當奏而不奏者科罪,不當奏而輒奏者勿坐,著為令”。提倡各路(按宋代的行政區劃,路略相當於省的建制)主管司法行政的官員對自己無法審理了斷的案件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以使案件及時處理,這就是歷代所說的“毋滯獄”的意思。

宋徽宗剛登帝位的善舉,顯示出皇帝的仁慈,但後來善舉就越來越少

值得注意的是,徽宗慮囚和減免囚罪等措施,在他統治的前期較為頻繁地出現,但是到宋徽宗中、晚期,這類“德音”便明顯地稀少起來。此時的徽宗,早已被權奸包圍而沉迷於聲色享樂之中,哪裡還有“閒暇”去過問民生疾苦呢!在宋徽宗的行政措施中,免賦減稅之類令也時或可見。在他聽政伊始的元符三年(1100)九月,就有“民緣山陵役者蠲其賦”的詔令。就是說,凡是向深山發展、開墾荒地的人是可以享受免蠲租賦優待的,這自然會起到勸勉人民墾荒拓土、擴大耕地面積的積極作用。同年十二月,徽宗又“出廩粟減價以濟民”。所謂“出廩”,就是把各級官府倉庫中儲備的糧食拿出來,降低價格賣給平民百姓。宋徽宗拿出官府糧倉中儲藏的糧食,以低於市場價的方式給百姓,當然是一種善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