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那些年我們也會為了一個附贈的"購物袋"魂牽夢縈

那些年我們也會為了一個附贈的"購物袋"魂牽夢縈

(Clot x adidas 「RWB」 Via:Hypebeast)

購物袋,千篇一律,見怪不怪。現在都是拿回家隨便丟在一旁了吧,下次找得到就用,找不到就丟。

這東西都能聊?

我不止能聊,甚至還能扯到那些你永遠都不會拿出來,但是美其名曰“收藏”的破鞋盒,扎心?

那些年我們也會為了一個附贈的"購物袋"魂牽夢縈

(記住這個百分百可回收的塑膠袋,後文它還會“出現”的)

分享三個關於購物袋的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來自60年代的日本,關於起源。

60年代中開始,日本元老級品牌 Van Jacket 開始生產自己的購物袋,上面印著品牌標誌性的Logo和獨具特色的標語“for the young and the young-at-heart“。

那些年我們也會為了一個附贈的"購物袋"魂牽夢縈

(VAN Jacket 的購物袋)

為什麼要生產這玩意?

當時 Ivy 還離成為主流有些距離,Van Jacket 又沒有很多資金來打廣告,

但是卻一心想著讓自己品牌變得像“可口可樂”一般無處不在

,便想出了這個奇妙而有效的方法。

各地的分銷門店都被提供了這批紙袋,這在當時古典的百貨商場式的購物模式下是獨一無二的,一撥又一撥的顧客便沉溺在這洗腦而新穎的宣傳模式裡。

那些年我們也會為了一個附贈的"購物袋"魂牽夢縈

(60年代可口可樂的雜誌廣告)

戰後被囚禁了數十年的穿搭慾望在那個時期得到解放,彼時 Van Jacket 備受年輕人喜愛。

但是他們未必買得起它的衣服,便把情感寄託到了這個較易得的紙袋上。

更有甚者,或許連購物袋都買不著,便簡單粗暴地拿 Van Jacket 的貼紙貼在舊米袋上。

此舉不可謂不轟動一時,後來這個紙袋果然出現在東京的街頭巷尾,成了一道獨有的時代特徵。一到週末,穿著校服的年輕人們,把自己買的衣服偷偷放在這個貼著Logo的紙袋裡,出了家門,直到遠離父母視線後,再溜進廁所換下制服,然後開始青春肆意的一天。

說購物袋曾經“引領風騷”也不為過。

那些年我們也會為了一個附贈的"購物袋"魂牽夢縈

(左:VAN Jacket,右:Men's Club)

對了,這批年輕人被稱作”Miyuki Tribe“(也叫 ”Miyuki-Zoku“),是青少年裡早期接觸 Ivy 的一群人。

這個故事聽起來或許有些遙遠了吧?再分享一段80、90後這一代更有感觸的文字。主人公是“著最閃的衫,扮十分感概,有人來拍照要記住插袋”的黃偉文Wyman,取自其自傳《生於天橋底》,關於情懷。

那些年我們也會為了一個附贈的"購物袋"魂牽夢縈

(為了一個Shopping Bag - 《生於天橋底》)

此番場景不陌生吧?對大多數人來說,未必是一個購物袋,可能是一塊吊牌,或者是一個鞋盒,或者是那一雙“飽經風霜”的球鞋……

總之那些在家長眼中全無用處的東西,丟掉就對了!解釋半天他們無法明白,還容易傷到自己的元氣。

那些年我們也會為了一個附贈的"購物袋"魂牽夢縈

(Clot x Nike Lunar Force1,鞋盒十分用心,如今還可以賣個小几百)

記得自己最開始的時候一個星巴克的紙袋都會好好收起來 —— 午後的陽光、星巴克的杯子、韓寒的書,恭喜,成功還原了那些年的裝X三部曲。

再之後走心的購物袋是 Evius 實體店送的紙袋,這也是我第一次在實體店花那麼多錢。純黑的紙盒正中間印著醒目的白色海鷗 Logo,不得不承認袋子本身其實挺好看的。

而近年來印象最深的,是 Supreme 的“Box Logo”袋,雖然成本極低,材質都不是環保的那種塑膠,但這可是最火的“Bogo”啊!竟也把它掛在門前好長一段時間,現在回過頭想想還真挺搞笑的。頗有些 Supreme 的調調。

那些年我們也會為了一個附贈的"購物袋"魂牽夢縈

(去淘寶搜了一下竟然有賣的,連結就不放了)

我是有著戀舊標籤但卻很懶的人。收集的這些紙袋,開始不捨得拿出來用,後來全都了無蹤跡了;那些年攢錢買的鞋子,鞋盒即使放起來了,但都沒再拿出來過;我還清晰記得各個品牌吊牌長什麼樣,就是忘記當時把它們放哪了;別說那些件單單印著Logo就能賣小几百的T恤了,喜悅早就沒了……

那些當年“朝聖”過的傢伙啊,得到後,都變味了。

這也印證了那句話:

“你知道濟慈告知那古甕上的戀人不必心酸,是出於何意麼?‘你將永遠愛下去,她也永遠秀麗!’

為什麼?因為得不到啊。”

那些年我們也會為了一個附贈的"購物袋"魂牽夢縈

(Via:Hypebeast)

購物袋現在也已經變味了 —— 自從去年夏天被社交網路上一波又一波惡搞式的宜家“合作”洗腦後。

第三個故事關於“博眼球”,對大部分人來說,陌生又熟悉。

那些年我們也會為了一個附贈的"購物袋"魂牽夢縈

(Off-White 日前釋出的購物袋,$1260)

我覺得最有趣的場景莫過於想要打入時尚圈,混入藝術界的富豪們走進巴黎世家實體店,小心翼翼地挑選了一個網評十分“入時”的購物袋(實則看起來就是三五年前農村賣炮仗時附送的那種多了一個Logo)。

店員可能上一秒還在心裡調侃,這包真的賣得出去嗎,下一秒又得趕緊收回心思,注意自己的情緒管理,儘可能地淡定,釋放出自己最強的剋制力 —— 這是奢侈品店員最應該展現專業性的時候了,否則也無法襯托出這個滑稽的包的昂貴質感。

那些年我們也會為了一個附贈的"購物袋"魂牽夢縈

(Balenciaga 2018春夏男裝系列,還記得前文的“百分百回收”嗎?)

如果做這筆買賣的其中一方在付款時沒忍住笑了場,那可真就尷尬了。

我得承認,我是買不起的,至今也沒走進過巴黎世家的實體店,

上面這段是我的臆測,當調侃笑笑就好。

那些年我們也會為了一個附贈的"購物袋"魂牽夢縈

(Balenciaga 2017秋冬款,$1100)

諸如此類“另類”的流行該吹還是得吹的,不然會被人嘲笑說你不懂時尚。

不過當年心心念念攢購物袋的人們倒是可以藉著這一次風潮好好回味一番了。

現在生活品質好了,但是“物價”也漲了。

那些年我們也會為了一個附贈的"購物袋"魂牽夢縈

(CLINE 的 PVC 袋子)

最後想說,

為什麼甚至連Logo都不是川久保玲設計的紅心Play,這個一點都不“CDG”的支線可以成為彼時這個商業帝國賣得最好的支線?

為什麼像Bape、Stussy這些品牌設計風格都無需大改,短袖也都總有人買單?

原因你我都懂的,“身份認同感”罷了。亞文化中,品牌是武裝自己的一個好手段。

那些年我們也會為了一個附贈的"購物袋"魂牽夢縈

(Bape x Undefeated 2018春夏)

用黃偉文的語錄作結,也迴歸我最開始想說的“購物袋的思考”。

只有出身普通的人,拼命節省開始用名牌的頭幾年,才會將那些印著大Logo的 Shopping Bag 隆而重之保留供奉,還得揀個重要場合才肯拿出來載毛衣或飯盒出街呢。

即所謂“奢侈”,必須窮過才懂得。

那些年我們也會為了一個附贈的"購物袋"魂牽夢縈

【注:本文已被授權釋出於虎撲識貨,其餘轉載請直接私信公眾號: yuanzhangbb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