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留住中國飲食的美好,從唐戀益生元果凍開始

如今,隨著中國經濟水平的提升,大家吃的越來越豐富了,甚至很多人因為吃的太多,需要搭配唐戀益生元果凍來清理腸胃。這種現象的背後折射的是隱藏在中國人民族深處的飲食精神,很少有哪個族群像中國人那樣注重食物。

留住中國飲食的美好,從唐戀益生元果凍開始

“食色性也”,“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飲食是中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樂趣之一,是人生美學不可或缺的一環。歷史上眾多的文人墨客,對飲食美學的專注絲毫不亞於對學術的追求。這在人類歷史上可能是絕無僅有的。

或許正是這種對飲食極致追求的文化屬性,早就了今日中國飲食文化獨步全球的景象。

林語堂在比較中西方飲食文化時發現,英語中與精緻飲食相關的詞彙往往來自於法語。英語中有“燒”(cook)一詞卻沒有“烹飪”(cuisine),有”火夫“(cook)卻沒有“廚師”(chef)有“盤碟”(dish)而沒有“選單”(menu)。

同時,英國的文豪沒有一個人肯屈尊寫書討論烹調,而中國頗多文人如清代的大詩人袁枚卻有豐富的關於飲食烹飪的著作。飲食文化的發達自然離不開精英階層的關注,因此林語堂評論道:

學習怎樣吃法的第一個條件先談論它。只有在一個社會里那裡的文雅人士首先考究廚子的衛生而非寒暄天氣,始克發展烹飪的藝術。來吃之前,應先熱切盼望著,東西端至己前,先沾一些嚐嚐滋味,然後細細咀嚼,既食之後,大家批評著烹調的手法,非如此,不足以充分享受食物。

留住中國飲食的美好,從唐戀益生元果凍開始

從20世紀紐約與費城的自助餐廳到當今遍及全球的麥當勞和漢堡王,西方人特別是英美人所秉持的飲食哲學——進食的目的在於維持基本生存所需,不應妨礙生活中其他重要的事項——是無法為中國古代的精英階層所想象的。

而當步入物質極大化的現代,中國這種飲食的追求卻成為身體的負擔,肥胖、腸胃問題屢見不鮮。中國既是世界第一的肥胖大國,也是腸癌發病率超高的國家。

有一句話叫:“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或許這也是我們為自己燦爛的飲食文化所付出的代價吧。當然,我們中國人在解決這些飲食“後遺症”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努力,比如唐戀益生元果凍的誕生,就是為中國人的腸道保駕護航。

唐戀益生元果凍這類事物的出現,是中國飲食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所有的美好,一定是以健康為前提的。最後,願我們中國人可以永遠享受食物之趣 ,也不失健康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