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不打年糕不算過年

打年糕

明天去媽媽家打年糕,想起小時候打年糕的情景。我們這裡年糕有三種,一種叫糕粑,一種叫餈粑,一種叫餌塊粑。

小時候家族裡至少有四對或五對夫妻,在臘月二十左右的幾天裡,聚集在我們家,分工合作,而各家的小孩就上躥下跳,一會兒高興地和小夥伴做遊戲 ,一會兒滿足的吃新鮮出爐的年糕(糕粑),時不時會被父母罵上幾句,眼淚還沒擦乾,又和小朋友跑到街上瘋玩去了。

不打年糕不算過年

那時物質匱乏,打年糕對於我們小孩子來說是非常高興的。大人辛苦熬夜幾天之後,各家帶著疲倦的面容和做好的年糕各回各家。

接下來的幸福時刻來了,每晚看完電視,只要有人提議吃消夜,我們的年糕就上場了。

年糕有好幾種做法,媽媽變著花樣做給我們吃。

第一種做法,和甜酒一起煮,條件好的人家放白糖,我們家常常放糖精。所以我討厭這種吃法。

第二種,炒著吃,和衝菜臘肉一起炒,簡直是人間美味。

第三種,炸著吃,炸好了可以放點鹽和引子,非常香。

第四種,燒粑粑,用煤爐火烤的。烤好後,倒上一小碗撒上辣椒麵的水豆豉,蘸著吃,這種吃法最具有地方特色,寫到這裡,我哈喇子都快要流出來了。因為好多年沒吃過了。還非常懷念。不會這種吃法的,絕對不是本地人。

不打年糕不算過年

還有其他吃法都是在以上四種做法上演變的。也可創新出新花樣,看當時心情了。

每晚有消夜吃的幸福持續到開學,開學的早餐頓頓年糕,基本上烤的,沒有蘸水,烤好,背起書包拿起就走。開春了,泡在水裡的粑粑開裂了,時間久了,有一股酸臭味,那時捨不得扔掉,小孩不願再吃了,為了不浪費,只好媽媽獨自吃。

每年都是如此的迴圈,從新鮮出爐吃到發臭 。再後來,物質多了, 年糕也不是僅有的零食了,大家族再也沒有一起做年糕的情景了。

如今媽媽保持這個傳統,她說不打粑粑(年糕)不算過年!

所以明天去打粑粑。(指餈粑)(糕粑太複雜不做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