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由王鳳姐的茄鯗,想起了“舌尖上”的蒲菜

喜歡《紅樓夢》的人,各有各的喜歡。一本小說,寫進了各色人生。《紅樓夢》中,一次次的宴席,令人難忘。很多時候,介紹的不是菜品,而是工具和餐具。寶玉捱打後,王夫人心疼不已。稍稍安定下來,最關心兒子吃喝,

她問

:"

你想什麼吃?

回來好給你送來的。"

寶玉要了什麼?笑道:"

也倒不想什麼吃,

倒是那一回做的那小荷葉兒小蓮蓬兒的湯還好些。"

由王鳳姐的茄鯗,想起了“舌尖上”的蒲菜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小荷葉兒小蓮蓬兒的湯,是什麼東東?荷葉水泡茶咱知道,小蓮蓬也能做湯?管事奶奶王鳳姐一聽就明白了,在一旁笑道

:"

聽聽,

口味不算高貴,

只是太磨牙了。巴巴的想這個吃了"

賈母便一疊聲的叫人做去。

看到這裡,我充滿好奇。書中背景,當是北方。能隨時吃到荷葉蓮蓬嗎?我們這裡算是水鄉吧,荷葉蓮蓬也有季節,不可能想吃便吃,何況他們的時代,沒有冰箱儲存。看到後面,明白了。原來沒有什麼荷葉蓮蓬,而是一套模具。

鳳姐兒笑道:"

老祖宗別急,

等我想一想這模子誰收著呢。"

折騰一圈,最後在管金銀器皿的那兒找到了。

說明這套模具得來不容易,工藝水平要遠遠高於實用價值。折騰尋找,說明平時用得很少。賈寶玉捱打後,只怕要天上的星星,賈母也會想辦法給他。他不過要一碗“長的像荷葉蓮蓬的湯”。

模具什麼模樣?薛姨媽先接過來瞧時,“

原來是個小匣子,

裡面裝著四副銀模子,

都有一尺多長,

一寸見方,

上面鑿著有豆子大小,

也有菊花的,

也有梅花的,

也有蓮蓬的,

也有菱角的,

共有三四十樣,

打的十分精巧。

因笑向賈母王夫人道:‘

你們府上也都想絕了,

吃碗湯還有這些樣子.

若不說出來,

我見這個也不認得這是作什麼用的’”。

由王鳳姐的茄鯗,想起了“舌尖上”的蒲菜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如果不是薛姨媽謙虛的話,以薛家皇商身份都沒有見過這樣的玩意兒,可見得確實是稀罕物。後面鳳姐兒的解釋,證明了我的猜想。熙鳳也不等人說話,

便笑道:"

姑媽那裡曉得,

這是舊年備膳。

他們想的法兒。

不知弄些什麼面印出來,

借點新荷葉的清香,

全仗著好湯,

究竟沒意思,

誰家常吃他了……

然後呢?“

吩咐廚房裡立刻拿幾隻雞,

另外添了東西,

做出十來碗來. ”

王大家嚐嚐鮮了。

荷葉湯究竟用什麼食材為主?書中沒有詳寫。我個人猜測,應該是什麼麵點。否則要模具幹嘛?加了雞提鮮,應該是鹹味的,是不是類似現在的面魚湯呢?

賈府是個大家族,日常生活裡,大宴小宴家常宴,不時在讀者眼前出現,為“鮮花著錦,烈火烹油”做著形象的註解。不過,很多的菜品書裡面並沒有詳細的做法。像荷葉湯,刻畫的是模具。細寫的美味,也有。名叫“茄鯗”的菜餚,我的記憶裡久久難忘。

茄鯗怎麼做?書裡面的介紹真的很詳細。同樣由大管家王熙鳳告訴了我們具體的做法。在小說的第四十一回,賈母帶著一干人等,陪劉姥姥逛大觀園,玩櫳翠庵。

正是這一次劉姥姥“二進榮國府”,讓我們知道了美味的茄鯗。吃飯時,王鳳姐應老祖宗的要求,給劉姥姥餵了一口茄鯗,並告訴劉姥姥是用茄子做的。劉姥姥沒有吃出來。又吃了一口,細細咂摸後,感覺有點茄子味。

由王鳳姐的茄鯗,想起了“舌尖上”的蒲菜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劉姥姥開口了:

“只是還不象是茄子。告訴我是個什麼法子弄的,我也弄著吃去。”鳳姐兒笑道:“這也不難。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簽了,只要淨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俱切成釘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裡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劉姥姥聽了,搖頭吐舌說道:“我的佛祖!倒得十來只雞來配他,怪道這個味兒!”

鯗的本義是指剖開晾乾的魚,後來泛指成片的醃臘食品。海邊人家至今將這類海產品稱為鯗。鰻魚鯗、鮸魚鯗等,最常見常吃。我對此比較熟悉,故而對做茄鯗的過程,好好看了幾遍。書中首先打破了鯗是“片狀物”的限制。所有制成材料,都被切成丁狀。其次,不是自然晾曬,而是用雞湯煨乾,用芝麻油收湯再用糟油拌好。裝罐子裡密封。這些步驟都是為了儲存時間長一點。在沒有冰箱的年代,農村醃鹹菜蘿蔔,漁民醃魚曬魚乾做魚鯗,都是為了儲存。

茄鯗因為工藝複雜,做一次很麻煩,做的時候多做一些存放,可以吃很多次,所以有那麼多的儲存要求。

茄鯗做完了。原材料是茄子嗎?正如劉姥姥說的那樣,名為茄鯗的這道菜,要多少個雞來調味兒?一般人家且不說吃得起吃不起,就那麻煩,也不會去嘗試一二。劉姥姥回家不會做,大多數人家估計也不會做。就像我這個吃貨,看了半天,終究嫌麻煩,沒有試著做過哪怕是一回。

由茄鯗,我想起蒲菜。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裡,有對蒲菜的介紹。蒲菜小時候吃過,沒覺得好吃。因為費油,故而不常吃。電視裡號稱上千塊一斤的蒲菜,我很不以為然。那年清明到淮安,看到有賣,買了一斤蒲菜帶回家。和五花肉一起炒,有特別的清香。揚州基本沒見到過。

由王鳳姐的茄鯗,想起了“舌尖上”的蒲菜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舌尖2”,對蒲菜有更多的介紹,還說是揚州人常吃的菜。片子播過以後,我在揚州真的看到了蒲菜。還在報紙上看到,是淮安人的家常菜之一。介紹說蒲菜正宗的做法,是將蒲菜先用雞湯汆至六成熟,放進砂鍋,平平鋪好,上面放上斬肉小火慢燉。慢燉兩三個小時後,上桌開吃。這是蒲菜?老百姓最常吃的菜之一?不是很有茄鯗的風采嗎?我試著買回蒲菜,沒用雞湯汆,直接放在砂鍋的清水裡,上面放了一層大斬肉,燒出來不比炒肉片好吃多少,卻費事多了。

“舌尖2 ”裡還有,說揚州人喜歡用蒲菜漲蛋。試了試挺好吃,比砂鍋雞湯的斬肉簡單多了,就是對刀工的要求比較高。

其實,蒲菜的變異就是茭白。茭白炒肉絲炒雞蛋都是最平常的家常菜。我想,茭白怎樣吃,蒲菜如法炮製就行了。節目還介紹了另一種吃法,據說是淮安人的正宗吃法:包餃子。我找了淮安親戚諮詢,他們說從沒這樣吃過。就像節目說的那樣,蒲菜包餃子,工藝難度比較大。平常吃飯,哪有時間這麼精工細雕啊。淮安人說,蒲菜最簡單的做法是炒開洋。揚州人喜歡的炒蝦米,一樣。

茄鯗,不過是雞肉裡吃出茄子的素菜風味。如今簡單易做的肉末茄子,算不算茄鯗的簡化版?蒲菜也是,大火快炒,既保留了食材本身的清香,又好吃下飯。動輒幾個小時的準備或烹煮,上班族消耗不起啊。

由王鳳姐的茄鯗,想起了“舌尖上”的蒲菜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想來應該是這樣,家常菜的主要特徵是簡單便捷。如果大家都像做茄鯗一樣做茄子,又是雞湯又是斬肉的做蒲菜,這些平常人家飯桌上最簡單的食材,大概要銷聲匿跡了。生活中的吃飯,填飽肚子就行。

當然,如果是高檔宴席,或是開發“紅樓宴”的需要,那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