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上饒這些油條抽檢不合格,看看你家餐桌上有沒有?

油條是大家比較愛吃的早點之一,那麼,上饒市面上賣的油條安全情況如何呢?截至8月份,上饒市市場監管局共抽檢油條51批次,其中不合格11批次,合格率78。43 %,11批次不合格油條正在核查處置中。

產生不合格油條原因,一是部分生產經營者法律、法規及標準意識淡薄,不懂法、不知標準、不落實責任;二是部分生產經營者食品安全意識淡薄,不知長期食用鋁含量過高的食品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利的影響;三是新增含鋁膨鬆劑(常用明礬)沒有嚴格按照國家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新增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進行稱重,或因稱重儀器沒有進行計量校準而產生稱重不準。

上饒這些油條抽檢不合格,看看你家餐桌上有沒有?

上饒這些油條抽檢不合格,看看你家餐桌上有沒有?

消費提示:

油條以小麥粉和水為主要原料,以膨鬆劑為主要輔料,經麵糰調製、醒發、成型、油炸而成,外皮酥脆且內裡鬆軟多孔,色澤金黃、鹹香適口,是我國傳統的早餐食品和大眾化小吃,但食用也有講究。

上饒這些油條抽檢不合格,看看你家餐桌上有沒有?

一、食用油條要適量

油條屬於脂肪含量相對較高 的油炸食品。相關科研文獻報道, 市售油條的含油率在 10%-37% 不 等。《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 中推薦我國成年居民每日攝入油 脂的量為 25-30 克,一根市售普通 油條的重量約為 85 克左右,粗略 估算,食用一根油條約攝入 9-31 克的油脂。建議消費者對油條的食用要適量,保持膳食平衡。

二、“非礬”油條更健康

膨鬆劑在油條加工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決定著油條的質構和品質的好壞。傳統的油條加工通常會使用明礬,導致鋁的殘留。科研結果表明,長期食用鋁含量過高的食品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利的影響。世界衛生組織在2010年的一項健康指導中指出,鋁的最高攝入量為每人每週每千克體重不超過2 毫克,這相當於1名60千克重的成年人每週攝入的鋁如果不超過120毫克,就不會導致鋁的蓄積並引起健康損害。2014年,國家衛生計生委釋出了國家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新增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對油條中含鋁膨鬆劑的使用做出明確規定,鋁的最高限量為100 毫克/ 千克(幹樣品以Al計)。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無礬膨鬆劑、無鋁複合膨鬆劑和發酵型無鋁複合膨鬆劑等新型新增劑取代了明礬,廣泛應用到油條的加工過程還能最佳化油條的質量和食用品質。因此,日常消費中建議選擇使用“無礬”、“無鋁”膨鬆劑的油條。

三、煎炸時間不宜過長

在高溫油炸時,富含澱粉和蛋白質的食物可能生成具有神經毒性作用物質——丙烯醯胺。油炸時溫度的升高、時間的延長均可增加丙烯醯胺的含量。因此,在日常加工過程中應注意控制油溫不可過高,油炸時間不應太長,待油條金黃色時即可出鍋,避免顏色過深或焦糊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