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一位遠在異國他鄉的瀘州籍廚師,回憶當年,瀘州四川味道的肥腸面

假如我們把‘拗客’(噴子)拋開,可以開開心心聊聊美食,也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

只有我們中國人說“民以食為天”,這證明我們對生活的尊重和要求,首先是基於大眾都能吃飽穿暖的前提下,我們的祖輩不斷地奮鬥,不正是希望子孫後代,衣食無憂嗎?

一部分人自己不努力,混吃等死的,還酷愛去破壞他人的幸福感,這種人可算是社會公害,當然,我們的社會一般對此比較包容,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別理他們。

一位遠在異國他鄉的瀘州籍廚師,回憶當年,瀘州四川味道的肥腸面

當然,我們不會因為生活條件好了,就驕奢淫逸,就飄飄然,但是我們願意歌頌生活的美好,而這種形式多種多樣,美味自然是其中之一。

但是,有些時候,關於味道的美好卻停留在記憶裡面。

今天的社會,我們的確應該與時俱進,但是,不是因為這樣就否定過去,我們大部分的情況都在進步,但有些東西確實在退步,比如味道上面。

一位遠在異國他鄉的瀘州籍廚師,回憶當年,瀘州四川味道的肥腸面

有人說,你覺得今天味道不好吃了,是生活條件好了,吃什麼都吃膩了,但凡餓你幾頓吃土都香。說這話的人,典型的噴子體質。反而是生活條件好了以後,很多人追逐的東西不一樣了,一部分做美食的人為了追求效率和利益,不是在廚藝上下功夫,而是各種投機取巧的方式,最終使得今天的一些人,對吃這個東西,並沒有得到應有的滿足,還為它們鼓吹。

沽酒客有個朋友,現在旅居扶桑多年,是一位瀘州廚師界毛派的傳人,毛派是瀘州曾經比較有名氣的兩個廚師界流派之一,還有一個是劉派。

一位遠在異國他鄉的瀘州籍廚師,回憶當年,瀘州四川味道的肥腸面

這位老哥我叫他梁哥,透過自己的努力在異國他鄉站穩了腳跟,一晃就是幾十年過去了,雖然離退休還有幾年,但是對家鄉的眷戀他從來沒有停止過,說得最多的就是美食。

一來這是他的專業,二來去了東洋那個地方,倭人雖然痴迷中華料理,但是本質上來說還是根據當地的情況,有所改變。想起自己老家的那些歲月,濃濃的記憶,無不感慨。

後來梁哥幾次回國,感覺地方美食進步很小。

一位遠在異國他鄉的瀘州籍廚師,回憶當年,瀘州四川味道的肥腸面

今天瀘州做美食的自媒體人很多,真正具有瀘州味道傳承的東西卻很少,不過這個也是一個人一個看法,我們分享就好,既然如此,今天給大家分享梁哥關於瀘州味道的肥腸面的回憶,以下是他的回憶文字:

梁哥說:記得在幼兒的時候,家裡老人,經常性地買來一大盆的豬大腸,主要是那個年代缺衣少食的計劃經濟的原因,豬大腸便宜,就2——3塊錢左右吧,算一算的確便宜,好幾斤哦,夠一大家子吃個夠。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菜籃子工程的一個必需品,言歸正傳吧,單說肥腸面的做法就有很多種,在四川各個地方(包括現在的重慶)的做法也是花樣百出。

一位遠在異國他鄉的瀘州籍廚師,回憶當年,瀘州四川味道的肥腸面

瀘州,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城市,也像它倚著兩江水(長江和沱江)那樣得天獨厚,獨具特色,當然,家裡的味道和飯店館子的味道還是有區別的哦。

首先,把豬大腸洗的乾乾淨淨的,在改成小塊的備用,在抓一大把的泡姜泡海椒,切的碎碎的,再拿自己做的豆瓣醬,鍋裡放入生菜油,豬油,下入花椒,幹海椒節節,泡姜泡海椒,炒香後,在放入切好的豬大腸一起炒香,加入水,燒開以後,用小火慢慢的熬至湯紅腸軟即可。

一位遠在異國他鄉的瀘州籍廚師,回憶當年,瀘州四川味道的肥腸面

當然,不要忘記了必須準備的油酥黃豆花生米,韭菜段子,香菜(芫荽)。鍋裡燒水煮麵,好了撈出,再放入這幾樣配料,澆上熱氣騰騰的原湯,來些豬大腸,最後放點香菜,哈哈哈,一碗誘人的肥腸面就出來了,吃的是心裡那個舒服度,你們自己心裡想是什麼味道呢,肯定巴適得很。

再來說說飯店和館子的做法吧,自己做的海椒醬,豆瓣醬,幹海椒花椒等,入油鍋裡也是炒香下湯,唯一不一樣的就是,把所有的底料都過濾掉,下豬大腸,慢慢的燒至腸軟,吃法跟家裡是一樣的,總的來說吧,飯店館子的好看漂亮,但是味道呢,哈哈哈大家也應該猜到那個味道霸道了。

各位,要是有興趣看下去,下次讓梁哥再給大家分享其他瀘州的味道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