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何為美食,你心裡是怎麼定義美食的

如果你是吃貨(比如我),那麼美食的定義非常簡單: 你吃過之後有幸福感,跟戀愛一樣的幸福感,覺得生活真美好。

這個食物可能是你存了好久的錢才吃得起的一塊米其林牛排,也可能是家人為你在最餓的時候端上的面,也可能是旅遊中不經意間被路邊的攤點挑起的味蕾留下的無窮回味,這都是幸福的

何為美食,你心裡是怎麼定義美食的

由於熟知各個原料的本性,因此往往只要嘗一口菜,就可以做出以下類似評論:這個煮的過頭了,你是不是油放少了? 或者是不是哪個步驟操作錯誤這個甜味不夠,對於這樣的食材你應該加一點糖來提鮮你這個味道太重了,蓋過了食材本身的味道。你這個擺盤太難看了,主次不分

下面著重論證“光用看的就大致知道一盤食物靠不靠譜”。

何為美食,你心裡是怎麼定義美食的

第一:好食材;

基本條件安全、健康、無害;遵循時令季節性,有一個相對固定最佳採摘和食用週期;

地道出產,可能這一村,這一田出產與旁邊一村一田,味道就有差別;

地域特色明顯,別處無它;或是同名同物,不同味。選用有悠久歷史傳承的食材,可信賴的品牌,如火腿。

烹調手法是不是能體現出原料的特點,併為原料加分。

中式烹調手法煎煮炒炸,本質上都是為了做熟食物的同時給人帶來味覺上的享受。

所以什麼原料要用什麼烹調手法。

何為美食,你心裡是怎麼定義美食的

你試試一塊豆腐用牛排的做法,刷上橄欖油撒上海鹽進200度預熱烤箱烤5分鐘?

這種做法的豆腐不會有帶紅燒湯汁的豆腐好吃的。

不是習慣問題,也不是口味問題,完全是客觀的:豆腐這種本身沒什麼強烈味道的食材,是需要與汁水配合的,在高溫的作用下,兩相融合,再誘發豆腐本身美好的黃豆香氣……

反正這兩盆豆腐放在我面前,用看的,我不會選烤豆腐的。

何為美食,你心裡是怎麼定義美食的

至於說烹調手法能不能為原料加分,也有前提:原料是好的。不新鮮的原料,怎麼重味去掩蓋都不會加分的。

所謂加分,是讓食材的滋味層次更豐富,更復雜。比如如果我用料酒,我一定會加一點糖的,因為料酒的單一味道容易發酸,加上糖可以使整個味覺更飽合。但並沒有多到你可以嚐出很明顯的甜味。

再舉例,紅樓夢裡的茄鯗。很多人認為過分烹調了,失去了茄子這種食材的本意。確實,我看做法,味道主要來自那幾只雞,但用茄子,應該是取其質感。梁實秋說,北方的茄子和南方不同,水分少,糖分高,沒那麼綿軟爛,脆,有嚼勁。南方的茄子這麼炒啊煨的肯定全爛了。

雞油雞脯肉丁松仁這些油膩又鮮美無比的東西,用什麼基材來承載,會比用茄子更好,同時又別緻有新意呢?

何為美食,你心裡是怎麼定義美食的

當然,我還有很多判斷標準,比如是不是這個菜系代表性的烹調方法,是不是很難做好但做得好還是非常讚的手法,等等。這些實在太細了,只能一事一議地來說了。

烹調過程的條理性

這是一個很進階的判斷標準,非專業人士不得知。我也只是聽一位我愛的廚子說起過一嘴,沒細問。

他是廚師資格證的考官之一。

如果能看到做菜的過程,同樣,看一看,有經驗的人也能知道做得好不好。

比如剁椒魚頭,從頭看一遍這廚子做剁椒的流程,就知道好不好吃。比如,有一種操作手法是剁椒料並不是全部一下混合在一起的,而是一部分原料,一層鹽,揉合充分後再一部分原料,一層鹽,如是三次,最後上辣油。

何為美食,你心裡是怎麼定義美食的

剁椒料的關鍵是不能出水,蒜、姜、剁椒等全部一下子和大量鹽混合,必然出水,加上辣油全毀。

魚頭是怎麼擦洗的?用鹽醃魚頭是醃在什麼位置?這道菜適不適合少鹽?為什麼廚子拿出來的菜裡,如果用到大量薑片,薑片經常是切成菱形塊的?

都有它的道理和講究。

做一道菜,手勢清爽,步驟分明,代表你是理解食材的特性,理解這種烹調手法為什麼能發揮出食材特長的。你理解的越深入,做出的菜美味的可能性也越高。

何為美食,你心裡是怎麼定義美食的

所以,你看,人家考官主要也是靠看的。最後才嘗那麼一筷子,驗證一下自己的想法而已。

主觀分數真的一點沒有嗎?

那是不可能的。

但我認為這個主觀分來自於品嚐者對食物的感情。這種感情往往是和他的記憶和經歷有關係的。

比如豆腐花是甜的還是鹹的?

我喜歡吃鹹的。一定要放蝦皮紫菜和豬油的。甜的我吃不慣。

但我會清醒意識到我是吃不慣,不是不好吃。

何為美食,你心裡是怎麼定義美食的

人不是機器,這部分主觀分一定會有,但不會影響全域性,而且通常都是比較極端的情況。

有經驗的食物愛好者會自省這一點,並自動修正這部分分數在自己對食物評定中的加權。

色香味俱全,色就是用看的,不僅指顏色,“色相”、“秀色”是指外表的整體,而不是僅指顏色。很多時候,菜好不好吃,看看就八九不離十。香是用聞的,可以聞出揮發性氣體的複雜性——這和烹調方式和手法有莫大關係。味很重要,但排最後。

何為美食,你心裡是怎麼定義美食的

固步自封、地域美食的狹隘主義,並不能使我們成為一個真正有品的,會吃的人。

過度迷戀大廚菜、媽媽菜、酒樓菜也不可能使我們在品味上成為一個有寬度的人。

所以走出去,接納、學習、也許吃著,吃著,你就成為一個會吃的人,懂吃的人,有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