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品八尺酒,帶你瞭解百年佳釀的前世今生

地處粵贛交界的平遠縣八尺鎮,山明水秀,土地肥沃,是梅州糧食主產區。青山綠水出美酒,酒的釀造技藝在這裡已流傳數百年。

七尺男兒八尺酒。八尺酒蘊含著平遠客家人外出打拼的歷史。舊時為謀生,八尺人攜家眷背井離鄉,前往梅縣、閩西、贛南立起酒旗,開設釀酒作坊。

從分散經營到成立全省首個鎮級酒業協會,再到省酒業技術創新專業鎮,如今八尺酒不僅在梅州境內遍地開花,也在江西贛州、福建龍巖等地創下口碑。還逐漸演變出了小鍋米酒、禾米酒、黑糯米酒等品種,酒業企業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八珍娘、禾米香、大客豐等酒品牌成為當地家喻戶曉的品牌。

百年經典,歷久彌新。為進一步做大做強八尺酒產業,近年來平遠透過舉行酒香文化節、成立協會等,不斷深化酒業改革與創新,引導八尺酒企業朝著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打造“八尺酒”品牌,助力鄉村振興。

品八尺酒,帶你瞭解百年佳釀的前世今生

八尺酒中,娘酒和小鍋米酒最為出名。 通訊員 朱維佳 供圖

百年傳承釀出醇厚味道

傍晚時分,漫步在八尺鎮,遠處的青山與稻田相映成趣,近處的酒旗、酒罐別具一格。街上行人熙熙攘攘,道路兩旁星羅棋佈的酒坊不時迎來顧客購買米酒,“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酒鄉圖景浮現眼前。

八尺鎮何時與酒結下緣分?這要從明朝說起。

八尺原稱九鄉,始建於明代末期,是平遠、江西鄉鄰出入的咽喉駐足之地。

古時,梅州與贛州貿易來往密切,不少商人將梅州地區的布匹、鹽、水產等商品運到尋烏縣進行交易。作為休息驛站的八尺鎮便開了不少客棧供商人們歇腳、打尖,酒坊也伴隨著客棧創立應運而生。

“八尺自古以來就有釀造米酒、娘酒的傳統。”八尺鎮酒業協會會長劉遠傳說,“因為釀造裝置簡單、投入少、操作易,不少八尺人攜家眷或北上或南下開酒坊謀生,家庭式小作坊在梅州、贛州、龍巖等地開花。”

到了20世紀,八尺釀酒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八尺鎮是粵贛邊區重要的糧食集散地,素有“梅州糧倉”的美譽。透過古驛道,八尺人將酒運至梅、贛兩地,成為熱銷產品。

八尺酒中,娘酒和小鍋米酒最為出名。

娘酒的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至公元413年。西晉王朝滅亡後,遊牧民族、少數民族入侵中原。客家先民因戰亂向南,背井離鄉、翻山越嶺,尋找一處安居樂土。在艱辛的遷徙途中,相伴客家人左右的就是娘酒。

在客家地區,客家婦女分娩後都有喝娘酒的習俗。得知女兒或兒媳懷孕之後,客家婦女都會開始著手準備做娘酒,這也是母親表達對子女愛意的一種方式。一般在農村看到有人在炙酒煙霧繚繞的時候,十有八九都是那家人有喜事了。

小鍋米酒則出現於明朝。據《平遠縣誌》載,明代嘉靖年間,民間釀酒較為發達,並形成獨特風格的小曲酒品。“小曲酒品”指的便是小鍋米酒。

隨著釀酒業蓬勃發展,八尺酒逐漸形成規模,種類和品牌也進一步豐富。據統計,目前,該鎮大大小小的釀酒作坊約80間。除了娘酒和小鍋米酒,近年來還出現了禾米酒、谷酒、黑糯米酒等新產品,“禾米香”“八珍娘”“大客豐”“好八方”等品牌聲名遠揚。

在劉遠傳看來,八尺酒能夠聞名得益於對傳統的堅守。“品質是發展的關鍵,我們一直踐行著工匠精神,不斷提升酒的品質。”劉遠傳說,精益求精的發展理念,不僅是在傳承一門傳統工藝,更是在傳承客家人的堅忍精神。

堅守古法匠心打造金字招牌

走進梅州市八珍娘酒業有限公司莊園,濃郁的酒香味撲鼻而來。生產廠房內,幾名戴著口罩、穿著整潔的工人,對剛蒸好的米飯攤涼、拌曲。在儲藏室,裝酒的陶罐整齊排列,肚子內正醞釀著珍品。

經歷時代的錘鍊,客家娘酒形成選米、浸米、蒸飯、攤飯、發酵等10餘道工藝。儘管工藝繁多複雜,且不少步驟仍需人工上手操作,但韓垂財仍不捨得將工藝進一步精簡。作為八尺娘酒釀造技藝傳承人,他對釀酒保持著孜孜不倦的熱情,“古法就是八珍孃的競爭力和生命力。”

品八尺酒,帶你瞭解百年佳釀的前世今生

當陶罐中的糖化完全後,釀酒師開耙接水,封口進入液態發酵期。 通訊員 朱維佳 供圖

時下酒廠增加了數字化裝置,提高了生產的效率,但釀造工藝本質上並沒有變化,八珍娘酒的生產仍保持著最傳統的生產工藝。

“釀酒做豆腐,無人敢稱老師傅”,這是客家地區流傳久遠的諺語。意思是,即便從業幾十年的師傅,對於每一次做酒仍不得大意。因為稍不留神,酒就會變味、釀製失敗,酒的味道就可能發生變化,故而沒人敢“稱王稱帝”。

做好酒,就要從源頭上選用優質原料。在選材上,八尺酒採用的原材料都經過嚴格的篩選。“以娘酒為例,釀造娘酒的糯米大多來自本地所產的當季米。米越新鮮、水越純淨,釀出來的酒才能更香、更穩定。”韓垂財介紹。為了保障釀酒原材料的純天然、無汙染,韓垂財在江西菖蒲產業園打造了一個黑香粘種植基地。

水是酒之魂。在酒廠內,一條河流穿廠而過,韓垂財告訴筆者,釀造八珍孃的水便取自於此。“這條河流名為稔田,是從粵閩贛三省邊界的東江源引來,水質清冽純淨,米越新鮮、水越純淨,釀出來的酒才能更香、更穩定。”他說。

在傳統的工藝中,火炙是製作客家娘酒最為關鍵的一步。

“火炙能殺菌,使酒冷卻後在陶壇中形成真空的環境,有助於長時間存放,所以八珍娘一直保持著火炙環節。”韓垂財說。當酒液裝進酒罈後,蓋好蓋子,用稻穀的穀殼堆在酒罈的周圍,點火燒且不能產生明火。明火出現時要立即去撲滅,酒液在罈子裡恆溫地蘊養著,但不沸騰。顏色從乳白色轉變為琥珀色,酒味變得更加芳香濃郁。

品八尺酒,帶你瞭解百年佳釀的前世今生

八尺娘酒釀造技藝傳承人韓垂財在檢視娘酒儲藏情況。 通訊員 朱維佳 供圖

這是八尺酒堅守傳統工藝的一個縮影。

2013年,為形成整體發展合力,八尺鎮成立廣東省首家鎮級酒業協會——八尺鎮酒業協會,目前協會成員達60多家。無論是娘酒企業,或是禾米酒企業,協會成員相互約定:堅持傳統工藝釀造,同時結合現代化機械裝置,力求在將客家娘酒工藝不斷改進提升的過程中,提高生產效率,達到品質與產量雙收的結果。

對工藝的不懈追求,也讓八尺鎮獲評廣東省酒業技術創新專業鎮。八尺酒也依託自身良好的品質銷往珠三角,收穫了不少回頭客。2017年5月,八尺酒更是漂洋過海,出現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迪拜中東經貿投資中心。

如今,八尺鎮黨委政府正在積極打造八尺酒品牌,透過舉辦酒香節,攜八尺酒參加旅遊推介會、農特產品推介會等方式,進一步豐富品牌內涵。“八尺酒已經成了八尺鎮的一塊金字招牌,擴大招牌效應需要政企合力。我們正與酒業協會一起,規範生產環節的各個流程,規範八尺品牌使用,讓更多消費者瞭解傳統工藝釀造的八尺酒。”八尺鎮宣傳委員陳煒說。

思變求新做大做強八尺酒業

在八珍娘公司實驗室內,顏色不一的娘酒擺放在檯面上。韓垂財從祖傳的娘酒手藝出發,對各類酒體進行新的改良、嘗試。“現在生活節奏快、壓力大,新產品透過加入黑芝麻、黑豆、桂圓等養生食材,可以更好地滋補身體、活絡氣血。”他說。

相同的場景,也在八尺酒業協會的辦公樓內上演。

在八尺鎮酒業協會辦公樓的二樓,筆者看到了一個正在建設的小型實驗室。劉遠傳告訴筆者,實驗室供酒業協會成員使用,主要功能包括酒類檢驗技術研究和分析以及技術研發。“目前,我們已經與嘉應學院、仲愷農業工程學院達成合作,藉助科學的力量把酒的品質進一步提升,酒的種類進一步豐富。”他說。

近年來,不少年輕的酒類企業展示出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他們敢闖敢試、獨闢蹊徑,瞅準了年輕人這一消費群體,不斷研發新產品,在洶湧澎湃的市場浪潮中分得一杯羹。例如江小白研發了水果味的白酒,水果的清香與高粱的醬香相互碰撞,獲得了年輕消費者的喜愛。

這些成功的案例啟發了劉遠傳,作為廣東禾米香酒業有限公司(下稱“禾米香酒業”)總經理,他正在與東鵬飲料集團接洽,計劃開發低度白酒,讓禾米酒“潮”起來。“企業要長青不衰,關鍵要與時俱進。老品牌也要有新的觀念,這樣才能讓品牌走得更長遠。”為此,禾米香酒業多次組織人員前往貴州茅臺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瀘州老窖酒業有限公司等地參觀、學習。

除了對品質的創新,八尺酒也開始對包裝進行創新。

在八尺酒業協會一樓產品展示廳,一款口服液包裝的娘酒吸引了筆者注意。粉色是盒子的主色調,表面還印製了毛筆繪出的線條,娘酒用玻璃瓶密封好,每支30ml。韓垂財說,這是八珍娘對外包裝的首次嘗試。

變則通,通則達。在酒杯碰撞之間,八尺酒不斷推陳出新,醞釀出香醇濃厚的味道,迸發新的活力。

韓垂財告訴筆者,在當地政府的支援下,八珍娘莊園設立了非遺文化傳承人才培訓基地,以交流、展示、傳習、培訓等方式,開展八尺娘酒釀造技藝的保護、傳承、普及和提升教育。他還計劃將以平遠推進全域旅遊的契機,結合旅遊、民宿、餐飲,設立客家娘酒釀造技藝的展示、體驗專案,將莊園打造成傳播平遠八尺娘酒釀造技藝非遺文化的視窗。

“客家娘酒的意義和價值早已超越了酒的本身,已經成為了蘊藏客家精神的符號基因。希望能透過這個平臺,讓八尺娘酒繼續傳承下去。”韓垂財說。

相關

八尺禾米酒是怎樣釀成的?

柴火蒸飯

釀酒師取乾淨的水將米沖洗乾淨,再將米放入清泉水中浸泡9-12個小時,浸泡時間可根據季節情況進行調整。在浸泡的過程中,釀酒師還需要同時注入活水進行降溫,以避免大米酸敗餿臭,保持米飯具有最好的浸泡狀態。

隨後,釀酒師將浸泡好的大米放入飯甑,用傳統土灶生柴火蒸煮。用到的工具名為飯甑,一個飯甑就可以蒸煮500斤米飯,現場可同時蒸煮1500斤米飯。蒸飯是個技術活,也是古法釀酒中至關重要的一環。與機械化釀酒方法相比,人工蒸飯可以更好地把握米飯最好的時機,這是機械化不能做到的。在蒸飯過程中,每隔半個小時需翻飯灑水,待米飯變成外表Q彈、內部鬆軟的時候就可以起甑,開始進行攤晾。

手工拌曲

伴隨著熱騰騰的禾米香氣,釀酒師將米飯攤開翻鬆,並灑些涼水輔助降溫防止飯粒粘結成塊。在一旁的風機也開始吹風加速降溫,讓米飯儘快達到最理想的溫度。

當米飯溫度降至25-28攝氏度,釀酒師開始撒入酒麴攪拌。酒麴分3次撒入,每次撒入後釀酒師進行人工攪拌,揉一揉、搓一搓、拌一拌。每個手法規律重複,保證酒麴和米飯攪拌均勻。

品八尺酒,帶你瞭解百年佳釀的前世今生

當米飯溫度降至25-28攝氏度,釀酒師分三次撒入酒麴進行攪拌。 通訊員 朱維佳 供圖

小罐發酵

攪拌均勻後,釀酒師將拌好曲的香禾米分裝入消好毒的50斤小陶罐中固態糖化和半固態發酵,這是傳統米香型釀製白酒一種特殊的發酵手法。每缸裝飯量為缸容量的五分之二,10-12斤。然後用草紙封口,移入專門的發酵室進行發酵。

當陶罐中的糖化完全後,釀酒師開耙接水,封口進入液態發酵期。與市面上一般進行8-12天的發酵期不同,為了使酒的品質更有保障,陶缸發酵期達到了30-50天。發酵時間越久,酒越加醇厚越香。同時,陶缸貯藏,搭配良好的微生物環境,讓酒更自由地呼吸,更快新酒老熟。

土灶蒸餾

蒸餾時,禾米的古法釀製工藝仍要求開闢專門的區域搭起大火灶。釀酒師就用最傳統的直火蒸餾法進行土灶柴火蒸餾,將發酵好的成熟醪液攪拌倒入傳統土灶蒸餾釜中,柴火加熱蒸餾,冷凝水控制在40攝氏度以下。去酒頭,取中段酒,酒尾併入下一鍋復蒸。這樣蒸出來的酒更有特別的溫度和味道,一次大概能夠蒸5000斤以上的酒。

陶缸窖藏

蒸餾出來後的酒在不經過人工的工序下,直接就可以透過管道流進酒窖進行儲存。酒窖長期保持著規定的溫度和溼度,儲存的期限最少在兩年以上。酒窖中採用的都是一噸以上的大陶缸進行儲存,酒量非常豐足。大陶缸也有助於讓酒中含有的各種元素物質進一步充分得融合發酵,從而提升禾米香酒的品質。

原標題:

工匠精神傳百年 八尺酒香飄四方

廣東省酒業技術創新專業鎮——平遠八尺鎮傳承創新打響“八尺酒”品牌

【來源】南方日報·梅州觀察

【南方日報記者】梁時禹

【通訊員】朱雙玲 朱維佳 袁志鵬

【作者】 梁時禹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