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以後商業化的城市,粵菜可能會越來越少,但會越來越貴

以後商業化的城市,粵菜可能會越來越少,但會越來越貴

廣東人所謂的鮮,其實是跟味精一樣一樣的。其實大部分稍微對吃有追求的廣東人,對於味精分辨,都是比較準確的,即使它們都是穀氨酸鈉。1、味精鹹鮮帶甜,口味比較重,很多人吃了會口渴,重點:無論什麼菜放了味精,都會被味精獨特的鮮甜味搶走菜式本身的味道,吃多了味精還會不開胃,所以一般廣東家庭是不吃味精的。2、雞精雞粉,歸為一類其實是個人覺得它們比較相似。

以後商業化的城市,粵菜可能會越來越少,但會越來越貴

雞精本身的味道不如味精那麼好,加水煮也有一點點湯的感覺,不像味精煮白開水完全是覺得喝另一種口味的鹽水。如果食材本身鮮甜,加一點雞精一般人吃不出加了雞精,所以也有很多廣東人家庭家裡會有雞精,接納程度比味精高一點。但是雞精多了就也會有一種不真實的鮮味。3、生抽。生抽就是所謂的醬油,成分表上也有穀氨酸鈉。

以後商業化的城市,粵菜可能會越來越少,但會越來越貴

不過生抽的接納率基本是百分百,除非身上有創傷,不然一般廣東人都接納生抽。生抽口味跟味精一樣也很明顯,但是生抽一般不會吃了不開胃,而且生抽用來炒菜味道會和食材融合得比較好,突出的是食材的味道,不像味精那樣搶味。4、蠔油。蠔油比生抽味道更鮮,用於炒菜確實讓菜色更鮮豔,味道更鮮甜,但是由於太突出的表現,和食材搶味道。

以後商業化的城市,粵菜可能會越來越少,但會越來越貴

雖然沒有味精那麼“嗆”,但是嘴刁的人一樣吃得出其中味道,認為其導致味道不真實,所以接納率不如生抽高。至於柱候醬,老抽之類的其他調味料,應用面沒以上那麼廣泛,本人也少吃,所以不作比較。總結一下就是,導致食材味道越不真實的調味料,廣東人接納率越低。上面有為“廚師”說廣東所謂的鮮其實就是味精,對於飯店或者酒店來說是正確的。

以後商業化的城市,粵菜可能會越來越少,但會越來越貴

批次化生產的食物,沒味精很難確保食客對味道的追求,導致沒生意。但是硬要認為食客不知道,分辨不出,就真的是單純你自己這樣認為而已。前兩天去了廣州美食節,真的是實實在在體驗了一把什麼叫一日食百味。我是湖北人,口味蠻重了,之前一直是對粵菜很敬而遠之,嫌棄淡口。看很多美食客說的鮮美,原味,其實蠻不以為意的,在這之前吃過最清淡的除了西湖鱸魚羹就沒別的了。

以後商業化的城市,粵菜可能會越來越少,但會越來越貴

我原本以為粵菜的精緻是像上海飯館兒裡那種精緻小巧的擺盤,真的來了才發現,不是別的,是真的精緻,是處理的精緻,庖丁解牛的那種細緻。蝦餃完全是蝦的本質的味道,不沾任何醬料吃都覺得鮮美,我原本是對鮮沒有感覺的那種人,這次是真的覺得鮮這個感覺是真的可以很具體地去感知的。腸粉,說實話,在這之前我一直以為腸粉真的是大腸裹著的(滑稽)。在這之後去過一次潮汕,也吃了當地的腸粉,發現雖然都在廣東,但是確實完全不一樣的感覺。

以後商業化的城市,粵菜可能會越來越少,但會越來越貴

而且廣州的腸粉,骨在皮,初見外皮油光閃亮,裡邊包裹的食材若隱若現,吃起來爽滑可口,不可過於彈韌,而調味也夠鮮。在潮汕的時候,更愛調味的醬汁。煲仔飯,北京路上太多煲仔飯了,最愛焦底,脆而不黏。以後商業化的城市,粵菜可能會越來越少,但會越來越貴,你可能也會見到很多粵菜館,但真正的粵菜館城市中也沒多少間了,你們口中也會吃到別人口中所講的“鮮”,比如熬高湯,鮑汁……之類,粵菜要用到,排骨,龍骨,五花肉,金華火腿,老雞……等等一細列昂貴材料。但現在商業化的城市,會改用味精,肉寶王,高湯料,半成品……商業調料劑,可能也會放一點肉,調成高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