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雲南米線的飲食文化地域形態特點“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我們處在一個不斷髮展的時代,雖然擁有著獲取資訊的便捷渠道,但面臨著身陷資訊海洋卻找不到、讀不完所需資訊的窘境。一方面,資訊型別趨向於語義的多樣化,對資訊的接收造成嚴重干擾;另一方面,資訊越來越多地透過打包和複製肆意傳播。人們每天會接觸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資訊,除非與已相關,否則大都視而不見。

雲南米線的飲食文化地域形態特點“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面對海量的文化資訊,我們會發現我們自身首先是一個

“地球人”,然後才是一個“地方人”。“地方”因為人們生活在其中而不易被察覺到,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意味。

雲南米線的飲食文化地域形態特點“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自古以來,雲南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區。隨著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逐漸形成了獨特且多樣的飲食文化。現今,在復興和發掘優秀地方文化以發展文化旅遊的大背景下,飲食作為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人文因素,也被放到文化價值傳播的視野中去。

雲南米線的飲食文化地域形態特點“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這不僅能透過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啟用新的旅遊文化價值,也能借此推動傳統地方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基於以上思考,選取雲南飲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米線文化作為研究物件,目的在於尋找更恰當的設計傳播方法,讓地方人文資訊突破傳統傳播路徑,透過資訊視覺化設計作品讓受眾瞭解米線所代表的地方情感和文化價值。

將雲南米線文化資訊應用視覺化設計方法進行探索,可以把複雜的資訊內容分解、整理,再加以重構,提取出有效的部分,用設計語言進行表達,從而提高文化資訊的解讀、傳播效率。

雲南米線的飲食文化地域形態特點“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旅遊需求在本質上屬於精神文化需求。旅遊在客觀上是人們認知社會、感受自然的文化交流活動。一方面,在充分認識地方文化的基礎上,能夠透過設計方法進一步挖掘文化內涵,重構文化認知。另一方面,或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地方文化精神,為旅遊注入活力。

雲南米線文化研究現狀第一,飲食文化的綜合性研究:在人類學中對於飲食文化的論述較為系統。雲南米線的特點雲南最具有地方性格和最具廣泛性的食物就是米線。雲南米線的製作中,大米的配方粳米和秈米搭配適當,首先發酵米漿,再與擠壓脫水後的米麵混合,攪拌均勻,然後蒸熟。

定型時先榨成小圓柱條,之後精榨、煮熟、漂洗,製成的米線疏鬆多孔。雲南米線與其他地區米粉的最大的差別在於製作工藝中發酵時長的增加,使製成的產品既保留了大米的清香、甘爽,又在略帶發酵酸味的同時,提高了食味的鮮甜,具有筋骨好、滑爽回甜的獨特風味。

雲南米線的飲食文化地域形態特點“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雲南米線的飲食文化地域形態特點“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地理距離是文化差異形成的自然條件,就算在同一文化圈內,也會產生不同的風俗習慣。雲南地理條件差別較大,十六個地州,每個地方都有自己完全不同的地理條件和民族風俗習慣,因此集合了多種飲食文化型別,按地理區域可以劃分為若干區域性的飲食文化。

以昆明、玉溪為主的滇中地區,隸屬雲南漢族菜系統,口味偏清淡;滇西地區海拔走高,飲食文化具有高原民族特色,是半牧食俗存在帶;以德宏、臨滄、版納為中心的滇南區是是作物豐饒的精食文化帶,口味偏酸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