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快來圍觀!一群帶環志的黑尾塍鷸來深了

12月15日上午,深圳市紅樹林溼地保護基金會(MCF)“守護深圳灣”專案負責人戎燦中來到福田紅樹林保護區2號魚塘,架起專用望遠鏡仔細觀察魚塘裡聚集的一大群候鳥。這是和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同步進行的一次魚塘水鳥調查,戎燦中的目光很快就被魚塘中部高地上的一群黑尾塍(cheng)鷸(yu)吸引,他驚喜地發現,在鳥群近岸一側,有三隻戴著鳥類環志的黑尾塍鷸。

快來圍觀!一群帶環志的黑尾塍鷸來深了

▲深圳灣鳳塘河口的黑尾塍鷸群。

鳥類環志是用來研究候鳥遷徙動態及其規律的一種重要手段。鳥環由鎳銅合金或鋁鎂合金製成,上面刻有環志的國家及地區、機構、地址(信箱號)和鳥環型別、編號等。透過觀察記錄環志鳥,可以瞭解候鳥遷徙的行蹤、年齡以及種群數量等寶貴資料。

快來圍觀!一群帶環志的黑尾塍鷸來深了

▲黑尾塍鷸掠過深圳灣上空。

時近中午,候鳥並不活躍,絕大部分都把頭埋進翅膀裡打盹兒。他先是認真地記錄下魚塘內的反嘴鷸、金斑鴴、金眶鴴、黑尾塍鷸等候鳥的數字,然後拿出手機,把望遠鏡對準三隻戴著環志的黑尾塍鷸,一一拍攝下來。然後,他回到辦公室,在電腦上把照片放大觀察,發現這三隻黑尾塍鷸的環志編號分別是B9、Z6和P1。

根據顏色和編號,他很快判斷出這是香港地區的環志,於是他進入相關網站查閱,果然查到了這幾隻候鳥的身份資訊:

B9,於2011年1月在香港佩戴環志,每年回深圳灣越冬,並於2017年3月在渤海灣被記錄;

Z6,2018年9月在香港佩戴環志,每年回深圳灣越冬;

P1,2012年12月在香港佩戴環志, 每年回深圳灣越冬。

換句話說,這幾隻黑尾塍鷸都是深圳灣的“常客”,可以說是深圳人的“老朋友”了。

快來圍觀!一群帶環志的黑尾塍鷸來深了

▲出現在福田紅樹林保護區2號魚塘的黑尾塍鷸P1。

黑尾塍鷸(學名:Limosa limosa)是一種中型涉禽,體長36釐米至44釐米。嘴、腳、頸皆較長,白色的尾部有寬闊的黑色端斑。主要以昆蟲、甲殼類和軟體動物為食,繁殖於歐亞大陸北部,主要在南非、印度和澳大利亞越冬。“黑尾塍鷸現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NT)。”戎燦中說。

快來圍觀!一群帶環志的黑尾塍鷸來深了

▲黑尾塍鷸B9。

據市觀鳥協會會員、資深鳥類專家田穗興介紹,近十年來,黑尾塍鷸有一個約500只到700只的種群在深圳灣越冬,就在12月13日,他還在2號魚塘拍攝到5只佩戴環志的黑尾塍鷸,其中就包括戎燦中記錄到的B9、Z6和P1,另外兩隻是H6和Y6。他認為,在深圳灣越冬的黑尾塍鷸種群已經相對穩定,同時印證了深圳灣生態環境建設已經初見成效。

深圳灣橫跨深港兩地,承擔著全球九條候鳥遷飛路線之一——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EAAF)候鳥越冬地和“中轉站”的重要作用,每年有約10萬隻遷徙候鳥在此越冬或經停。

不久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林業局)與MCF就“共同推動深圳濱海溼地的保護和發展,建立濱海溼地保護和發展的深圳模式,成為全球溼地保護樣板”達成五年戰略合作。“希望市民在觀察記錄到環志候鳥後,能夠及時通知媒體或者保護區,讓深圳候鳥統計資訊更加準確、豐富,從而為相關科學研究提供更詳實的資料。”深圳市紅樹林溼地保護基金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