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中西象棋差異論

中西象棋差異論

孫貴頌

象棋有兩種,中國象棋與國際象棋。二者看起來異曲同工――帥(王)、相、馬、車、兵,從名稱到佈局,相似多多。而且連車走直線、馬走日字、飛象、拱兵等等行棋規矩,也大同小異。這說明,雖然彼此隔著半個地球,但既為人類,思維是相通的。

然而凡事怕琢磨。最近我閒來無事,拿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作了一番比較,竟也發現它們之間的區別多多,而更使人感興趣的是這種區別反映出的是本質差異。

中國象棋的最大特點,是級別越高的,出力越小。帥一仕兩象三馬四車五炮六卒,這是小時候打“棋譜”時背得爛熟的規則。但奇怪的是,身為老帥,卻足不出戶,蝸居九宮,幾乎不出什麼力,也看不出有什麼本事,只是純粹地指揮(有時難免瞎指揮)。“仕”只能在九宮中保駕,像籠中的動物般轉悠。即使當個“三把手”的象,也僅在己方的地盤上飛來飛去。這三位大官,按“級別”論,別人望塵莫及。但論起本領,卻稀鬆平常。倒是地位卑賤的車馬炮兵卒,還有點真功夫,有的而且身懷絕技,也就被派出去拚命廝殺,最後落得死的死,傷的傷。只要把敵人打敗,將自家的帥保住,便雖死猶榮,雖傷猶榮。“勝者為王敗者寇”,在象棋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所以我就想,中國象棋的發明者,必定是一位顯貴,或者乾脆就是一位皇帝。只有他們,才能想出讓中國人打江山,自己坐天下的主意。反觀國際象棋,雖然也有級別高低,但每子都有衝鋒陷陣的任務。“王”雖說動作遲緩,但也要蝸牛般與敵短兵相接。副帥“後”更需帶頭廝殺,而且驍勇善戰,本事十分了得。百萬軍中橫衝直闖,銳不可擋。它是對方防守、攻擊的主要物件。同為“三把手”的象,也是天馬行空,獨往獨來。在它前進的路上,無人敢螳臂擋車,否則,只能死路一條。與中國象棋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說到“仕”,這是中國象棋與國際象棋的又一大區別。中國象棋設仕,分列帥旁,儼然是一對保鏢。仕一旦被破,帥也就只剩了引頸受戮的份。而有這對仕,老帥便派頭十足,架子大得很。加上象、馬、車的前呼後擁,帥也就更加得意洋洋。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越離“帥府”近的,越有名無實;越靠近“基層”的,越出類拔萃。比如車,雖處“邊遠山區”,但一旦出來,便如虎添翼,東拚西殺,無人匹敵。這種局面,不知是設計者有心還是無意。看來,這位顯官或皇帝,只注意了講排場擺架子,卻忽視了量才錄用、論功行賞,是一個不小的失誤。

回頭看國際象棋。“王”的待遇差遠了。王無仕一樣的保鏢專司警衛。他行動自由,四海為家。與敵打陣地戰則守住大營,與敵打運動戰則巧妙周旋。危急時刻,甚至敢於白刃格鬥。這便很有點親自帶頭、以身作則的味道了。

下棋如戰爭。每一場戰爭犧牲的大多是士兵和下等軍官,這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將士拚命疆場,到底為了什麼?目的無非有二:一是為國盡忠,二是為博得功名,出人頭地,封妻廕子。中、外象棋這方面的體現,也是十分明瞭的。“兵”是最好的例子。國際象棋的兵,自然也要充當炮灰,衝鋒陷陣。然而一旦一無反顧地衝到對方底線,馬上就可以變“後”,越級提拔,成為“副帥”。雖然這種地位的改變來得十分不易,但終究是有機會,有希望,曙光在前。這不僅使人想起一代梟雄拿破崙的名言:“不想當元帥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這是拿破崙的思想,歐洲人的思想。在歐洲,士兵完全有升為元帥的可能。拿破崙自己,不就是從炮兵而當上了大元帥,最後又登上了皇帝的寶座麼?這叫存在決定意識。拿破崙是有感而發。而中國象棋的兵一旦衝到對方底線,處境可就慘了(象棋行話叫“拱老了”)。只有任人宰割,客死他鄉一條路。連小命都保不住,遑論“提拔”?!中國人相信的是“龍生龍,鳳生鳳”,崇尚的是“將門虎子”,論資排輩。中國計程車兵很難成為拿破崙。因為功勞再大,也是“皇上聖明”,也是“蒼天保佑”。就是在今天,一般小人物幹出點成績,首先也要歸功於“領導的支援,組織的培養”,而個人則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我斷定,國際象棋很可能是平民發明的,至少,他的出身應當是平民。

又要說“月亮還是外國的圓了”,趕緊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