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這個穴位對“病入膏肓”可起到預防和治療的作用,方法在這裡!

很多人都聽說過「病入膏肓」這個成語,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膏肓」是我們身體上一個養生穴位,這一點,在這個典故中也能看出來。

這個穴位對“病入膏肓”可起到預防和治療的作用,方法在這裡!

病入膏肓的故事

相傳,晉國的君主晉景公患病,先請來桑田巫替他治療,桑直言不諱地說:"國君病勢深重,恐怕難以活到吃上新麥的時候了!"

晉景公十分害怕,於是派人到秦國求醫。秦國讓一位名叫醫緩的醫生前去給他診療。醫緩醫術高明,全國上下無人不知。

當醫緩還在去晉國的路上時,晉景公做了個夢,夢見從他的病中跳出兩個小人。

其中一個說:“醫緩是醫術高明的醫生,可不比之前那個巫醫,他恐怕要抓住我們,該往哪裡躲避呢?”

另一個回答說:“到心的下面、膈的上面,叫‘膏肓’的那個地方去吧,看他能把我們怎麼樣?”

醫緩到了晉國,紿晉景公辨症後為難地說:“這病不可治啦!病在膏肓,不能採取攻伐的治法,何況藥物也不能到達那裡去發揮藥效。”

晉景公聽到醫緩說的話,和夢中兩個小人的談話吻合,就嘆氣道:“你說的很對,真是一個高明的醫生啊!”說罷,送給醫緩一筆厚禮,送其回國。

不久後,晉景公便病死了。

這個穴位對“病入膏肓”可起到預防和治療的作用,方法在這裡!

艾灸膏肓穴

人體背部有一處膏肓穴,對“病入膏肓”可起到預防和治療的作用。

“或針勞,須向膏肓及百勞”,就是一句膾炙人口的針灸歌訣。

百勞是督脈大椎穴的別稱,在背部正中第七頸椎與第一胸椎棘突之間。

膏肓就是膏肓穴,在第四、第五胸椎間旁開三寸(約四橫指)處,屬足太陽膀胱經,是治療各種虛勞和慢性疾患的要穴。

背部除膏肓穴外,還有大椎、身柱、風門等重要穴位。

這個穴位對“病入膏肓”可起到預防和治療的作用,方法在這裡!

若久病不愈,身體處於羸弱消瘦狀態時,最適宜艾灸膏肓穴,可濟陰安營、調和全身氣血,從而使身體恢復強壯。

施灸方法:除膏肓穴外,再選擇背部1~2個穴位,同時進行艾灸。用艾條溫和灸10~20分鐘,頻率為隔天一次。

適宜人群:經常感冒、易咳喘、心肺功能較弱、抵抗力差的人群。

你知道膏盲是個養生穴位嗎?快告訴你身邊的TA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