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姜莎莎社會工作中的“拾星者”

江蘇女性的暖心家園點選>>

“雖然我不能救回所有的海星,但是對每隻被我放回到大海的海星來說,它們就多了一線生機。”海邊“拾星者”堅定的話語吸引了一群年輕人加入他的行動……一直以來,姜莎莎都很喜歡“拾星者”的故事,“故事雖短,但其對生命的尊重著實感染了我。而我們社工就如同‘拾星者’一般,滿懷對生命的尊重、對未來的希望在拾星的道路上堅守著、奮進著。”姜莎莎是張家港市明德公益事業發展中心主任、張家港市社群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明德至誠社工機構聯合黨支部書記、江蘇省第四批社會工作領軍人才、江蘇省首屆最美社工、張家港市首批社會工作初級督導,2013年畢業後一直從事社會工作相關工作,至今已有8年。好社工坐得住“冷板凳”“選擇讀社會工作專業時對這個行業並沒有太清晰的概念,但隨著瞭解的深入,我非常認同社會工作中的很多核心理念,而且其中很多方法和技巧對於生活是很好的調適。”2013年,姜莎莎獲得華東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碩士學位,秉持對社會工作專業的熱愛和堅守,一直從事相關工作。“並不是一定要追求所謂熱門的專業,我覺得一個人只要足夠努力,就會有前景。”2014年,張家港市明德公益事業發展中心成立(以下簡稱“明德中心”),姜莎莎作為張家港市引進的第一位社工類“港城英才”,開啟了港城社工之路。那年8月至12月,是姜莎莎此生最難忘的四個月。當時明德中心剛剛成立,只有她一個員工,而她對一切幾乎都是陌生的。“我只能用各種工作釐清思路,監管的35個創投專案,挨個去看、去聊、去教。當時港城的社會組織亟待一個專業的支援性樞紐型平臺。”看到自己的專業給很多初創期的社會組織帶來幫助,也收到了很多夥伴感謝的留言,姜莎莎留在港城奮鬥的信念更堅定了。“四個月的時間磨礪了我的意志,堅定了我的內心,鍛鍊了我的耐力,更懂得何為‘坐得住冷板凳’。我始終秉持一種信念,再難也會拼盡全力,再累也會堅守初衷,再委屈也會坦然處之。”成立之初,明德中心主要承接張家港地區市鎮兩級社會組織公益創投、能力建設培訓、監測評估、督導諮詢等工作。不久後,明德中心發起成立了張家港市至誠社會組織評估中心,專門負責社會組織及專案的評估工作。2016年起,姜莎莎和夥伴們一起投入到“三社聯動”模式的本土實踐中。“公益創投”賦能社會組織發展姜莎莎想做的不僅僅是一個優秀的一線社工,而是利用自己的專業打造“智囊團”和“資源池”,助力培育社會組織,連結資源,推動整個行業朝更專業、規範的方向發展。2016年年初,一名應屆畢業生踏入了社工行業,姜莎莎給予她事無鉅細地幫助和指導,每兩週一次督導服務、每月一次社工成長沙龍、線下活動統籌……漸漸地,這名新人從一線執行者成長為團隊帶領者,到2018年,她已具備足夠的能力與經驗,逐步往機構負責人崗位發展。“公益創投”是一種新型的公益夥伴關係和慈善投資模式,資助方與受資助方不再是簡單的捐贈關係,更重要的是與被投資人建立長期的、深入參與的合作伙伴關係。合作伙伴能夠更快地成長,資助者就可以更為有效率地達到最初設定的社會目標。2014年,張家港市民政局投入200萬元,用於加大社會組織培育力度,明德中心作為第三方專業機構承接實施。姜莎莎將“公益創投”這一概念引入張家港,帶領團隊組織運作了“首屆社會組織公益創投活動”。她們共收到來自59家社會組織的有效公益創投專案申請書97份,涵蓋了為老服務類、助殘服務類、濟困服務類、青少年服務類、新張家港人服務、社群綜合服務類等多個領域,最終擬定35個公益創投“獲選專案”並簽約。活動的舉辦讓公益創投模式在張家港生根發芽,僅一年,張家港各個區鎮就開始實施這一創新方式,每年配備固定資金作為公益創投金,推動了政府購買服務形式的創新與發展,社會組織數量和持證社工數量得到了提升。人人都生活在幸福社群“在明德,有一句話叫‘人人都生活在幸福社群’,社會工作最終的落腳點應該在人,而人又生活在社群裡。為此,2016年我們設計運作了錦豐鎮三社聯動創新中心暨濱江公益坊託管運營專案。”姜莎莎介紹說,“三社聯動有多種解釋,在我們這個專案中更多的是,運營中秉持社會工作‘以人為本、助人自助’的理念,以社會組織的社會視角、社會工作的專業手法、社群居民的實際需求為基本出發點,打造社群、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的三社聯動平臺,助力社會組織發展,推動社會工作專業化、本土化,滿足居民群眾多樣化、個性化服務需求,促進社群發展。”姜莎莎帶著夥伴們依託濱江公益坊的優勢,打造了“公益媽媽團”“公益街——益行錦豐”“公益小鋪”等特色品牌活動,並在“公益媽媽團”裡逐步挖掘出串珠、瑜伽、舞蹈等團隊的領袖人物,組建隊伍,逐步培育引導其成為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社群社會組織,為社群及周邊的居民服務。“媽媽團的主要成員是社群的中年婦女,我們結合媽媽們的優勢與特長,徵集居民需求,開設了烘焙、手工、瑜伽、綠植等媽媽團活動。每週一次活動,在豐富社群女性業餘生活的同時,也為媽媽們搭建了互相支援的交流溝通平臺,不僅提升了她們的技能,也增強了她們的自我效能感。”除此之外,專案還專注於社會組織的培育、社工能力的提高、資源的連結。經過一年的努力,濱江公益坊成為鎮級三社聯動創新中心,在孵化培育方面,新註冊社會組織8家。錦豐鎮社會工作者協會也規範運作起來,定期組織開展助力社工成長沙龍,建立一套持證社工考核指標,從整體上激活了持證社工的存量,提升了持證社工的理論知識與實務能力。多個社群服務品牌有條不紊地運作,贏得社群居民的一致好評。“從事社會工作以來,最滿足的時刻就是看到越來越多的社會組織和社工在我們的幫助下不斷髮展、成長。如果有一天,我們不被需要了,也許就是行業真正成熟的時刻。社會工作是一種需要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工作。”未來,姜莎莎希望能和夥伴們一起探索機構轉型發展之路,走出港城融入長三角,連結全國各地資源,登上更廣闊的舞臺,不斷為社會工作這個行業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支援系統及服務體系。

本文選自《莫愁·智慧女性》2021年4期來源:《莫愁·智慧女性》編輯:王冬豔校對:吳元梓稽核:楊易霖總編:陸艾溳

點選進入“江蘇女性”網手機端

姜莎莎社會工作中的“拾星者”

姜莎莎社會工作中的“拾星者”

祁建雲:公益創業,社會治理的新理念

侯全玲:溫情似水有擔當

姜莎莎社會工作中的“拾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