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清代二品官究竟有多大?放現在級別之高,你可能不敢相信

清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數千年封建制度的集大成朝代。滿洲人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能夠在中原紮根統數百年,其官僚體系的建設可謂至關重要。

清朝結合歷代官制的優缺點,創立了一套系統有效、成熟完善的官職體系,其等級森嚴、尊卑有序,是清王朝有效統治中原的基礎。

大家都知道,清代官職有品級對應,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帽頂的顏色,而二品以上就可以帶上所謂的“紅頂子”,那二品大員究竟是什麼級別呢?放現在級別之高,你可能不敢相信!

清代官職的品級設定,就是區分官員地位高低,身份是否尊貴的標誌。總的來看,清代官制按照等級可以劃分為九品十八級,也就是最高一品,最低九品,每一個品級都有正、從之分。放到現在來看,最低的從九品相當於副股級,最高的正一品就是正國級。

在很多史料或者近現代文學作品中,當一個人品級到達二品的時候,基本就可以稱為“二品大員”或者“封疆大吏”,是國家裡首屈一指的大官了。那麼,到底有多大呢?又相當於如今的什麼級別呢?

這三個官職在清代屬於給官員們加銜使用的,也就是一種榮譽官職。其工作性質類似於如今的總工會主席等,從行政級別來看屬於正部級,不過由於從事的實際工作比較特殊,因此也會有副國級的待遇。

清代二品官究竟有多大?放現在級別之高,你可能不敢相信

所謂侍郎,並非單指一個官職,而是中央各部尚書們的副手,行政職能上類似於現在的各部副部長。不過在清朝的時候,侍郎們是擁有直接向皇帝彙報這一權力的,也就是能夠直接參政議政,從這方面來看,就是國務委員的身份。所以侍郎的行政等級不高,擁有的待遇卻是副國級。

清代二品官究竟有多大?放現在級別之高,你可能不敢相信

從二品,就品級來看次於正二品,高於三品,具體官職也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中央官職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內閣學士和翰林院掌院學士;地方官職中從二品有代表性的是沒有加銜的巡撫和布政使。

內閣學士是內閣大學士手下的配屬官員,類似現在的國務委員。但後期有所變化,特別是雍正帝建立軍機處後,內閣學士的實際職能成為了上傳下達,權力和地位都大幅下降。

翰林院是整個清代的最高學府兼科研教育監管部門,還帶有一點社科院的意思。所謂“掌院學士”是這一部門的最高主官。從行政職責和待遇上看和現在的社科院一把手差不多,享受正部級。

地方官職中的巡撫,上文中已經提到,就是現在的省委書記一級。那麼沒有加銜的情況下,行政級別也是正部級。布政使是一個省份裡掌管稅賦、錢糧、人事、田畝之類事務的長官,有點類似於如今的省長,行政級別也是正部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