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吉利雷諾官宣合作,像極了“”袖裡吞金

吉利雷諾官宣合作,像極了“”袖裡吞金

​吉利援手雷諾重返中國乘用車市場,雙方官宣合作猶如“袖裡吞金”,迷霧重重。

8月9日,吉利汽車與與法國雷諾官宣達成協議,雙方將建立創新合作合夥關係。未來,在中國,將基於吉利的平臺技術推出雷諾品牌混合動力車型;在韓國,基於領克節能技術平臺推出適合當地市場的車型。

先來看看吉利雷諾在中國的合作專案。

從合作形式上看,吉利與雷諾的合作專案像極了兩年前簽署的比亞迪豐田合作專案。說簡單點,就是貼牌代工,豪氣點說,是技術輸出型代工。與基於比亞迪技術平臺生產豐田品牌電動車一樣,吉利生產的是雷諾的混合動力車型。

但兩者有著根本的區別。

首先,比亞迪始終專注於電動車路線,且是國內新能源車第一品牌。在電動車e平臺、IGBT晶片、刀片電池、智慧互聯及自動駕駛技術方面,都有豐厚的技術積累。而豐田之所以選擇比亞迪,也是看中了其在動力電池和e平臺方面的優勢。在此前,豐田一直致力於混合動力技術路線和氫燃料電池技術路線。

豐田與比亞迪的合作,是不想錯過中國電動車市場的機會。與此同時,豐田正聯合日本政府、豐田盟友打造面向未來的超級車腦作業系統(豐田。OS)。

對於比亞迪來說,與豐田的合作可以提供企業的品牌形象,同時加速比亞迪主導的旗下半導體、動力電池及相關業務分拆計劃,並迅速擴大市場。

從長遠來看,豐田是出讓眼前的利益,爭取了未來的發展機會。

同理,來看看吉利與雷諾的合作專案。

目前,吉利崛起大勢已成。雷諾選擇吉利代工,卻不是其擁有優勢的電動車專案,而選擇了吉利為主的混動節能技術,很是意外,因為這個專案,雷諾獲得的收益非常有限。

從雷諾-日產-三菱聯盟成立以來的歷史看,雷諾以小型電動車技術見長,聯盟中A級車以上電動車型主要以日產為主,混合動力技術則以三菱為主。事實上,雷諾從未正視過三菱的混動技術。

顯然,雷諾還有未盡的意圖。

就公告內容來看,此次合作重點是基於吉利的混動技術平臺。根據規劃,吉利正在開發新一代混動專用動力總成平臺。吉利稱,其發動機熱效率將達到行業領先的49。5%,新混動專用動力總成將覆蓋MHEV/HEV/PHEV/REEV各種混動技術路線。這一全新混動技術,正是新的藍色吉利行動計劃的核心內容。

在吉利加速新的藍色吉利行動計劃中,雷諾丟擲來的橄欖枝正好滿足了吉利擴大新能源汽車投產率的需求。

那麼作為交換呢?雷諾顯然不會做虧本的買賣。

再看韓國部分,雙方將以雷諾三星工廠為基礎,生產領克品牌節能汽車,為領克品牌進入韓國市場提供機會。其實也是雷諾三星工廠的反向代工。

這樣來看,吉利雷諾的合作,就相當於,在中國雷諾委託吉利代工雷諾品牌汽車;而在韓國則由雷諾代工領克品牌汽車。

怎麼看,都像是一次“平等的利益交換”。但事實未必。

在梳理雷諾乘用車時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自主導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以來,在享受“分紅”成果同時,雷諾品牌在法國本土以外的市場,除了完全控股的公司外,正逐漸解除與當地企業的合作業務,改為風險更低的委託代工模式,同時,為了增加收益提高投產率增加與合作物件的代工生產,如為菲亞特代工。

以較少投入獲取最大收益,正是雷諾投資新興市場的法則。

但像吉利雷諾這種合作專案,看似吉利佔了大部分好處的投資專案,實屬少見。在已進入歷史的東風雷諾專案中,雷諾電動車功敗垂成。此次重返中國,必然不會放棄。

更為關鍵的是,汽車電動化在中國已成為主流趨勢,而混動車型和節能車可預見的峰值會在2035年左右出現。

從這點看,雷諾越是表現出慷慨大方,同時又像是隨時做好可能“撤離”的跡象時,吉利更需要警惕。

目前,雙方並沒有給出具體的時間框架與合作細則。據此,吉利雷諾官宣合作,更像是商家間的“袖裡吞金”遊戲,雙方博弈才剛剛開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