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為何德國在二戰專制時期科技大爆發?

德國的科技在二戰期間確實出現了一次大爆發,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電子計算機的發明與應用、原子能的利用與空間技術的發展為主要標誌。

1936年,英國數學家圖林發表的《理想計算機》一文中所提出的計算機模型,是現代電子計算機的起源;1905年,德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提出的狹義相對論以及質能裝換公式,為原子能的開發與利用提供了理論基礎;世界上最早的火箭誕生於中國的宋朝,但是,第一次把現代火箭應用於戰爭的則是德國人,1942年,在德國科學家馮·布勞恩的主持下,德國成功試製了第一枚投入實戰的彈道導彈,這就是著名的V-2火箭,V-2火箭為空間技術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德國科學家馮·布勞恩後來被美國人俘虜,為美國人研製火箭,被美國人尊稱為“宇航之父”。

為何德國在二戰專制時期科技大爆發?

(1947年,美國繳獲的德國V2火箭)

德國為什麼會在二戰前後出現一次科技大爆發呢?主要原因有兩點:

第一:物理學革命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物理學革命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關理論的發展提供了基礎,而物理學革命正是發生在德國,威廉·倫琴發現了X射線,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維爾納·海森堡則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威廉·倫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與維爾納·海森堡都是德國科學家,相對論的提出與量子力學的誕生,引發了物理學革命,標誌著物理學由古典物理學進入到現代物理學階段,現代物理學為原子能的開發與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

為何德國在二戰專制時期科技大爆發?

(愛因斯坦)

那麼,德國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為什麼會出現一次物理學革命並誕生一大批的科學家呢?其實這與德意志帝國(1871年至1918年)重視教育有關,與其他歐洲國家相比,德國的教育非常的發達,早在19世紀初的時候,德意志各邦已經開始規定國民必須接受小學教育,把小學教育視為義務教育,這就使得德國的識字率非常的高,1871年,德國已經擁有13000多名大學生了,而到了1885年則很快上升至27000多名。

第二:第二次世界大戰加快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程序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軍事的需要,德國開始加快原子能與火箭的研究,德國的核武器開發計劃始於1939年,到了1943年,德國又開始研製V-2火箭,在這之前還在波羅的海附近建立了一個火箭研究中心。

二戰前後,德國的科技實現大爆發,其實與納粹德國的統治沒有多少關係,而與德意志帝國(1871年至1918年)重視教育有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納粹德國的統治還束縛了德國科技的發展,如果沒有納粹的統治,也許德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試爆原子彈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到了二戰末期,德國的原子能產業和V-2火箭技術都到了美國,美國有了德國的技術作基礎,成功試爆了原子彈,併發射了衛星。

其實,不僅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很多成果出現在德國,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很多成功也出現在德國,這與德國教育體制的高度發達有很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