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全天下都知道于謙是被冤枉的,為什麼明英宗還是殺掉了他!

于謙的那首《石灰吟》就是他一生的寫照: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全天下都知道于謙是被冤枉的,為什麼明英宗還是殺掉了他!

全天下都知道于謙是被冤枉的,為什麼明英宗還是殺掉了他!

全天下都知道于謙是被冤枉的,為什麼明英宗還是殺掉了他!

于謙“重名節,輕名利”,“重成仁,輕殺身”,“重社稷,輕君王”,無論是為官還是為人都公正清廉,可謂是毫無黑點。

“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這句話在很多場合就是用來專指于謙的。在明英宗在土木堡之變被俘後,組織北京保衛戰,打退瓦剌進攻,保住了明朝的江山,隨後出任宰輔,輔助明代宗處理朝政、改革軍制,讓明朝逐漸從戰敗中恢復過來。

但是于謙也因個性剛直,招致不少人忌恨。在“奪門之變”後,遭到了誣陷,最終被複位的明英宗以謀反罪處死。

全天下都知道于謙是被冤枉的,為什麼明英宗還是殺掉了他!

于謙,就是這樣在全天下人都知道他冤枉的情況下被殺的,但是所有人也都非常清楚,于謙必須死。

但是這絲毫不影響于謙的歷史地位,特別是在明朝英宗之後,地位非常的高,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在北京保衛戰的功績,更重要的是突出于謙的功勞,就會削弱另一位北京保衛戰最大貢獻者的作用,他就是明代宗。

如果沒有明代宗的鼎力支援,並且居中排程協調,于謙不可能打贏這場仗,並且明代宗在極有可能出現第二次“靖康之恥”的時候,選擇臨危受命,堅持抵抗,而不是逃走,本身就是起到了穩定軍心,鼓舞士氣的作用。也正是因為如此,如果明代宗真的有這麼大的功勞,再加上他在位八年,國家政局穩定,國力逐漸恢復與發展,明英宗“奪門之變”的復辟行為,就要被頂在謀權篡位的恥辱柱上了。所以為了政變的合法性,為了後世名聲,于謙接下了北京保衛戰的最大功勞而名垂青史,而明代宗卻成了默默之輩。也正是因為此,于謙必須要死,不僅是為了明英宗,也是為了明代宗。

全天下都知道于謙是被冤枉的,為什麼明英宗還是殺掉了他!

除此之外,明英宗殺于謙還有兩個原因:

其一,是明英宗的私憤。

在自己被俘,朝不保夕的時候,以于謙為首的朝中大臣沒有想著按照瓦剌的條件,割地賠款,而是讓自己的弟弟取而代之,然後組織北京保衛戰全力抵抗,全然置他的生命安全於不顧。如果保衛成功則可,如果戰爭失敗了,那麼明朝的結局是又一個“靖康之恥”。當然,最後的結果是北京保衛戰取勝,明朝的江山得以保留,而明英宗在瓦剌軍營的堅毅表現不僅感動了朝臣,也感動了瓦剌,最後被放回了北京。但是,重獲自由和安全的明英宗事後仔細想想不得不有所後怕,因而對於謙洩私憤也是在所難免。

全天下都知道于謙是被冤枉的,為什麼明英宗還是殺掉了他!

其二,是為了皇位的穩定。

于謙是明代宗最重要的輔政之臣,“奪門之變”後,明英宗重奪皇位,並且軟禁了明代宗,對於前朝功臣,特別是肱股之臣,得到好下場的並不多見,明英宗這麼做也是為了自己的皇位安穩,同時于謙的影響力太大,自己又是另一種形式的篡位奪權,所以不殺于謙,對於自己、對於自己的皇位、對於剛剛重新獲得的皇權,都是一種威脅。

全天下都知道于謙是被冤枉的,為什麼明英宗還是殺掉了他!

最終,明英宗藉由石亨等的栽贓構陷,處死了于謙,這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又一大冤案。然而明英宗去世後,明憲宗繼位,明憲宗馬上為于謙平反昭雪,復官賜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諡“肅愍”,明神宗時改諡“忠肅”,著《於忠肅集》傳世,《明史》稱讚其“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

後世也將於謙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于謙也已民族英雄的形象而名垂青史。

全天下都知道于謙是被冤枉的,為什麼明英宗還是殺掉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