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李陵終生不回漢,即使武帝死後漢使叫他回也不回,這就是司馬遷崇尚的人品?

但是公孫敖這老賊,因匈奴對李陵的嚴格監控,致使公孫敖並沒有接到李陵。此時,公孫敖見武帝所派的任務,已經沒有完成的可能,為了不被懲罰,回國後的公孫敖就向武帝謊稱:“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單于為兵以備漢軍,故臣無所得”,說李陵已經投降匈奴,並在為匈奴練兵,以窺視漢軍。

李陵終生不回朝,這跟人品不人品的,根本就沒有關係。就問你一句,若你被皇帝夷滅三族,你會怎麼做?

李陵,他曾經無比的忠誠於他祖父李廣曾經誓死相隨的大漢王朝。

天漢二年(前99年),武帝派遣貳師將軍李廣利率三萬騎兵從酒泉出發,進擊匈奴右賢王。此時,武帝希望讓曾長期鎮守漢與匈奴邊境的李陵負責大軍的糧食押運任務,但是李陵卻拒絕。

《漢書》載:

“天漢二年,貳師將三萬騎出酒泉,擊右賢王於天山。 召陵,欲使為貳師將輜重。陵召見武臺,叩頭自請曰:“臣所將屯邊者,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力扼虎,射命中,願得自當一隊,到蘭幹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專鄉貳師軍。”上曰:“將惡相屬邪!吾發軍多,毋騎予女。” 陵對:“無所事騎,臣願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上壯而許之,因詔強弩都尉路博德將兵半道迎陵軍。”

李陵認為,他所率領的邊防軍,都是些精銳將士,讓他們去押運糧草,這實在是有些大材小用。因此,李陵希望武帝,將自己的部隊編為作戰部隊,與匈奴面對面的作戰。而後,武帝見李陵實在是勇氣有加,遂答應其請求,讓強弩都尉路博德進軍匈奴的半途,停留半刻,等待李陵軍隊的到來。

李陵終生不回漢,即使武帝死後漢使叫他回也不回,這就是司馬遷崇尚的人品?

路博德,其為武帝朝名將,曾率軍平定了南越國,繼而讓西漢新得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厓、儋耳等九郡,可謂是戰功赫赫,功勞卓著。由此,基於路博德的身份和地位,他是恥於做一個只是後生小輩的李陵的後備。

李陵終生不回漢,即使武帝死後漢使叫他回也不回,這就是司馬遷崇尚的人品?

此時,當李陵接到這道詔書後,心知擊匈奴一事,已不能再等,他本想探明敵情,做完充分的準備再進發,可此時已是無法再等,若再等,恐性命難保。於是,為避免武帝發怒,李陵只得率領五千步兵從居延出發,向北行進三十天,前往浚稽山紮營。之後,他是趕忙的將所經過的山川地形繪製成圖,派陳步樂回京稟報於武帝。

就在李陵駐紮於浚稽山不久,所部就與匈奴單于主力相遇,被匈奴三萬騎兵包圍於浚稽山,併為此發生大戰。此戰,李陵軍是勇猛無比,他們個個都是可以以一擋十的存在,在李陵的運籌帷幄下,三萬匈奴軍大敗而回。但是,李陵軍畢竟只有五千人,且外無援軍,內無物資,加之匈奴軍戰鬥力本來也不弱,因此在匈奴增兵至八萬人後,李陵軍逐漸不支,被迫撤退。

撤退途中,李陵不幸被俘,當然李陵雖被匈奴俘虜,可卻並沒有投降匈奴,此時的他一心要找準機會回到漢朝,繼續為漢朝出力。

李陵終生不回漢,即使武帝死後漢使叫他回也不回,這就是司馬遷崇尚的人品?

但此後,發生的一件事情,卻讓李陵對漢朝徹底的失去了忠誠,併為此逼著他投降了匈奴。

試想,武帝是何許人也?他豈能容忍別人的背叛,遂震怒的武帝在未派人再次查明的情況下,就聽信公孫敖的謊報,派人族滅其三族。

李陵終生不回漢,即使武帝死後漢使叫他回也不回,這就是司馬遷崇尚的人品?

如此,當李陵聽到自己的家族居然被武帝盡數族滅,他豈不寒心?豈不憤怒?又豈會再想著為漢朝效力呢?

李陵投降匈奴一事,這是人之常理。無論是誰,在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家人被自己曾為之效死力的國家下令誅殺之時,他都不會再去想著去報國,只會是報復。當然,李陵雖最終降於匈奴(題外話:匈奴單于對李陵真的是不賴,是優待有加,即使他當時刺殺了匈奴另外一位重要的漢將李緒,單于也沒想過殺他,而是想盡方法保住他的命,之所以更是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賜予他高官厚祿,讓其衣食無憂),但對於漢朝這個國家,李陵卻始終是不忍背叛,他從未想過要報復漢朝,而未做過率匈奴軍去報復自己的族人一事。

只能說,李陵背叛武帝一事這不假,但卻未背叛自己的民族。他的背叛只是對一個人的背叛,卻不是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背叛。李陵的背叛情有可原,因此司馬遷崇尚他的人品,這無可厚非。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