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曹操帳下的外姓第一將領, 在三國演義卻被演化為文弱謀士!

眾所知周,在曹操麾下的將領之中,分為本家將領和外姓將領。

曹操出自沛國譙縣大姓,其父曹嵩本姓夏侯,後為宦官曹騰的養子。因此,在曹操的部下之中,有很多夏侯氏和曹氏的大將,如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休、曹真等,他們或是曹操的堂兄弟,或是子侄。

毫無意問,曹操父子對這些本家將領極其信任,讓他們擔任軍中要職都督,鎮守要地。如夏侯淵督關中諸軍,曹仁都督荊、揚、益諸軍事。

但是,曹操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除了曹氏宗族和夏侯氏宗族的鼎力支援,還因為曹操知人善任,不拘一格的任用外姓大將。

一說起曹操麾下的外姓大將,大家首先會想起的,肯定是被譽為“五子良將”的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然後是李典、許褚、臧霸、典韋等猛將。

那麼,在這些外姓大將中,誰是第一個做到都督的呢?

曹操帳下的外姓第一將領, 在三國演義卻被演化為文弱謀士!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_圖

01嶄露頭角,吏民之望

很多人會認為,是威震逍遙津的張遼,是跟隨曹操三十年的于禁,或是有周亞夫之風的徐晃。

然而,真正的答案,卻令大家震驚。曹操麾下的外姓第一都督,是不怎麼為大家所熟悉的,程昱。

(建安元年)兗州尚未安集,復以(程)昱為東中郎將,領濟陰太守,都督兗州事。

——《三國志?魏書》卷十四《程郭董劉蔣劉傳》

一說起程昱,大家腦海裡肯定浮想起了這樣的形象,一個文弱的謀士,兢兢業業的文臣。很多人,將荀彧、荀攸、郭嘉、賈詡、程昱,並稱曹魏五大謀臣。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程昱的出場,就是作為智謀之士,被荀彧推薦給曹操,在書中,也多次提到程昱在關鍵時候獻計,幫助曹操取得了重大戰役的勝利。

曹操帳下的外姓第一將領, 在三國演義卻被演化為文弱謀士!

程昱(yù)(141年—220年)_圖

然而,歷史中真實的程昱,並非是像張良一樣專門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謀士,而是一個身材魁梧、膽略過人,長期獨立領兵的大將。

據《三國志·魏書》卷十四《程郭董劉蔣劉傳》記載,程昱是東郡東阿人。關於他的相貌,史書有明確的描寫,並不是大家相信中的文弱書生相貌,而是“長八尺三寸,美鬚髯”。標準的身材魁梧,大將風範。

在黃巾起義時,東阿縣丞王度投靠黃巾軍作亂,縣令逃出城去,整個東阿大亂。在此之上,程昱主動擔當起責任,聯絡縣中大姓,組織百姓守衛城池,保全了東阿。

程昱由此在當地聞名,多次被州郡長官辟召。後來,曹操佔據兗州,十分賞識程昱,讓他擔任壽張令。很快,曹操就遭遇了一場重大危機,在這次危機中,程昱首次向主公展示了自己非凡的政治軍事才能。

曹操帳下的外姓第一將領, 在三國演義卻被演化為文弱謀士!

徐州之戰 形勢圖_圖

曹操征討徐州時,令程昱與荀彧留守鄄城。當時陳留太守張邈作亂,迎來呂布軍,兗州大多數郡縣都已淪陷,只有鄄城、東阿、範縣尚在曹軍之手。荀彧認為程昱是眾民之望,一定能夠團結三城軍民人心。

程昱首先奔赴範縣,以大義鼓勵範縣令靳允,使靳允堅定了守衛的決心,用伏兵刺殺了前來進攻的呂布將領。然後,程昱又派遣騎兵扼守倉亭津,使得呂布的大將陳宮不能渡河進攻東阿。

在程昱的努力下,三城最終得以保全,等到了曹操大軍返回。曹操感動地握住程昱的手,說:“如果不是有您在,我將無處可歸啊”(微子之力,吾無所歸矣)。因此曹操令程昱擔任東平相,屯兵範縣。

曹操與呂布交戰,最初屢遭失利,加上了遇到災年,糧草不足。當時曹操想放棄兗州,去鄴城依附袁紹。程昱連忙對曹操說,袁紹雖有吞併天下之心,但智謀不足,現在局勢雖然危急,但仍有三城,萬餘戰士,憑藉將軍您的神武,再加上荀彧和我等的輔佐,一定能成就霸業的。

在程昱等人的鼓勵下,曹操還是堅持了下來,最終擊退了呂布。

曹操帳下的外姓第一將領, 在三國演義卻被演化為文弱謀士!

呂布(?-198),字奉先_圖

02都督兗州,威震一方

漢獻帝遷都許縣後,以程昱為尚書。這是程昱的職業生涯中,為數不多擔任純粹的文官。沒過多久,曹操認為兗州尚未穩定,而自己又要在豫州許都不能離開,於是讓程昱擔任東中郎將,領濟陰太守,都督兗州事。

這裡對以上官職做出一個簡單的解釋。東漢時始置東、西、南、北四中郎將,具體職責是在戰爭時,帶領中央的精銳軍隊,前往地方作戰,或鎮守要地。

如黃巾之亂時,以盧植為北中郎將,與冀州黃巾作戰,後來又以董卓為東中郎將,接替盧植負責冀州戰事。在曹操時期也曾置此職,如建安二十三年令曹彰擔任北中郎將,鎮守北方。建安二十四年關羽進攻襄樊,曹操曾想讓曹植擔任南中郎將,帶兵求援襄樊。

太守一職與後世的知府不同,並非單純的地方行政長官,東漢罷郡國都尉,以太守兼管軍民。因此一個郡的太守,即是一郡最高軍事長官。

曹操帳下的外姓第一將領, 在三國演義卻被演化為文弱謀士!

黃巾起義_圖

都督制是魏晉南北朝至唐朝初年特有的地方軍事長官制度。魏晉時期地方州郡均有多支地方豪強統領、互不相屬的部曲武裝,中央統治者常以大將都督地方一州或幾個州,統帥轄區內所有的軍隊,這樣一來,就透過都督,將地方軍變為中央軍。

都督在曹丕稱帝時已經制度化,如以曹仁假節,都督荊、揚、益諸軍事;以曹休假節,都督揚州諸軍事等。在曹仁、曹休之後,又有其他將領接替他們。

這種都督制並非曹丕首創,在曹操時期便已出現,是在建安年間的戰爭環境下逐漸形成的。曹操時期的都督,並未形成固定制度,多是出於戰事和局勢的需要,臨時派遣大將都督某地區或某幾支軍隊。

此時的都督,有的需要沒有像曹丕時期,被賦予持節、假節、假節鉞等,擁有專殺將領的權力,但依舊是獨立領兵的地方最高軍事長官。

曹操帳下的外姓第一將領, 在三國演義卻被演化為文弱謀士!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_圖

程昱是曹操麾下第一個擔任都督的將領,是外姓大將中第一個單獨領兵的。當時曹操剛迎接天子遷都,所控制的地區僅有豫州和兗州,兗州是曹操發家的根據地,曹操能讓程昱單獨帶兵都督兗州,統帥兗州內所有軍隊,此般倚重,是當時其他外姓大將所沒有的。

在官渡之戰前,程昱又被加封為振威將軍,那麼此時的五子良將又擔任什麼職務呢?

當時,張郃尚在袁紹麾下,張遼為裨將軍,樂進為討寇校尉,于禁為平虜校尉,徐晃為裨將軍,他們的地位均不如程昱。而且他們都直接歸曹操指揮,並沒有單獨領兵,獨當一面。

在官渡之戰時,曹操主力在與袁紹對峙,程昱僅以七百人守衛兗州鄄城,曹操想給他增兵,但程昱拒絕了,他認為袁紹擁有十萬之眾,自以為所向無前,現在見到鄄城只有七百人,必然會產生疑慮,不敢來進攻。果然不出程昱所料,袁紹沒有派兵進攻。曹操因此稱讚程昱的膽識,勝過古代的孟賁、夏育。

曹操帳下的外姓第一將領, 在三國演義卻被演化為文弱謀士!

官渡之戰_圖

03知足不辱,急流勇退

曹操進攻河北時,程昱收編山澤亡命之徒,得到數千精兵,與曹操會師黎陽,大敗袁譚、袁尚。因此,曹操拜程昱為奮武將軍,封安國亭侯。

但是,赤壁之戰後,程昱卻主動交出了兵權,從此不在一線作戰,這又是為何呢?

原因很簡單,不是曹操不信任程昱,而是程昱的年齡大了,已經不適合在前線作戰。程昱的年齡比曹操麾下諸將要大一些,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程昱已經是一位六十八歲的老者,不再適合前線作戰。

但是,程昱並未就此離開軍界,依舊在發揮餘熱。曹操征討馬超時,讓令程昱參軍事,相當於軍事顧問,協助曹丕留守後方。

曹操帳下的外姓第一將領, 在三國演義卻被演化為文弱謀士!

三國鼎立_圖

魏國建立後,又封程昱為衛尉,負責宮城軍事。曹丕稱帝后,曾經想讓程昱做三公,然而程昱在此時去世,享年八十歲,曹丕為之痛哭流涕,追贈其為車騎將軍,諡曰肅侯。

程昱終其一生,都擔任重要軍事職務,單獨領兵,都督一方。是名副其實的曹操麾下外姓第一都督。張遼、樂進等獨立領兵,均晚於程昱。

然而,他在後世的名聲卻不如張遼、于禁等人大,這是因為他由於高齡,離開一線作戰時間較早,使得張遼等人後來居上,取得的戰績勝過了程昱。

《三國演義》終究是寫給普通人民大眾的小說之作,對於人物的理解,簡單機械地劃分為武將和謀士,程昱由於上述原因,由一個大將被塑造成了謀士,因而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謀臣印象。

文:城郊牧笛聲

參考文獻:《三國志》《三國演義》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