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古人用炭火取暖,怎麼避免一氧化碳中毒末代皇帝溥儀差點中招!

中國是產煤大國,冬天燒炭取暖也有著悠久的歷史。

炭火燃燒不充分,就會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即使是冶煉技術已經提高許多的今天,也常有這方面的新聞。

炭火使用更為廣泛,而冶煉技術更為落後的古代,這類問題就更多了,而且很多古代名人,都是一氧化碳中毒的受害者!

古人用炭火取暖,怎麼避免一氧化碳中毒末代皇帝溥儀差點中招!

化學基礎知識告訴我們,碳物質完全燃燒,碳元素會與氧氣充分結合,形成二氧化碳,並沒有嚴重危害。

但是,限於冶煉製造技術的問題,煤炭中多少會含有一些雜質,或者因為煤炭受潮,不能充分燃燒,產生大量一氧化碳氣體。

由於

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的親合力,比氧與血紅蛋白的親合力高數百倍,就會導致血紅蛋白喪失攜氧的能力和作用,使得身體組織缺氧

,輕則頭暈噁心,重則嘔吐昏迷,乃至窒息身亡。

當然了,古人沒有化學知識,不知道什麼一氧化碳,但他們善於總結提煉。對於因為煤炭受潮、燃燒不充分的而導致的窒息、暈眩、嘔吐、昏迷等症狀,稱為

“炭毒”或者“煤毒”

古人用炭火取暖,怎麼避免一氧化碳中毒末代皇帝溥儀差點中招!

我們查閱各種古代典籍,就能發現中炭毒者在古代比比皆是。

第一位要說到的著名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

,就是寫出“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宋代著名文人秦觀,秦少游。清代戲曲家張大復,在其筆記《梅花草堂筆談》中記載了秦觀中毒的故事。

“寒威既替,熱復大來,方畢煤毒,回祿嗣災,躁外渴中,臥已復興。”

秦觀同志命大,沒被毒死,但是後來又得了寒熱症,也就是瘧疾,弄得狼狽不堪。

古人用炭火取暖,怎麼避免一氧化碳中毒末代皇帝溥儀差點中招!

秦少游怎麼沒被毒死呢?

那是因為古人已經知道了解毒之法。有法醫學鼻祖之稱的

南宋“提刑官”宋慈

,在其著作《洗冤集錄》中專門為“煤火毒”開了個篇章。

“房中置水一盆,並使窗戶有透氣處,則煤炭雖臭,不能為害,飲冷水可解。或蘿蔔搗汁灌之,鼻移向風吹便醒。”

告訴人們睡前,在房中放一盆水或房屋透氣通風,就可避免中毒。一旦中毒,喝冷水或者蘿蔔汁再對風吹就能解毒。

想必秦觀也被如此對待了吧。

古人用炭火取暖,怎麼避免一氧化碳中毒末代皇帝溥儀差點中招!

雖然有預防之法,但天寒地凍之時,要古人都給房間通風也不太現實。

這不,有個人就沒那麼幸運了。他叫馮廷樾,是山東德州人,康熙年間進士,官至中書舍人。

沒聽過是吧?那就對了,因為這人被史書記錄的唯一著名事蹟,就是中炭毒而死。他也是正史中,唯一記載一氧化碳中毒身亡的古人。

古人用炭火取暖,怎麼避免一氧化碳中毒末代皇帝溥儀差點中招!

遍閱史書就記載了這一個,是不是說明古人一氧化碳中毒的機率很低呢?

當然不是。中國古代史書言簡意賅,還講究“曲筆”,對許多達官貴人的死因都不詳細描寫。很多人去世,都是一句“某日卒”就完了,比如宋太祖趙匡胤就死得很不正常。

況且一氧化碳中毒多發於睡夢之中,不少人還以為這是無疾而終呢。更有無數普羅大眾,就是真被毒死了也沒人記錄。

所以,我們只能從一些零星的記載中,看出這種現象還是相當普遍的。

古人用炭火取暖,怎麼避免一氧化碳中毒末代皇帝溥儀差點中招!

明朝萬曆至崇禎年間,太監劉若愚曾作《酌中志》一書,詳細記載了明朝宮廷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具有重要史料價值。此書中,記載了一個驚天大秘密!

“凡宮中所用紅籮炭者……如經伏雨久淋,性未過盡,而火氣太熾,多能損人,倏令眩暈,昏迷發嘔……皇子女或中此毒,屢致薨夭。”

宮中所用的炭火受潮之後常令人頭暈目眩,昏迷嘔吐

。成年人尚可抵擋,年幼的皇子皇女如何捱得過?

何況冬天裡宮女奶媽們,誰敢讓皇嗣受凍?一定是把宮殿搞得密不透風,就這樣適得其反,讓皇家子孫們早早夭亡。

古人用炭火取暖,怎麼避免一氧化碳中毒末代皇帝溥儀差點中招!

有人可能會說,一個太監隨口胡謅的,信他做甚?

那就說個可信的。末代皇帝溥儀在自傳《我的前半生》裡“毓慶宮讀書”一章中,寫過自己一氧化碳中毒的經歷。

“夜一時許,即被呼醒,覺甚不適。及下地,方知已受煤毒。二人扶余以行,至前室已暈去。臥於榻上,少頃即醒,又越數時乃愈。而在餘寢室之二太監,亦暈倒,今日方知煤之當緊(警)戒也。”

作為中毒的當事人,溥儀總不會瞎說吧。

古人用炭火取暖,怎麼避免一氧化碳中毒末代皇帝溥儀差點中招!

堂堂末代皇帝,雖然已經退位,在宮中仍能保持原有的地位待遇,竟也險些被一氧化碳毒死,可見古人有多少曾遭遇煤炭荼毒?

所以,不要說什麼古人自有避免中毒的方法,要防治一氧化碳,還要相信科學,並且做到時刻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