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解讀妙西水脈文化”系列|夏杼徵夷造避它,以竹作矛統天下

妙西,古稱“妙喜”,以山為喜,以水維繫,妙西的山水自古就飽蘊了文人對於山水的審美,尤其是妙西港,不但具有通達的功能性,具備美學的觀賞性,而且還有流淌千年的歷史縱深。挖掘、研究、闡釋、解碼妙西港的歷史文化基因,並推動轉化利用,從而為“妙喜港”賦能,可以重新定位其對於湖州、對於吳興的價值,使之成為吳興西塞山旅遊度假區的新的文化標識。今天,我們推出“解讀妙西水脈文化”之《夏杼徵夷造避它,以竹作矛統天下》。

妙喜港裡渡殘軍

“解讀妙西水脈文化”系列|夏杼徵夷造避它,以竹作矛統天下

妙喜港上游盛塢水庫

4000年前的一天,妙喜港還是一條沒有名字的水系,但是有一群人順著妙喜港溯源而上,最終抵達了現在妙西杼山的位置。殘缺的部隊,傷痛的身體,這些人剛剛戰敗。為首的人叫姒杼,是夏朝的王,在夏朝有一個專門的稱謂“夏後”。這已經不是夏後杼(以下簡稱“夏杼”)第一次來到妙西,之前他和哥哥姒無餘奉父王之命在大越之地建立古越國,就在包括妙西在內的整片“大越之地”仔細經營了很多年。

這一次,夏杼的軍隊剛剛在徵東夷之戰中戰敗了,對方的弓箭技術實在強大,夏軍根本不是東夷的對手,何況東夷中又有九大氏族,首尾相接,互相照應,人稱“九夷”,也叫“九尾狐”。東夷氏族是太昊的後人,也就是伏羲女媧的後代,太昊是人首蛇身,所以蛇圖騰是東夷人心中的神,而現在這條“蛇”留在夏後杼心裡的只有一片陰影。

夏杼到達的第二天,他的哥哥姒無餘就趕到了,姒無餘是先帝少康的庶出子,十幾年前奉先帝之命在太湖與錢塘江之間的“大越地區”創立了“於越國”,就是最早的古越國,一方面可以“奉祀大禹陵”,另一方面慢慢積蓄力量對東夷進行征伐。然而自己弟弟夏杼剛即位就發動了對東夷的第一場戰爭,最終以失敗收場,讓兄弟二人看清楚了東夷的實力,也不禁讓兩兄弟想起了不堪回首的家族歷史,那段被東夷完虐的歲月。

“解讀妙西水脈文化”系列|夏杼徵夷造避它,以竹作矛統天下

姒杼,姒姓,夏后氏,夏朝君主

夏杼之前的頭五位夏朝君主中,除了開國國君夏啟,其餘的眾王都在對東夷九族的惶惶不安中度過一生。太康失國、仲康傀儡、相被虐殺,直到少康時期才忍辱負重再次復國,史稱“少康中興”,然而九夷勢力仍然極其強大,少康全力支援庶子姒無餘建立越國,少康死後,徵東夷統天下的重任就交給了嫡子夏杼,可是第一次徵東夷在戰敗中收場。

避它城裡測人心

夏杼這一次戰敗後沒有回到國都,而是逃到哥哥無餘的越國,一方面祭拜祖先大禹,另一方面他也是為了看看天下人心。他在妙西杼山下,修建了一座城,取名“避它”,它指蛇,也暗指了東夷。避,代表了堯舜禹時代的一項傳統。

“解讀妙西水脈文化”系列|夏杼徵夷造避它,以竹作矛統天下

新建的杼山山門,“杼山”二字是著名歷史地理學家陳橋驛題寫

堯舜禹時期是禪讓制,但是前一任統治者的長子也有很強實力,所以即便禪讓給自己,還要看天下是否歸心。這才有了舜避丹朱(堯的長子)於南河之南,避的時候,天下諸侯都來到舜這裡朝拜,而不是丹朱,最終在民心所向上舜名正言順地擁有了天下。舜死後,禹避商均(舜的長子)於陽城,天下歸心於禹。禹死後本來禪讓給伯益,伯益避啟(禹長子)於陽城,結果天下諸侯都去了啟那裡朝拜,啟得到天下人心,就順利建立夏朝。

而這一次,雖然少康復國中興,但是“它”,也就是東夷的勢力還是很強,夏杼新敗後,選擇在妙西築造避它城,也是效法古人,看看人心歸夏還是歸東夷。

東張山下做革矛

等待的這段時間,夏杼也沒閒著,因為他要想出在軍事上能夠剋制東夷,尤其是有窮氏族弓箭的利器。夏杼發現,妙喜港周圍的山丘出產大量的竹子,削頭砍尾,可以快速製造出一種投擲武器,夏杼以所在山區茅山的“矛”字,取名武器為“矛”,尤其是這種竹子如果在生長期未變粗時砍伐,韌性尤其好,從此這種竹子也叫“矛竹”,就是後來的“毛竹”。

“解讀妙西水脈文化”系列|夏杼徵夷造避它,以竹作矛統天下

《杼山勝蹟圖》中的“避它城”

夏杼接著又發明了用山中野獸皮革做成的革甲,用來抵禦石箭頭的射擊。兩件軍事裝備都是劃時代的,攻守兼備,是一種軍事思路上的巨大進步,之前的氏族戰爭,因為沒有裝甲而沒有轉圜餘地與時間,往往是一波流,要麼拼殺成功要麼戰死沙場要麼轉身敗逃,但是有了矛革就完全不同,矛是投擲類遠端重型武器,可以在肢體未接觸之前就對敵方造成傷害,與東夷氏族的石弓箭相比,少了張工和瞄準時間,可以在草叢中蓄力,突然站起進行投擲,用密集陣的覆蓋度取代準度,埋伏作戰成為矛時代的特色。而革甲讓戰爭的殘酷度降低,格鬥時間拉長,這就讓擁有更高超格鬥技巧的戰士脫穎而出,形成了類似百夫長、千夫長的基層士官,“軍隊”的概念開始形成,職業化軍人出現,而不是氏族時代的全民上陣。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後來的“三千越甲可吞吳”的越甲,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制甲技術作為越國的祖傳技術在勾踐時代再一次救了這方土地。

“解讀妙西水脈文化”系列|夏杼徵夷造避它,以竹作矛統天下

妙西集鎮上的“妙喜亭”,亭中對聯中有一句“杼山史遠古東張”,指明瞭杼山古稱“東張”

妙喜港畔的杼山和周圍幾座山也被稱作“東張山”,這裡的張,應該讀[zhàng]。張字的另一個字意就是“帳幔”“帷幕”。沒錯,除了建造避它城,夏杼這時在杼山山腳設立了軍帳,以謀東夷。同時妙西所在的這座大山區也是從東海過來的第一座山,站在這座山望向東夷所在的東海邊,所有動向一目瞭然,所以這整座大山區也被稱作“餘望山”,東張大海,西望群山。因為革和矛的發明,戰爭形態的變化,軍事指揮體系、瞭望諜報體系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埋伏作戰、尖刀作戰等等豐富的作戰形式都在東張山下被確定,一場大戰蓄勢待發。

九尾狐獻夏王前

終於,夏杼積蓄了力量,在幾次小規模的對東夷戰鬥中小試牛刀,不但取得了一連串小勝利,而且各個氏族也都來到了避它城,天下開始歸心。於是夏杼就發起了第二次東夷戰爭,這一次他憑藉著在妙西進行的武器與軍事制度改革,對九夷開戰,《竹書紀年》:“伯杼子往於東海,至於三壽,得一狐九尾。”

“解讀妙西水脈文化”系列|夏杼徵夷造避它,以竹作矛統天下

妙喜港上“寒鴉戲水”

你可以想象,當年他再次從妙喜港出發時,那支軍隊旌旗招展,那支軍隊竹矛簇簇,那支軍隊革甲映光,山中竹排承載著一排排的將士,沿水路向東夷進發。這一仗打到了黃海邊,不但徹底征服了東夷,甚至把海邊三壽(王壽)也攻打下來,拿到了東夷九夷的象徵“九尾狐”,至此東夷中的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這九夷全都歸順夏朝,天下一統的局面初步形成。

夏王港中品古今

所以,妙西是夏杼真正統一天下的中興之地,所以妙喜港最早是一條“夏王港”,敗從中來,勝也是由此而去,成王敗寇盡在一山一水之中,人生起落也都於一仰一俯之間。所以妙西留有的杼山、夏駕山、夏王村、避它城、茅山等遺蹟,不就是人間幻世的縮影,白雲蒼狗的變換?

“解讀妙西水脈文化”系列|夏杼徵夷造避它,以竹作矛統天下

山水妙境

在這次圍繞“妙喜港”的歷史挖掘與文化賦能過程中,妙西鎮將把古越文化、夏朝文化作為妙西的一張新名片著力打造,妙喜港是當年夏杼先退後進的戰略縱深,帶你去看一看夏朝時的陪都什麼樣,再追尋一下老會稽山與大禹治水的千年羈絆,重新站在沿妙喜港的群山之間,相信你會有新的滄桑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