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儒家喜歡復古,為什麼推崇周朝,而不是更早的夏朝和商朝

儒家喜歡復古,為什麼推崇周朝,而不是更早的夏朝和商朝

西漢末年,社會矛盾加劇。大權在握的王莽,透過篡權建立了新王朝。王莽稱帝后,為了緩和當時的社會矛盾,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實行新政,進行改革。雖然是改革,但王莽卻是按照《周禮》上面的制度來進行改革:官制、官名皆按照周朝時設定;把漢朝的王田制改為周朝時的井田制;刑罰、禮儀、田宅、車服等各種儀式皆按照周禮;把當時很多地名也改回了周朝時使用的名字……

雖然,從周朝到西漢末年,已經過去幾百年,但是王莽卻堅信周朝時的一切制度都是好的,而且永遠都不會過時。王莽之所以會進行託古改制,和他從小就接受儒家教育有很大的關係,而且後來他又是當時的儒學領袖。而儒家,是很推崇周朝的。

儒家喜歡復古,為什麼推崇周朝,而不是更早的夏朝和商朝

上圖_ 王莽篡漢

儒家的創始人孔子,就提出了克己復禮的主張,這個“禮”就是指周禮。後世的儒生也和孔子一樣,對周朝推崇備至,總認為周朝時期的東西就是好的,今不如古,因此他們總給人一種很保守的感覺。其實,在中國歷史上,周朝之前還有夏朝和商朝。既然儒家喜歡復古。

那麼,為什麼儒家推崇周朝,而不是更早的商朝和夏朝呢?

《禮記》是儒家一部十分重要的經典,也是記錄先秦時期各種典章制度的重要選集。在《禮記·表記》中,孔子曾經比較了三個朝代,他說:“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先祿而後威,先賞而後罰,親而不尊。其民之敝,惷而愚,喬而野,樸而不文。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先罰而後賞,尊而不親。其民之敝,蕩而不靜,勝而無恥。周人尊禮尚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其賞罰用爵列,親而不尊。其民之敝,利而巧,文而不慚,賊而蔽。”

孔子認為夏朝尊命,那時的人民雖然服侍鬼神,但卻避而遠之。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當時的生產力比較落後,還保留著原始社會的一些特徵。孔子認為,夏朝時期的人民,愚昧無知甚至是愚蠢。這樣的朝代,孔子自然不會欣賞。

儒家喜歡復古,為什麼推崇周朝,而不是更早的夏朝和商朝

上圖_ 《禮記》,據傳為孔子的弟子們所作,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

孔子認為殷商尊神,這從儲存下來的甲骨文中可見一斑。商朝時,事無大小,皆會透過占卜決定。商朝時的神職人員,手中權力很大,他們不尊重人的生命,隨意剝奪人們的生死。結果殷商的統治者,太重視鬼神,而忽略禮儀的教化作用,太重視刑罰而輕視獎賞。而對於鬼神,孔子是“敬而遠之的”。對於治理國家,孔子是重視教化而不是刑罰的,因此,孔子也不會贊同商朝的治國理念。所以,他認為殷商時期的人民,放蕩不安分,爭強好勝卻沒有廉恥之心。

孔子認為周朝尊禮,這是周朝和夏商有很大的不同。夏商的統治者,治理人民時,更加崇拜自然。而周朝尊禮,關注更多的卻是“人”本身,《詩經·大雅·文王》有“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並且周朝還提出“天命靡常”的觀點。周朝的這些理念,從社會觀念發展角度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儒,原來是指專門負責辦理喪葬事務的官員。孔子創立了儒家學說後,提出了“仁”和“禮”的思想主張。對於什麼是“仁”,孔子針對不同弟子,有著不同的答案,但歸根結底,這些答案的根本出發點都是“人”本身。所以,就治國理念來說,孔子的思想和周朝不謀而合。針對春秋時的亂世,孔子也認為“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儒家喜歡復古,為什麼推崇周朝,而不是更早的夏朝和商朝

上圖_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另外,從周朝本身來說,周朝治理國家還是非常成功的。一般認為,夏朝只統治了四百年左右,商朝統治了六百年左右,而周朝足足統治了八百年之久,是中國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王朝。能統治這麼長的時間,肯定是它的制度、文化各個方面具有優越性。所以,相對於更早的夏朝和商朝,孔子自然更加推崇周朝了。

其實,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社會是不停的向前發展的,後面朝代的文明程度是要超過前面的朝代。商朝和夏朝相比,自然是商朝更加文明。而商朝和周朝相比,那自然是周朝更加文明。孔子生活在春秋時期,本來就屬於周朝階段,而且周朝當時儲存的資料,也比夏朝和商朝更加完善,這也方便當時的學者研究,所以,以孔子當時的眼光來看,他自然會認為周朝要比夏朝和商朝要好。所以,他才會不遺餘力的推崇周朝。孔子曾在《論語 · 八佾》中說:“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

儒家喜歡復古,為什麼推崇周朝,而不是更早的夏朝和商朝

上圖_ 平壤出土的《論語》簡牘

那麼,周朝之後,社會生產力還在繼續發展,周朝後面的各個朝代,文明程度肯定比周朝更高。那麼,為什麼後世的儒生還是推崇前面的周朝呢?

這自然要和孔子有關了。孔子是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在儒家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威地位。儒家學說又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後世儒生在學習儒家思想時,自然不敢對孔子的思想提出異議。所以周朝之後,即使後面的朝代發展的很不錯,他們也會遵從孔子的意見,去推崇周朝。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為了建立起一套完美的治國方案,儒家對於真實歷史事件,其實是進行過人為美化的。例如早期的禪讓制,是不可能和平過渡的,而在儒家的渲染下,堯、舜、禹相互謙讓,都成了歷史上不可多得明君。而周朝,也是儒家進行美化後的樣板王朝,為的就是讓後世歷朝歷代的統治者,以周朝為榜樣,實行仁政,利用儒家學說去教化人民。

儒家喜歡復古,為什麼推崇周朝,而不是更早的夏朝和商朝

上圖_ 西周時期全圖

後來事實也證明,如果全部生搬硬套周朝的各種制度,下場會非常的悲慘。新朝的王莽託古改制,照搬周制,結果加劇了當時的社會矛盾,新朝也很快被推翻。明初的建文帝,也是聽從大臣意見,託古改制,最後也是行不通,建文帝也被竄了位,而他本人也是不知所蹤。

所以,歷朝歷代的改革,還是要結合當時的情況而制定,如果一味復古,就會行不通。

文:墨羽翩翩

參考資料:《禮記·表記》《論語 · 八佾》《詩經》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