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司馬懿早已識破空城計,為什麼還要撤軍?諸葛亮:不撤就是死

司馬懿早已識破空城計,為什麼還要撤軍?諸葛亮:不撤就是死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中國有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歷史的長河中出現了無數的英雄與梟雄之間的對決,一場場經典的戰役猶如一朵朵的浪花在歷史的長河中綻放,成王敗寇,但他們的名字都被記錄在史冊之中,甚至被寫成了傳記、演義而流芳千古。

司馬懿早已識破空城計,為什麼還要撤軍?諸葛亮:不撤就是死

回首中國歷史,三國時期是比較經典的一段歷史,這個時期三國鼎立、名將如雲,謀臣之間的算計看誰技高一籌,可謂是精彩繽紛,《三國演義》更是成為了四大名著之一而被世人津津樂道。其中有一個精彩片段——空城計,司馬懿早已識破空城計,為什麼還要撤軍?諸葛亮:不撤就是死,那麼諸葛亮為何如此篤定呢?

三國演義,謀士天下

《三國演義》之所以被人津津樂道,裡面精彩的不只是那些武功超群的名將,還有那些在背後運籌帷幄的謀士。名將出場時總是那樣地耀眼,無論是關羽的千里走單騎,還是張飛的橋上怒喝,還有趙雲長板坡七進七出,都成為了其中的經典,而謀士之間的算計則顯得稍遜風騷。

司馬懿早已識破空城計,為什麼還要撤軍?諸葛亮:不撤就是死

實際上,《三國演義》是謀士的天下,武將們的精彩戰績是經過謀士們的評估之後所安排的策略,也就是排兵佈陣。每個將領擅長什麼就派他做什麼事,達到物盡其用才能實現屢戰屢勝的效果,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說是謀士,其實都是老陰謀家。

比如火燒赤壁,曹操那邊想出了用鐵鏈連線各船避免士兵暈船的計謀,而蜀吳這邊就想出了火攻的破陣方法,甚至在沒箭的情況下,還想出了草船借箭的捷徑,無一處不顯示出謀士的重要性。其中論計謀堪稱經典的就是諸葛亮與司馬懿之間的博弈,最後鹿死誰手就看誰的計謀高深。

司馬懿早已識破空城計,為什麼還要撤軍?諸葛亮:不撤就是死

街亭失守,馬謖被斬

“得臥龍、鳳雛者,得一人即可得天下”,劉備把這兩人都得了,最後仍是鬱鬱而終,最主要原因就是關羽自大丟了荊州,同時也丟了性命,之後張飛也因暴而無恩,被手下殺害,這兩個都是他的生死兄弟,劉備又急又氣,最後託孤諸葛亮撒手人寰。

諸葛亮經過一番的休養生息決定北伐,出征前把街亭這個軍事要塞交給了馬謖防守,馬謖也是個人才,甚至諸葛亮有心把他培養成接班人,所以諸葛亮千叮嚀萬囑咐,告訴馬謖一定要守住街亭。以諸葛亮的聰明才智早就算到了魏軍的伎倆,只要馬謖聽話,以馬謖的能力完全可以守住,所以他違背眾人意見提拔馬謖鎮守街亭。

司馬懿早已識破空城計,為什麼還要撤軍?諸葛亮:不撤就是死

未曾想馬謖沒有聽從安排,違背諸葛亮的作戰部署,擅自調動兵馬,導致部隊分置排程混亂,結果張合大敗馬謖,街亭失守。諸葛亮知道後只能揮淚斬馬謖,本來就缺少將領的蜀國又少了一名大將。而且街亭失守,造成諸葛亮進軍沒有落腳據點,只好攻取西城才能回到漢中。

諸葛孔明,智擺空城

司馬懿知道諸葛亮在西城,急忙乘勝追擊,他帶著15萬大軍直奔西城而來。這時候諸葛亮就比較尷尬了,他的身邊沒有將領,都被他派遣到了其他的戰場上,手裡五千兵馬也被他調走一半去運糧草。也就是說,司馬懿帶著15萬大軍襲來的時候,諸葛亮只有2500的兵馬應戰,這一局諸葛亮必敗無疑。

司馬懿早已識破空城計,為什麼還要撤軍?諸葛亮:不撤就是死

但是諸葛亮聽到此信後卻不慌不忙,計上心來。他讓士兵們藏起了戰旗,不許大聲喧譁,違令者斬。之後他又把城門大敞四開,派20名士兵打扮成普通百姓的模樣灑掃街道,而他自己一副神情自若的樣子,坐在城頭上羽扇綸巾、焚香撫琴。

當司馬懿的兵馬到來後,一看諸葛亮不按套路來,根本沒有激戰前的緊張局面就開始猶豫了,在想諸葛亮玩的是什麼計謀,最後他想了又想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裡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還是快快撤退吧!”就這樣諸葛亮用空城計騙了司馬懿,躲過了這一劫。

司馬識破,保命撤軍

司馬懿早已識破空城計,為什麼還要撤軍?諸葛亮:不撤就是死

司馬懿是諸葛亮的死對頭,二人之間的博弈,在空城計這一場中顯然諸葛亮勝出,但是司馬懿真的沒有識破諸葛亮的空城計嗎?要知道,司馬懿就連諸葛亮命不久矣都能算出,因為他說過“諸葛孔明進食少而事務煩,他還能活多久呢”這樣的話。

而且在面對空城計時,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都看出了問題,認為“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父親您為什麼要退兵呢?”以司馬懿的聰明程度不可能沒有識破空城計,那麼他為什麼還要撤軍呢?其實諸葛亮是在賭:司馬懿不撤就是死。

司馬懿早已識破空城計,為什麼還要撤軍?諸葛亮:不撤就是死

司馬懿當時在魏國中位高權重身為丞相,整個司馬家族也因他而勢起,這時候的司馬家族已經深受魏帝的忌憚,為了控制和打壓司馬家族,魏帝只能提拔曹氏的宗親制衡。在攻打西城之時,也是司馬懿的一個關鍵性階段,贏了這場仗,殺了諸葛亮,天下就是魏國的天下,司馬家族也會更加地強大。

但是司馬懿則考慮得更遠,他懂得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諸葛亮一死,他就沒有了存在的價值,魏帝肯定會卸磨殺驢,司馬家族的輝煌也就走到頭了。所以,他早已識破空城計卻仍然堅持撤兵,就是不想諸葛亮死。

司馬懿早已識破空城計,為什麼還要撤軍?諸葛亮:不撤就是死

而諸葛亮恰好賭的就是這一點,司馬懿不撤就是死,會死在魏帝的手裡,甚至整個司馬家族都會殞滅,司馬懿賭不起,更輸不起,於是他明知諸葛亮用的是空城計,他仍然撤兵,有諸葛亮在才會體現出他的價值,如果諸葛死了,他的存在對於魏帝來說也就沒有意義了。

小結

空城計是三十六計中的一計,正所謂兵不厭詐,在歷史上也出現過很多次的空城計謀,只不過諸葛亮玩得更加地漂亮,以2500人馬贏了15萬人馬,少見地以少勝多戰役,雖然沒有打響戰役,但勝在兵不血刃就嚇退了司馬懿,這個大膽的計謀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其實空城計玩的是心理戰術,不僅僅是對當時情況的一個緩兵之計,更是對整個大局的運籌帷幄,看得更為長遠。很多時候勝了區域性卻輸了全域性,就是沒有長遠的打算,沒有高瞻遠矚的策劃,只看眼前的利益,格局小終究成就不了大事。而司馬懿就是看穿了這一點,保命要緊,明知是空城計也要撤軍。

參考資料:《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