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清朝發配犯人到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究竟是些什麼人?

有傳聞在康熙年間有一書生,被髮落至寧古塔二十二年一直堅持不懈地尋找逃離線會,他日日夜夜的被披甲人強迫幹活,討不得披甲人的歡心那就得受鞭刑。

終於有一天他趁著披甲人換班的間隙連夜逃跑,曾經有人試圖逃跑被抓回來後就被斬首示眾了,這書生有上天的眷顧,逃亡之路遇到一位高官,最終才回到京城得到了救贖,可見這寧古塔的恐怖之處。

清朝發配犯人到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究竟是些什麼人?

在清朝一個人犯了罪被髮落到寧古塔那就等同於生不如死,就是被宣判了死刑。

寧古塔位於我國的最北邊,現在許多人都去那邊旅遊賞雪,然而在清朝這個地方是邊防重鎮,這“披甲人”就是鎮守邊疆的棋子。

寧古塔是滿族語,“寧古”是“六”,“塔”就是“個”。傳說是努爾哈赤帶著自己的六個兒子來此地發展家業,六個孩子各局一方,在他們共同的努力下聚攏精兵強將,建立起了清朝,這個地方就是清朝的龍興之地。

但是由於這個地方天氣惡劣,環境複雜並不適合作為京城,反而適合作為流放之地,所以清朝的皇帝就把此地作為囚犯們的流放場所,同時也讓這“龍興之地”煥發了新的光彩。

清朝發配犯人到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究竟是些什麼人?

披甲人是在此守衛清朝的疆土的,在清朝剛建立的時候俄國的勢力也在逐漸的龐大,因為寧古塔距離俄國的疆土很近,為了抵制侵略和戰鬥,清朝將披甲人即戰爭捕獲的戰俘和主動投降的人,派遣至此地來鎮守捍衛疆土。

清朝有三種士兵,“阿哈”、“披甲人”和“旗丁”。這‘’阿哈‘’就是最低等的人,一般以漢人和朝鮮人為主,在戰場上都是第一個去衝鋒陷陣的奴隸,就是戰爭的炮灰。

“旗丁”,顧名思義就是從旗人中選撥出來的人,清朝的地位是以旗為劃分的,上八旗是地位高的家族,而“旗丁”則是旗制中地位最低的,但是在這士兵階層裡算是較高的位置。“披甲人”不用上戰場,只是負責在邊防鎮守疆土。

北京到寧古塔距離遙遠,加上當時的交通不方便,被髮落為奴的官員一般都是被官兵押著走過去的,這一路的長途跋涉,許多養尊處優的官員就受不了這一路的艱辛困苦,甚至還會受到官兵的拳腳,那小命早就不保了。

清朝發配犯人到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究竟是些什麼人?

有的人勉強到了寧古塔,那等待他的也會是無盡的折磨和虐待。

原本披甲人是地位很低的人,現在他們也有了奴隸,那自然是會有想盡各種辦法來折磨犯人的,畢竟人的報復心理一旦被激發,那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寧古塔這個地方就很惡劣,冬天氣溫甚至低至四十多度,犯人們也只有薄薄的衣衫,房子也是很簡陋避寒是難事。

犯人到了這就像是進入了人間地獄,生不如死,還要備受折磨。不過還有說法是被髮配至此的犯人是沒有受到虐待的,因為寧古塔本身地理環境惡劣,人煙稀少,這披甲人待這些犯人也並不是很殘忍。

畢竟在那個地方見個活人確實不容易,他們大多以朋友相處,互相幫忙,而且有的犯人是官員,大多還是有點文化的,披甲人對他們也是比較尊敬的。

然而,歸根結底許多嬌生慣養的人是熬不過的,大多數在寧古塔呆不久就會選擇自盡了,甚至有的人直接就在家裡自殺,以死亡結束省的受盡折磨了。

清朝發配犯人到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究竟是些什麼人?

清朝建立這一懲罰制度,其實還是為了穩固自己的帝制,給披甲人發配奴隸也是給他們解壓的一種過激方式,主要是穩定他們的軍心,當然最重要是維護封建帝制,究其根本就是維護皇族自身的利益,這些披甲人和被髮落的犯人都是他們的棋子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