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河南人口第一縣:歷史超3000年,五個帝王都想要遷都這裡

在河南省西南部,與湖北交界的地方,有這樣一座縣城:

這裡曾是北魏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有多個帝王意欲遷都於此。這裡也是五代時期的“宣化軍節度”,地位相當於省級行政機構,可謂是盛極一時。

這座城市,就是鄧州市。

史籍記載,先後有五位帝王欲遷都鄧州而不可得——

公元533年,北魏孝武帝為避權臣高歡,欲遷都鄧州;

公元624年,唐高祖為避突厥入侵,欲遷都鄧州;

唐末昭宗時期,為避開長安周邊戰亂,欲遷都鄧州;

北宋靖康年間,金人南侵,宋徽宗宋欽宗和大臣們商量遷都,鄧州是其中之一;

蒙古攻金,金從北京遷往開封,依然朝不保夕,哀宗皇帝欲遷都鄧州。

河南人口第一縣:歷史超3000年,五個帝王都想要遷都這裡

現在的鄧州市,為河南省直管縣級市,由南陽市代管。總面積約2369平方公里,總人口約180萬。

這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底蘊的古縣。據記載,夏、商、西周、春秋早期諸侯國——鄧國的國都,就設在鄧州境內,長達1274年的歷史。

楚文王十二年(公元前678年),楚國滅掉鄧國,在今鄧州城區穰城路一帶取“禾實豐登”之義設立“穰邑”,後又先後屬楚國、秦國。

河南人口第一縣:歷史超3000年,五個帝王都想要遷都這裡

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始置南陽郡,同時在當時的鄧州境內設定穰縣。

到了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從鄧州區位、地理、物產等方面綜合謀略,於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把南北朝以前一直設在漢水以南的荊州治所遷至穰,穰隨之成為北魏南陽盆地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而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廢南陽郡為鄧州,穰仍為治所。此後,至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的175年間,又幾次置“以鄧州為中心的南陽郡”。

唐乾元元年之後,撤銷郡制,南陽郡不再設定。

後梁開平三年(公元909年),已廢唐稱帝的梁太祖朱溫,升鄧州為“宣化軍節度”(彼時的宣化軍節度就相當於如今的省級行政機構)。軍區管轄泌州、隨州、復州(今湖北天門市)、郢州和鄧州。行政轄穰、南陽、向城、臨湍、內鄉、菊潭、淅川、順陽(治所在李官橋)和新野共九縣。

此時穰縣,仍為宣化軍節度治所。

河南人口第一縣:歷史超3000年,五個帝王都想要遷都這裡

進入明朝以後,鄧州屬河南布政使司南陽府,領新野、內鄉、淅川三縣。此時鄧州的地位,已經明顯下滑。而作為多年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穰縣,也於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省入鄧州,自此不再設。

清沿明舊制。雍正後,鄧州作為散州不再領縣。

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改鄧州為鄧縣,屬豫南道。此後,又先後屬汝陽道、河南省政府、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區、河南省南陽專區。

1988年,鄧縣撤縣設市,設立縣級鄧州市,仍由南陽市代管,至今未變。

不知道你去過鄧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