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美蘇冷戰不為人知的內幕,二戰尚未結束,同盟國為何卻悄然分裂?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和蘇聯兩個崛起於歐洲大陸核心之外的兩個大國首次聯合,自此之後世界政治核心便從歐洲逐漸轉移至華盛頓和莫斯科。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國和蘇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展開了曠日持久的美蘇冷戰,然而鮮為人知的是,美蘇之間的較量早在二戰結束前便徹底展開。

二戰初期,蘇聯和美國由於距離歐洲戰場較遠,對於歐陸大戰保持著隔岸觀火的狀態,其中美國更是將孤立主義奉如圭臬,極力避免參與世界大戰。

美蘇冷戰不為人知的內幕,二戰尚未結束,同盟國為何卻悄然分裂?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集結二百七十個師的兵力突襲蘇聯,歷史中規模最大的一次陸戰就此爆發,同時它也將蘇聯拉入了二戰的漩渦之中。

蘇聯遭到德軍突襲,前線蘇軍猝不及防之下節節敗退,蘇德之戰很快便在世界範圍內引發軒然大波,蘇聯不得不考慮加入同盟國陣營,共同對抗希特勒。

1941年12月7日,日本對美國珍珠港海軍基地發起突襲,美國海軍損失慘重,三日後希特勒宣佈對美宣戰,美國只得摒棄孤立主義,宣佈與英國、蘇聯結盟加入同盟國。

美蘇冷戰不為人知的內幕,二戰尚未結束,同盟國為何卻悄然分裂?

隨著蘇聯和美國的加入,同盟國陣營實力大增,在西歐地區開闢對德第二戰場,分擔蘇聯壓力成為了同盟國內部的首要話題。

然而一直到三年之後,英國才在美國的援助之下實行諾曼底登陸,於西歐開闢了第二戰場,而此時蘇聯已經因為蘇德戰爭而遭受巨大損失,士兵傷亡超過美軍五十倍。

實際上,英美等國雖然急於擊敗希特勒,但同樣不希望看到蘇聯的影響力向東歐滲透,蘇聯一直希望可以在東歐建立親蘇政權,這是英美等國絕不願意看到的。

美蘇冷戰不為人知的內幕,二戰尚未結束,同盟國為何卻悄然分裂?

1944年10月,在波蘭爆發的華沙起義被德軍強行鎮壓,自此期間蘇聯對德軍行動一致視若無睹。

因為相比於蘇聯,華沙的起義軍更傾向於依附英美,而蘇聯也絕對不能容忍,靠近自己邊疆的區域內出現一個親近英美的政權。

1944年2月,美國、蘇聯、英國在克里米亞半島的雅爾塔進行了為期一週的會談,目地便是為了調和美國和蘇聯之間日漸明顯的分歧。

美蘇冷戰不為人知的內幕,二戰尚未結束,同盟國為何卻悄然分裂?

經過雅爾塔會議的協商,美國、蘇聯、英國一致同意將德國劃分為四個佔領區,由美蘇等國分別佔領,但是有一個問題三國之間始終未能達成一致,那便是波蘭的歸屬。

斯大林在雅爾塔會議上十分強硬地表示,蘇聯永遠只會承認盧布林波蘭政府的合法性, 美蘇為此爆發激烈爭吵,但由於波蘭處於蘇聯控制之下,最終美國只得妥協。

1945年7月,美國、蘇聯、英國三方在波茨坦召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最後一次會議,主要討論德國佔領區內利益劃分的相關問題。

美蘇冷戰不為人知的內幕,二戰尚未結束,同盟國為何卻悄然分裂?

雖然三方很快便在佔領德國和解除德國武裝的相關問題上達成一致,但卻在賠償問題上再次爆發劇烈矛盾,美國和蘇聯針鋒相對,始終無法達成一致。

最終波茨坦會議達成了一個十分複雜的協議,三方約定蘇聯除了在蘇佔區獲得賠償外,還額外獲得西佔區四分之一的機械裝置和工廠。

但是作為交換,蘇聯則需要向西佔區提供相當於其所獲賠償總額百分之六十的糧食、煤炭以及石油等物資。

美蘇冷戰不為人知的內幕,二戰尚未結束,同盟國為何卻悄然分裂?

波茨坦會議直接導致美蘇關係急劇惡化,此後美國總統杜魯門便開始採取強硬的對蘇政策,一月之後的倫敦外長會議,美國拒絕承認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的親蘇政權。

由於美國和蘇聯的分歧,同盟國內部也悄然分裂為親美和親蘇兩大派系,美蘇之間更是對未來世界框架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為日後的冷戰埋下伏筆。

參考資料:《冷戰 1945-1991》、《親歷者 五任美國總統贏得冷戰的內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