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1402年,朱棣登基稱帝后為何整日鬱鬱寡歡?原因其實很簡單

在影視劇

《大明風華》

中,明成祖朱棣自認為在走投無路之下發動了靖難之役,後來更是成功登基稱帝,但成為皇帝之後,朱棣心中仍然對於自己透過造反登基一事心存不安,甚至在睡夢中也會夢到父親朱元璋對他大發雷霆想要處置他,朱棣因此整日鬱鬱寡歡。

一天,朱棣就此事去見姚廣孝,期望得到開導,但沒想到姚廣孝的一句話差點令朱棣破防。

1402年,朱棣登基稱帝后為何整日鬱鬱寡歡?原因其實很簡單

“黑衣宰相”姚廣孝

和尚穿的一種黑色僧衣叫做僧衣,而“宰相”不言而喻是文臣頂級官職,僧人身份而影響力卻可比肩宰輔的被人們稱為黑衣宰相。輔佐明成祖朱棣進行靖難之役的“妖僧”姚廣孝就是我國曆史上較為著名的“黑衣宰相”。

姚廣孝本家世代以行醫為生,但他並沒有將行醫當做自己一生的追求,反而在14歲時剃髮為僧,後來又拜師道士席應真學習道家陰陽、占卜之術。

姚廣孝在嵩山遊學時,有相士袁珙見其相貌異於常人,三角眼,形如病虎,認為他以後必定是個喜歡殺戮之人。

這一軼事典故被記載於《明史·姚廣孝傳》中:嘗遊嵩山寺,相者袁珙見之曰:“是何異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殺,劉秉忠流也。”

公元1382年,大明王朝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馬皇后去世,朱元璋深受打擊,下旨挑選高僧陪同諸王為妻子誦經祝福。

這給了朱棣和姚廣孝相識的機會,姚廣孝送燕王朱棣一頂白帽子暗示了他想要輔佐朱棣成就“大業”的野心。

1402年,朱棣登基稱帝后為何整日鬱鬱寡歡?原因其實很簡單

後來姚廣孝輔佐朱棣起兵靖難,雖然朱棣及其部下驍勇善戰,接連取得勝利,但朱棣畢竟只擁有燕地一隅,在兵馬數量上完全不可能與整個大明相比,這讓朱棣非常頭疼。

在回到北平後,姚廣孝建議朱棣直取南京,朱棣聽取姚廣孝的建議,之後攻下京城,成功登基稱帝。

第二年,朱棣改年號為永樂,然後大封功臣,姚廣孝自然也在此列,但他卻拒絕了朱棣的封賞。後來朱棣還讓姚廣孝蓄髮還俗,他不肯,後來賞賜住宅與宮女也都被他婉拒了。

姚廣孝幫助朱棣起兵靖難不是為了榮華富貴,只是為了一展心中抱負。

1402年,朱棣登基稱帝后為何整日鬱鬱寡歡?原因其實很簡單

公元1418年,姚廣孝病逝並以文臣身份配享太廟,要知道自朱元璋、朱棣兩朝能夠配享太廟的功勳都是武臣,文臣只有姚廣孝一人入選,由此可見他在朱棣心目中的特殊地位,不過這也是他靖難以來所立功勞的應得榮譽。

朱棣登基稱帝卻整日鬱鬱寡歡

按理說當上皇帝之後,朱棣應該開心才對,但當皇帝也有當皇帝的煩心事,朱棣整日鬱鬱寡歡的原因其實有兩點。

1402年,朱棣登基稱帝后為何整日鬱鬱寡歡?原因其實很簡單

一是侄子建文帝下路不知所蹤。

雖然有一種說法是建文帝已經在大火中喪命,但朱棣後來並沒有找到建文帝的遺骸,也就是說建文帝很可能逃跑了。不單單是朱棣這樣認為,很多人也都認為建文帝在護衛的護送下逃離了京城,在民間某處藏了起來,所以朱棣認為自己的皇位並不安穩。

二是朱棣的皇位是透過造反得來的,在大義上站不住腳,而且他也怕自己子孫後代像自己一樣將屠刀伸到朱家子弟身上。

於是,朱棣找到自己最為信任的軍師姚廣孝訴說心中苦悶,但沒想到,姚廣孝說的話不僅沒有開導朱棣,反而令其後背一涼。原來,姚廣孝說的是讓朱棣不必糾結這些事情,因為以後朱棣的兒孫們也會重蹈覆轍,將屠刀落於朱家人身上。

這句話令朱棣心中一緊,隨即勃然大怒,他知道姚廣孝是在說自己子孫中有人“心懷不軌”。於是朱棣立即將三個兒子和孫子朱瞻基召來。看到面帶怒火的朱棣,四人心驚膽戰,不知道什麼地方又惹火了自己的父親、爺爺,只能唯唯諾諾跪在地上不敢出言。

1402年,朱棣登基稱帝后為何整日鬱鬱寡歡?原因其實很簡單

看到跪在地上的兒子和孫子,朱棣心中也痛苦不堪,但為了大明的千秋萬代,也只能讓他們發誓以後不會將屠刀伸到自家人身上,於是他苦口婆心說到:

“現在你們當著我面發誓,以後誰殺了朱家人,必定短命,不得好死。”

四人不敢違抗朱棣,立即表明態度,立下了誓言。但此時朱高煦心底卻久久不能平靜,因為他明白朱棣這一舉動是為了警告他不要總妄想著有朝一日能榮登大寶。

漢王朱高煦的野心

在靖難之役時,朱高煦就一直跟著朱棣在戰場上浴血戰鬥,在建文二年,朱棣在南昌遭遇大敗被圍,朱棣數次領兵突圍都以失敗告終,所幸朱高煦及時趕到將朱棣救出,從此朱棣對朱高煦的看法大加改觀。

在建文四年,朱棣與建文軍隊展開激烈戰鬥,由於戰鬥時間太久,朱棣有些力竭,這時朱高煦又及時領兵趕到,這令朱棣十分開心,隨口鼓勵說,你兄長朱高熾身體不好,你可要加油啊。

其中的暗示意味簡直不要太明顯,世子之位近在眼前,朱高煦聽了之後作戰更加勇猛。

但在朱棣登基後,在立太子方面反而猶豫不決。

朱高煦勇武不假,做事卻肆意妄為,不少犯錯,相比之下,長子朱高熾做事沉穩,性格敦厚,是合適的守成之君人選。

在綜合利弊之後,朱棣還是將朱高熾立為太子,封朱高煦為漢王,領地在偏遠的雲南。這讓朱高煦十分不滿,沒有當上太子也就罷了,封地還那麼偏遠荒涼,於是他拒絕就藩。

1402年,朱棣登基稱帝后為何整日鬱鬱寡歡?原因其實很簡單

後來,朱高熾即位,是為仁宗,但可惜的是,仁宗僅僅登基一年便與世長辭。朱高煦見機會來了,想透過行刺太子朱瞻基的方式來奪取皇位,不過還是失敗了,朱瞻基成功繼位。

不過,朱高煦可不會輕易放棄,他企圖效仿自己父親朱棣起兵造反,但由於準備不充分,被朱瞻基輕鬆平叛,本人更是被活捉。最後朱高煦還是被侄子朱瞻基活活烤死在大缸下。

結語

在皇位的誘惑下,任何誓言都不頂用,最後朱棣的兒孫們還是同室操戈,將屠刀落到了自家人身上。不知道到了臨死之際,朱高煦是否會想起朱棣的那句口頭誓言併為自己輕信而後悔呢?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