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歷史上的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叫“春秋”,而不叫“冬夏”之類的?

歷史上的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叫“春秋”,而不叫“冬夏”之類的?

我們平時所說的春秋時代,實際上就是指東周前半段的歷史。春秋一般被認為是從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共有294年,直到三家分晉爆發,天下步入戰國時代後結束。相信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麼這段時期要叫春秋呢?春秋這個名字到底是誰取的?其實這段時期之所以叫春秋,主要還是因為孔子編著的年體史書《春秋》,也就是《春秋經》,下面就為大家講講“春秋”的來歷吧。

歷史上的東周前期,為什麼叫“春秋”,而不叫“冬夏”之類的?

歷史上的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叫“春秋”,而不叫“冬夏”之類的?

第一

,“

春秋”一詞出自於孔子修訂過的史書《春秋》。

這本史書記錄了東周時期,從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前後一共242年的各種大事。這個時間段,和歷史上認定的東周前期(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的時間大致吻合。因此, 就把東周前期這一段叫做春秋時期。

不過,魯國的《春秋》其實只是一個諸侯國的歷史,雖然也涉及到其它諸侯國,但是並不完善。為什麼卻能以一個諸侯國的歷史代表整個東周前期呢?

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這本魯國史書《春秋》是經過孔子編纂的

從漢代把儒學提到至高無上地位的時候,作為儒學宗師的孔子。他所修訂過的史書,當然也具有了崇高的地位,成為儒家也是整個國家的經典之一。因此,把魯國的史書名字,作為一個時期的名字稱謂,也是說得過去的。

歷史上的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叫“春秋”,而不叫“冬夏”之類的?

二是魯國在周朝諸侯國中具有特殊地位。

魯國當年是周公旦的封國,魯國的面積雖小(最早方圓不過百里),但是它具有特殊地位,是負責掌管“周禮”的,也就是執禮的。在周朝,“周禮”是最高準則,是各諸侯國都必須尊崇的。

歷史上的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叫“春秋”,而不叫“冬夏”之類的?

因此

“執禮”

的魯國就非常尊貴。既然魯國有這樣特殊的地位,說魯國的歷史。代表東周前期的歷史,用魯國的史書名,命名東周前期的這一段歷史,也是說得過去的。

歷史上的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叫“春秋”,而不叫“冬夏”之類的?

第二

,“

春秋”是代表年的時間概念,“冬夏”不是。

有人還可能問,就算東周前期的命名,是根據魯國的史書《春秋》來的。

為什麼魯國的史書要以“春秋”命名,而不是以“冬夏”命名呢?

這主要是在古人的時間概念中,春天是萌發的季節,秋天是衰敗的季節。或者說,春天是播種的季節,秋天是收割的季節。

春天到秋天,然後秋天到春天,就是草木生命的一個輪迴,這就有了時間的概念。而“冬夏”沒有這種的典型意義,用以表示時間概念,顯然是不夠恰當的。

古代的史書,在司馬遷寫《史記》之前,主要是編年體,相當於一年的大事記(《史記》用的是紀傳體)。這個一年的大事記,就是以年為單位的。 因此,以“春秋”來命名這個時期,也是比較合適的

歷史上的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叫“春秋”,而不叫“冬夏”之類的?

第三

“春秋”一詞可以概括東周前期的時代特點。

從東周開始,社會就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諸侯們開始不聽周天子的話了,不遵守“周禮”了。同時,那些大諸侯們又依靠自己的強大,任意攻打併兼併其它弱小的諸侯,侵吞瓜分小諸侯們的土地,並且把小諸侯給滅了。同時,那些大的諸侯國內部,也會產生分裂,比如韓趙魏三家分晉等等。

也就是說,這個時期的時代特點是:有的諸侯變大了,蓬勃發展起來了。而有的諸侯變小的,被別的諸侯給滅了。這種特點,和春天和秋天的萬物態勢,有著天然的相似性。

歷史上的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叫“春秋”,而不叫“冬夏”之類的?

因此,用“春秋”來作為中國歷史發展這個時期的命名,是非常恰如其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