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八十八年前中國爆發的災害,傷亡四十萬,中國援助國馬上趁火打劫

記得當年決定修建三峽大壩之前,全國掀起了一場是否應該建大壩的討論。支援和反對的意見似乎勢均力敵,誰也無法完全說服誰。最後經過全國人大投票決定,三峽大壩終於開工了。

不談在航運和發電方面的貢獻,光從防汛減災來看,三峽大壩的作用就是無可替代的。中國自古至今,深受水旱災害的影響,幾千年來都是靠天吃飯,農民們最大的奢望便是風調雨順。

中國的氣候和降水受東南季風的影響極深。太平洋上來的暖溼氣流如果強一點,就會北澇南旱,如果太弱,又會北旱南澇。不強不弱、南北都無災害的年份實在太少。

八十八年前中國爆發的災害,傷亡四十萬,中國援助國馬上趁火打劫

中國的主要河流大都發源於西部高原,向東流入大海。如果降水超標,經過上千公里流域的積累,到了中下游,就會造成非常大的汛情。一旦決堤,千里平原變澤國,損失極其慘烈。

有人說,中華民族是在治水中形成的。最早的大禹,他面對的洪水顯然是全國範圍的,那時候還沒有像樣的、系統性的河堤和防汛工程。估計黃河、長江等主要河流都已經氾濫成災。

除了用疏導的方法,給洪水找出路外,更重要的是,動員起各個部落的人力物力,挖溝渠、建堤壩。正是在這樣全域性性、大規模的勞動中,使分散的各部落意識到只有團結起來,才能與大自然對抗,自己的生活也會更好。於是,國家建立了,大禹和他兒子開創中國第一個朝代夏朝。

八十八年前中國爆發的災害,傷亡四十萬,中國援助國馬上趁火打劫

從此往後,防災救災一直各個王朝的主要工作。皇帝有一個很重要的職責,每年春天開耕時,與上天溝通一下,希望國家今年能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萬一上天沒把這差事做好,皇帝還要親自登臺祈雨什麼的,提醒一下上天。

儘管如此,各種災害仍然頻頻發生,黃河在2000多年中決堤1500多次,1117年的那次決口淹死100多萬人。長江、淮河、珠江都是每隔幾年都要氾濫一回。可以說,這些大江大河孕育了中華民族,也禍害了水邊的無數生靈。

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一個朝代能否延續,往往由它應對災害的水平來決定。因為大災之後,無數百姓流離失所,衣食無著,稍有風吹草動,就會變成破壞性的流民暴動。

八十八年前中國爆發的災害,傷亡四十萬,中國援助國馬上趁火打劫

明末的李自成起義,多次被官軍打得落花流水,有時義軍只剩下幾百人。但只要他們想辦法進入新的災區,馬上就可以捲土重來,壯大到幾萬、幾十萬人。這是因為明朝政府已經失去了救災的能力,災民們與其餓死,不如捨命一搏了。

相對而言,宋朝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每當大災發生,宋朝就會從災民中招募青壯年當兵,一來可以安撫災民,當了兵後,自己不愁吃穿,家裡人多多少少也有點安家費;二來削弱災民的暴動和組織能力,無法形成危害。

從整個中國歷史來看,大型水災旱災都是統治階級的危機,救災賑災需要耗費大量的財力物力,會對國防產生不利的影響。如果統治階級連這個錢都不願拿出來,或根本沒錢,那就等著農民起義吧。

於是,在古代形成了一個規律,發生大災難後,敵國會趁機發動進攻。朝廷一般在知曉民間發生大災後,除了安排救災賑濟外,馬上就會通知邊防加強警戒,防止敵國趁火打劫。

八十八年前中國爆發的災害,傷亡四十萬,中國援助國馬上趁火打劫

1931年,長江流域又發生了特大水災。8月初,武漢一大半被淹,整個長江中下游都受到波及,與此同時,淮河黃河等主要河流都發生了大水災,共造成傷亡最少四十萬,波及人口五六千萬,1。5億畝農田。其中原因除了這一年降水特別多外,與清末至民國,國家一直處在戰亂中,無力修復完善水利工程有很大的關係。就在中華大地處在苦難之中時,真的有人來趁火打劫了。

日本軍隊中有大量的中國通,對中國歷史非常瞭解。當中國政府拿出七分之一的財政開支用於救災,忙得焦頭爛額的時候,日本軍人發動了九一八事變。

就在八年前,即1923年,日本關東地區發生強烈地震,造成最少十五萬人死亡,兩百多萬人失去家園。

八十八年前中國爆發的災害,傷亡四十萬,中國援助國馬上趁火打劫

當時的中國在得知日本災情後,第一件事情想的是什麼?援助,全國籌款援助,並馬上送過去了三十萬石大米,隨後金錢,人員以及其它各項援助源源不斷(如一萬包麵粉,醫療隊等等),要知道當時兩國因旅順問題關係異常緊張,但中國還是義無反顧選擇援助。

千年的恩情並沒有擋住日本在中國災害時趁火打劫的侵略本性,那些日本的中國通軍人認為中國被水災捆住了手腳,會盡量避免事態擴大,從而有可能成功。不幸的是,他們算對了,整個東三省被他們輕易地佔領了。

所以,三峽大壩不僅僅是個水利工程,更是關乎國家命運的基礎設施。它在防汛減災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能把水旱災害發生的機率降至最低,為中華民族作出的貢獻是無法估量的。

【參考資料:《關東大地震》、《1931年江淮水災》、《九一八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