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曹丕想趁劉備和孫權兩敗俱傷的時候一併收拾,為什麼最終落空了

魏蜀吳三國,魏國最為強大,其綜合實力比蜀吳兩國的總和還要強。之所以魏國沒能完成統一,三言兩語也說不清,但魏國曾經有很好的統一的機會,只是錯過了。

曹丕想趁劉備和孫權兩敗俱傷的時候一併收拾,為什麼最終落空了

曹操死了,劉備和孫權才敢放開手來鬥

公元221年農曆七月,劉備在稱帝不久後,率大軍征伐東吳,以報復孫權奪取荊州和殺害關羽的仇恨,夷陵之戰爆發。對於魏國而言,自己最為強大,兩個弱小的對手居然火拼,統一的機會從來就沒有像現在一樣好。當時吳蜀兩國交兵,要不要出兵,怎麼出兵,在魏國有較為尖銳的爭論。

曹丕想趁劉備和孫權兩敗俱傷的時候一併收拾,為什麼最終落空了

曹丕看似在選擇更好時機介入夷陵之戰,實則沒有自信

以劉曄為代表的一批人,認為現在馬上就出兵,機會難得,萬一他們很快決出了勝者,機會就錯過了。而魏文帝曹丕則自有主張,他認為出兵是必須的,但是要選擇更好的時機,最好的時機無疑是吳蜀兩國精疲力盡,兩敗俱傷之時。最終的決定權肯定在曹丕手中,於是魏國決定等一等,到他們打累了再出手,到時事半功倍。曹丕的做法可以用成語及三十六計中的說法總結,一個是隔岸觀火,一個是以逸待勞。

夢想雖然很好,但是最終卻落空了。也就是說夷陵之戰,對於魏國而言天賜良機,居然什麼好處也沒有撈到,這的確是極大的諷刺。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結局?曉評三國認為主要原因在曹丕誤判了形勢。

曹丕想趁劉備和孫權兩敗俱傷的時候一併收拾,為什麼最終落空了

雖然劉備敗的很慘,但他並沒有拼上全部家當

首先,曹丕誤判了吳蜀兩國火拼的程度。曹丕想象中夷陵之戰會導致吳蜀兩國交上兵後,不得開解,因此會消耗巨大的軍力、國力,到時魏國再踏上一腳,統一就有望了。讓曹丕沒有想到的是,劉備和孫權都預留了一手。劉備把諸葛亮留在後方,可以及時善後,並沒有拼盡全部家當。劉備慘敗後,也沒有繼續與東吳耗著,而是留下了修復吳蜀聯合的善意,怎麼看出來?劉備在白帝城接待了孫權派出的使者。

其次,曹丕誤判了吳蜀兩國各自的穩定性。曹丕武斷的認為夷陵之戰後,吳蜀兩國兩敗俱傷或者一個會亡國。之所以沒有出現曹丕所希望的那種情況,我認為主要原因在於吳蜀兩國都已經建立了成熟的政權架構,並非像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很多政權一樣“其興也勃,其亡也忽”。劉備慘敗後,蜀國雖然損失很大,但是因為它政權是穩定的,故而諸葛亮可以在此基礎上繼續穩定蜀國的局面並取得一定的發展。東吳也是這樣,孫策、孫權兄弟經營江東二十多年,政權已經非常穩固,絕不會因為一次戰役失敗而亡國。

曹丕想趁劉備和孫權兩敗俱傷的時候一併收拾,為什麼最終落空了

孫權之所以可以稱為夷陵之戰最大的贏家,說穿了是因為曹丕錯失了機遇

再有就是曹丕根本沒有準備好介入夷陵之戰,這很可能是混戰,需要高超的指揮能力和戰略判斷能力。這方面曹操具備,曹丕根本就沒有。說穿了,曹丕在劉備和孫權兩個大咖面前還是有點不自信。

插圖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