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魯迅先生葬禮:自發弔唁場面空前,全中國從未有過!

歡迎大家來看小編的這篇關於歷史方面的文章,如果能給您帶來一點點知識和分析,就是小編的榮幸,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魯迅先生葬禮:自發弔唁場面空前,全中國從未有過!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上午五時二十五分,魯迅先生在他的寓所與世長辭。這個噩耗驚動了無數的中國人,在上海,敬仰他的民眾絡繹不絕地參加到治喪的活動中,他的葬禮成了匯合民眾呼聲的海洋。

魯迅,一個偉大的名字,在中國,在上海,透過葬禮,非常具體地、深刻地表達了人們對這位“民眾意志的代言者,時代號筒的魯迅先生”的敬意。回顧魯迅先生葬禮場面,是神聖而有意義的。

魯迅的遺囑

魯迅在病逝前,他早在就留下了遺囑。不過與他人遺囑不同的是,魯迅是在自己的文章中寫下的。這篇文章叫《死》,發表在《中流》第二期上,時間是1936年9月5日。此時,距離魯迅辭世還有一個半月時間。

魯迅先生葬禮:自發弔唁場面空前,全中國從未有過!

魯迅在文章中寫道:

我只想到過寫遺囑,以為我倘曾貴為宮保,富有千萬,兒子和女婿及其他一定早已逼我寫好遺囑了,現在卻誰也不提起。但是,我也留下一張罷。當時好像很想了一些,都是寫給親屬的,其中有的是:

一、不得因為喪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錢。——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趕快收斂,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關於紀念的事情。

四、忘記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胡塗蟲。

五、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

六、別人應許給你的事物,不可當真。

七、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

此外自然還有,現在忘記了。只還記得在發熱時,又曾想到歐洲人臨死時,往往有一種禮儀,是請別人寬恕,自己也寬恕了別人。我的怨敵可謂多矣,倘有新式的人問起我來,怎麼回答呢?我想了一想,決定的是:讓他們怨恨去,我也一個都不寬恕。(摘自魯迅《死》)

可以看到,病入膏肓的魯迅先生依然鋒芒畢露,充滿著戰鬥力。“讓他們怨恨去,我也一個都不寬恕。”

魯迅的葬禮

魯迅去世後,許廣平首先將這個訊息告訴了魯迅的弟子胡風,由胡風向外界釋出了這一訊息,緊接著宋慶齡、馮雪峰等人都來弔唁。經過許廣平與這幾人的商量,初步擬定了治喪委員會的8人名單:蔡元培、馬相伯、宋慶齡、內山完造、史沫特萊、沈鈞儒、茅盾、蕭三。

魯迅先生葬禮:自發弔唁場面空前,全中國從未有過!

在北四川路底施高塔路(今山陰路)大陸新村九號的寓所,首先成立了由蔡元培、內山完造、宋慶齡、史沫特萊、沈鈞儒、蕭參、茅盾、胡愈之、胡風、周作人、周建人等十三人組成的治喪委員會,發表魯迅先生訃告:

魯迅(周樹人)先生於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上午五時二十五分病卒於上海寓所享年五十六歲即日移置萬國殯儀館由二十日上午十時至下午五時為各界瞻仰遺容的時間依先生的遺言“不得因為喪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錢”除祭奠和表示哀悼的輓詞花圈等以外謝絕一切金錢上的贈送謹此訃聞。

訃告刊登於上海中文和日文的報紙上。

魯迅先生葬禮:自發弔唁場面空前,全中國從未有過!

魯迅先生葬禮:自發弔唁場面空前,全中國從未有過!

當天下午三時魯迅先生的遺體移到了膠州路萬國殯儀館的二樓。這個移動是殯儀館派車來接去。

第二天上午開弔。靈堂設在殯儀館正門的大廳裡。遺容已移到大廳後面的-間小廳裡。由於憑弔者很多,於是又成立了一個“治喪辦事處”,擔任喪事的內外事務,維持秩序。

第一天前來瞻仰遺容的有4462人,外加46個團體。第二天個人有2857人,團體68個。下午舉行了小殮,即把先生的遺體安放到靈柩裡,從此只能從那棺罩的玻璃外面瞻仰半身的遺容。第三天來的人更多。下午,舉行“啟靈祭”,有三十餘人參加,在最後的行禮瞻吊後,蓋上了外層的大蓋,從此和先生的面容永遠隔絕。

從十月十九日逝世至二十二日安葬這四天間,赴萬國殯儀館瞻仰遺容以及伴送至萬國公墓參與葬禮者,前後多至數萬人。行列在前面的是歐陽山、蔣牧良,兩人分左右執撐著“魯迅先生殯儀”一幅白布制的特大的橫額,別人也來交替地與他們換手。因為送葬的群眾實在太多了,所以前面已走了半天,先生的靈柩才由靈堂裡抬出來。

魯迅先生葬禮:自發弔唁場面空前,全中國從未有過!

魯迅先生葬禮:自發弔唁場面空前,全中國從未有過!

??

在靈車之前是一幅巨大的先生畫像,是畫家司徒喬的手筆。當時在滬西一帶,到處都是低著頭,沉著臉,衣袖上纏著黑紗的男女青年。他們手裡舉著白布製成的輓聯,一隊隊排列在馬路上,唱著輓歌,感情激昂到頂點。

在租界區域內,工部局為了維持秩序,派了一隊印度騎巡隊來“保護”。而行到了中國界的虹橋路,便由全副武裝的黑衣白綁腿的中國警察接替了。

從殯儀館到萬國公墓大約有十多里路,沒有送喪的車隊,年長的、尊貴的都一律步行跟隨,有蔡元培、宋慶齡、沈鈞儒、章乃器、李公樸、胡愈之、王造時等。年幼的小學生也加入步行送葬魯迅先生。

蔡元培主持了在萬國公墓舉行的葬儀,宋慶齡、鄒韜奮、蕭軍、內山完造等講話,胡愈之致哀詞。在哀樂聲中,由宋慶齡、沈鈞儒將一面白綢的繡著“民族魂”的旗子,覆蓋在靈柩上。

十六人抬棺

魯迅的棺材是人們一路抬著走的,為魯迅抬棺的共有16人:胡風、巴金、黃源、鹿地亙、黎烈文、孟十還、靳以、張天翼、吳朗西、陳白塵、肖乾、聶紺弩、歐陽山、周文、曹白、蕭軍。

這些人輪換著為魯迅抬棺,一直抬到墓地。

魯迅先生葬禮:自發弔唁場面空前,全中國從未有過!

魯迅先生葬禮:自發弔唁場面空前,全中國從未有過!

人群在暮色中默哀,向這位倔強的騎手和戰士告別,靈柩徐徐下降,安放在墓穴中。人群又唱起了呂驥、冼星海臨時譜寫的《安息歌》:願你安息,安息!願你安息,安息,安息在土地裡……

關於魯迅先生的葬禮,葉聖陶在《相濡以沫》一文中寫道:

“各界的人不經邀約,不憑通知,各自跑來瞻仰魯迅先生的遺容,表示欽敬和志願追隨的心情。一個個自動組合的隊伍,擎起寫著標語的旗子或者橫幅,唱著當時流行的抗敵歌曲或者臨時急就的歌曲,從上海的四面八方彙集到墓地,大家動手鏟土,把蓋上‘民族魂’的旗的魯迅先生的棺材埋妥。這樣的事,上海從未有過,全中國從未有過了。”

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一起討論哦!

喜歡小編的文章,記得隨手點個贊哦!謝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