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劉伯溫連自己都保護不了算厲害嗎?

文|趙立波

題記:先生此去歸何處?朝入青山暮泛湖。這是朱元璋親自給劉伯溫的一首詩,希望他能過上這樣的美妙生活。

洪武元年,剛剛誕生只有八個月的大明帝國萬事待理之際,朱元璋剛剛大封功臣不久,就收到了劉基請求“告歸”的上疏。

劉伯溫連自己都保護不了算厲害嗎?

劉伯溫畫像

臨行前,劉基書面向朱元璋鄭重提出兩個建議,算作臨別贈言。第一件是不建議朱元璋將都城定都在故鄉鳳陽。第二件就是應該趁熱打鐵,集中力量最後一鼓作氣消滅元朝殘餘勢力。朱元璋看後覺得第一件劉伯溫說的很對,但是對於追擊殘餘勢力覺得大可不必,所謂窮寇莫追,留他們一條生路也未嘗不算一種氣度。然而,只是幾個月的時間,蒙古軍隊就逃回沙漠,成為嚴重威脅邊境的大患。朱元璋這才猛然醒悟,他離不開劉基,因此親筆寫信叫他回來。

其實在元朝之時,劉基已經辭職一次。十四歲那年他才走進學校讀書,由於家境一直貧困未能有學習的機會。對於經書,劉基頗有過目不忘之才,同學對此紛紛欽佩不已。“少穎悟絕群,讀書過目轍誦,善經文,工屬文,旁通天官陰符家言。”

劉伯溫連自己都保護不了算厲害嗎?

劉伯溫書法

因此出色的才華和格外的努力,讓劉基“為文有奇氣,決疑義,皆出人意表。凡天文、兵法諸書,過目洞識其要。”

元朝的最後一年,劉基中了進士,並外放瑞州高安縣丞的微末小吏,。當時有個叫係斯的見到劉基十分驚訝地說:“此人是魏徵之流,而英邁猶有過之,是匡時濟世的人才。”然而劉基的首次出場並不成功,遭到同僚排擠,罷官而去。後又出任江浙儒學副提舉,又遭到談何,再度罷官,此後劉基心灰意冷,與朋友們終日飲酒作樂在西湖泛舟縱浪。

朱元璋的出現彷彿讓劉基遇到了春天,然而卻過於短暫。

劉伯溫連自己都保護不了算厲害嗎?

劉伯溫故居

打下浙東後,朱元璋把他與章溢、葉琛宋濂一起召集到身邊,尊稱為“浙東四先生”。

劉基出山前,對自己的前程沒有把握,當時朱元璋只是割據一方且實力最弱,因此一旦選擇錯誤,則將萬劫不復。僅此“基決計趨建康,眾疑未決。”倒是他的母親希望他不要出山,老實在家讀書。甚至說出了一番最終準確的預測:“自古衰亂之世不輔真主,詎萬全哉?”在母親看來,這個世道太混亂了,不應該出去輔助誰,因為難有萬全的下場。

然而,遺憾的是,影響劉基最終命運的大建議他卻沒聽。

此後的劉基在朱元璋身旁成了最大軟實力,一時之間,雲從龍,風從虎,在散亂的世道角力中原。對於朱元璋如何奪取天下需要建議時,許多謀士無外乎說些什麼“不嗜殺,得人心”的模稜兩可的廢話,而劉基則提出了具體的針對性建議,名為“十八策”,顯而易見,清晰明瞭的十八條具體辦法。比如“陳友諒居其西,張士誠居其東……今日之計,莫若先伐漢,漢地廣大,得漢,天下之行成矣。”《名山藏臣林記》

劉伯溫連自己都保護不了算厲害嗎?

朱元璋與幕僚們

因此論謀略劉基第一,正如朱元璋問郎中陶安時說:“這四人和你相比如何?”陶安說:“臣謀略不如劉基,學問不如宋濂……。”

確實,劉基的謀略多有過人之處,在南征北戰中,運籌帷據之功最多,當時的形勢,陳友諒佔據湖廣。張士誠佔據浙西,究竟先對付哪一個,說論不決。多數將領以為蘇州、湖州富庶應該先取張土誠。朱元璋徵求劉基的意見,他力排眾議,主張先取陳友諒,說:陳友諒劫持主公、威脅下屬,名號不正,而且佔據我方上游,應該先打掉他。張士誠是一個守財奴,不會破財興兵援陳;陳氏滅掉以後,張氏孤立,取他猶如探囊取物;南方舉而定,然後北向中原,帝王之業可定。朱元璋採納了這個戰略決策。史家費揚道“陳氏平,遂決計伐(張)土誠,整北定中原(劉)基運籌居多:謀士朱升這樣評價他:“學貫天人,才兼文武。”可謂知人之論。

因此,最終朱元璋選擇了最正確的戰略,也因此得到了天下。

那麼為何剛剛平定天下的二百多天劉基就要辭歸呢?據說是因為一件小事,只因天氣乾旱不雨 ,劉基負責求雨未果遭到彈劾,因此只做了幾個月的御史就要淡出大明的舞臺。

劉伯溫連自己都保護不了算厲害嗎?

影視畫面

如果這一去不回,或許劉基將安然享受林泉之樂,只不過,劉基心裡並未忘情於江山社稷,他還不能與范蠡和張良那麼達觀。因此如前文所述,朱元璋後悔未聽從劉基清剿大元殘餘而感到後悔,所以將他再度找回來作為機密幕僚。這是君臣二人互動最頻繁的一段歲月,每次召見劉基,朱元璋就屏退左右,長時間進行密談。洪武三年,朱元璋任命劉基為“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將軍”,封誠意伯。

誠意,本是誠心正意之意,前朝的宮大用《范張雞黍》第一折:“皇天有意為斯文,教人從誠心正意修根本,以至齊家治國為標準。”想必朱元璋從這裡得到了啟發,希望劉基能夠實現這樣的願景,作為大明帝國最斯文的象徵。

或許,劉基死於自己的職責所在。

因為他是“誠意伯”,這樣就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才算履職劉基因此最終死於“臧否人物”,而他的這種看似“口無遮掩”是基於職責所在。

劉伯溫連自己都保護不了算厲害嗎?

影視畫面

大體就是朱元璋在選擇丞相人選諮詢劉基,他想撤掉李善長,諮詢劉基是否有更為合適的人選。然而,劉基一聽要撤換善長,立即表示反對,認為他是開國元勳,長處是調和各路將領。朱元璋感嘆說:他多次要害你,你還為他講好話,如此高風亮節,我要任用你為丞相。劉基堅決拒絕,並且說了一番頗有涵義的話:“房屋如果要調換樑柱,必須尋找大樹,假如用一束小樹來當頂樑柱,房屋肯定倒塌。”

接下來朱元璋又問他楊憲如何?劉基說他有丞相才幹,沒有丞相氣度。又問汪廣洋如何?劉基回答說,此人過於偏淺,還不如楊憲。

最後問胡惟庸如何?劉基一聽非常鄙夷且一口否定地說:“此小犢,我擔心會壞事。”

朱元璋再次重申:我的丞相人選,誠然沒有個超過先生的。言下之意是教請劉基出任此職。

劉基已經推辭過一次,見朱元璋再次提起,立即用堅決而又委婉的語氣推辭:“臣非不自知,但臣疾惡太甚,又不耐繁刷,為之且辜大恩。天下何患無才,願明主悉心求之,如目前諸人,臣誠未見其可也。”

就是說我肯定不行,其他人也不行,因此還是要用李善長。

劉伯溫連自己都保護不了算厲害嗎?

朱元璋丹書鐵券

被劉基否定的三位顯然都是朱元璋心中的人選,並且也未能按照劉基建議不予適用,相反三人先後受到重用,卻先後又被處死。

洪武四年,李善長正式告老還鄉,緊接著劉基也主動提出回老家。原因是,劉基看到了取代李善長的是汪廣陽和胡惟庸,因此之前自己的言論讓他開始感到尷尬。

在劉基走前,君臣用書信交換了一下意見,劉基回信“霜雪之後,必有陽春,今國威已立,宜少濟以寬大。”因此朱元璋親自寫了一首詩送給他,算作話別,對其作為給與高度概括:妙策良才建朕都,亡吳天漢顯英謨。不居鳳閣調金鼎,卻入雲山煉玉爐。事業堪同商四老,功勞卑賤管夷吾。先生此去歸何處?朝入青山基泛湖。那麼劉基真的能夠“朝入青山暮泛湖”嗎?不僅不能,而是在不久,劉基就在胡惟庸掌權後,神秘死亡,因為劉基對他的評價讓他非常惱怒,於是胡惟庸指使人下毒,最終導致劉基“有物積腹如卷石”,並且朱元璋過問汪廣洋,得到的訊息是“丞相胡惟庸挾醫往侯,因飲以毒藥。”於是朱元璋斥責汪廣洋不能為國效忠,知道胡惟庸投毒害死劉基而“坐視興廢。”顯然雖“然料事如神”的劉伯溫最終未能掌握自己的人生,或許他的“知無不言”的職責所在最終將他推向悲涼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