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湖南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因為“炎帝陵”而得名!

湖南省,地處中國中部、長江中游,和湖北省相對應,湖南省因大部分割槽域處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內最大河流湘江流貫全境而簡稱“湘”,省會駐長沙市。湖南東臨江西,西接重慶、貴州,南毗廣東、廣西,北與湖北相連。截至2018年底,湖南省下轄13個省轄市,1個自治州,17個縣級市,62個縣,7個自治縣,36個市轄區。其中,就炎陵縣來說,人口超20萬,原名酃縣,隸屬於湖南省株洲市,地處湘東南邊陲、井岡山西麓。1994年,因炎帝神農氏安葬於縣西鹿原鎮鹿原陂,所以改酃縣為炎陵縣。

湖南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因為“炎帝陵”而得名!

首先,炎陵縣隸屬於湖南省株洲市。在地理位置上,炎陵縣位於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東與江西省的井岡山市、遂川縣交界,南與桂東縣、資興市相鄰,西與安仁縣接壤,北與茶陵縣毗鄰。地理座標介於北緯26°03′05″~北緯26°39′30″,東經113°34′54″~東經140°07′15″,南北長59千米,東西寬51千米。總面積2030。24平方千米,約佔全省面積的0。96%。炎陵縣是一個以中山地貌為主的山區縣,山地面積佔總面積的86。9%。縣境基本被兩條主要山脈所覆蓋,西為八面山,東南為萬陽山。就炎陵縣的歷史來說,春秋戰國時期,該地區屬楚國的疆域。楚國(?-前223年)是先秦時期位於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熊氏。

湖南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因為“炎帝陵”而得名!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湖南省炎陵縣一帶屬長沙郡這一建制。秦代的長沙郡,以今長沙地區為中心,涵蓋了今湖南大部分地區,北起洞庭,南逾五嶺,東鄰鄱陽湖西岸和羅霄山脈,西接沅水流域。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後,今株洲市炎陵縣一帶屬長沙郡茶陵縣,史稱“長沙茶鄉之尾”。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炎陵縣一帶成為東吳的疆域。西漢至南朝陳時期,該地區為茶陵縣地。隋開皇九年(589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茶陵縣併入湘潭縣,今炎陵縣一帶改屬湘潭縣。唐武德四年(621年)置茶陵縣,貞觀九年(635年)廢,聖曆元年(698年)復置,該地區隨屬之。由此,在唐朝時期,今炎陵縣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

湖南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因為“炎帝陵”而得名!

進入到五代十國時期,該地區為潭州長沙府茶陵縣地。北宋建立後,今炎陵縣一帶為衡州茶陵縣。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設立茶陵軍,該地區屬之。宋嘉定四年(1211)析茶陵之康樂、霞陽、常平三鄉設立酃縣。明嘉靖《衡州政府志》謂“取古酃縣為名”。酃縣初屬衡州,後屬茶陵軍。自此之後,該地區長期隸屬於酃縣這一建制。元朝這一歷史階段,今炎陵縣一帶屬衡州路酃縣。至元十四年(1277年),設立衡州路。設衡州路總管府,治衡陽(今衡陽市),屬湖廣等處行中書省。轄境相當今衡陽市及屬縣、安仁、攸縣、茶陵、炎陵、湘潭縣等市縣地。朱元璋建立明朝後,該地區屬湖廣承宣布政使司長沙府酃縣。清朝取代明朝後,今炎陵縣一帶屬湖南省長沙府酃縣。

湖南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因為“炎帝陵”而得名!

最後,到了1913年,酃縣屬衡陽道。1928年,酃縣直屬於湖南省。1954年,劃安仁縣雲秋、草坪、大鵬三鄉來屬。1959年(一說1956年)與茶陵縣合併,1961年復置酃縣。1968年,酃縣屬湘潭地區。1983年後,酃縣屬株洲市。1994年4月,酃縣更名為炎陵縣。對於炎陵縣這一縣名,因為境內“炎帝陵”得名。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又號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別號朱襄。截至2018年底,炎陵縣總面積達2030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20。5萬人。對於炎陵縣,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