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百村行|溫嶺這個“億元村”名人輩出,三產發達

在外闖蕩,我們身上的烙印都是溫嶺;而在溫嶺,我們的來源大多與村莊有關。村莊裡,往往埋藏著我們最為厚重的記憶,凝結著最為濃郁的情緒。

《百村行》系列報道,以最簡單的筆觸,寫最深情之故鄉。

百村行|溫嶺這個“億元村”名人輩出,三產發達

北山村

名人輩出耀北山

三產發達“億元村”

百村行|溫嶺這個“億元村”名人輩出,三產發達

村莊名片:

北山村位於太平街道中心,背靠北山,西連九龍山,東鄰塔下村,南接市區,萬昌路貫穿全村,村總面積約0。323平方公里,村部所在太平街道萬昌西路128號。

全村共有17個村民小組,在冊戶數719戶,1823人;有中共黨員84人,村民代表55人;60歲以上老人512人。

在溫嶺,太平街道北山村是一個令人矚目的村,這裡曾經是溫嶺市(縣)委黨校、溫嶺師範、溫嶺特殊教育學校所在地,現在村境內還有溫嶺市職業技術學校北山校區(校舍為原溫嶺師範、溫嶺市聾啞學校校舍)、溫嶺市慈善總會等單位,交易旺盛的北山菜場(北山智慧菜場)是溫嶺首個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智慧菜場,村裡有北山河公園、北山公園(也在太平街道塔下村、城西街道上林村境內)兩個公園。現村裡北山公寓已基本建成,北山大廈、北山鄰里中心也在規劃建設中。

這個戶籍人口只有1823人的村,2020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卻達到近2700萬元,現銀行定期存款就有9600多萬元。

百村行|溫嶺這個“億元村”名人輩出,三產發達

北山河公園

“北山人”彪炳史冊

歷史上,北山村就是一個比較“牛”的村,如果仔細翻閱明《嘉靖太平縣誌》、清《嘉慶太平縣誌》《光緒太平續志》等志書,就會發現,志書中,“北山人”的記載比比皆是。

據村裡老人介紹,在北山村,林氏約佔60%的人口。不過,林氏有三支,分別是北山林、石橋林和鐵山林。2004年5月6日竣工的北山林氏宗祠位於溫嶺慈善總會附近,據吳小謙撰《重建北山林氏宗祠記》,北山林氏始於五代時有諱適者,徙自閩福唐之長溪,繁衍發展,代有賢人。北山林氏名人輩出,載之縣誌者比比皆是,如六世祖林喬年、七世祖林應雷、十二世祖林純、十三世祖林鶚。

石橋林指的是城南橫山的沙頭林氏,沙頭林氏為福建莆田九牧林氏九房蔇公長子恩公之裔,其祖於唐大順間“浮海遷徙”至玉環垟坑之南玉浦村居住,十一世良定公,號愛山,南宋乾道元年恩科貢士,為沙頭林氏開基祖。北山房房祖為大一公,系良定公第二十一世孫,世居石橋(在城南橫山)。清康熙十三年奉遷界令徙居縣城北山,其墓在故里九眼山楊梅嶼。原台州行署專員林希才即其後裔。

北山村還有一支林氏是宗祠在新河鎮鐵場村的鐵山林氏。鐵場林氏,始祖偕子晟公,由閩莆田徙臺之委山,至九世祖思南公,生三子,長顯基公遷南塘(下林),次顯裘公遷大閭,三顯全公遷鐵場,為鐵場鐵山林氏之始祖。鐵山林氏與箬橫團浦林氏同出一源。

百村行|溫嶺這個“億元村”名人輩出,三產發達

北山林氏宗祠

百村行|溫嶺這個“億元村”名人輩出,三產發達

《北山林氏宗譜》

林氏名人

北山的林氏名人,在《嘉靖太平縣誌》《嘉慶太平縣誌》等志書中記載的有:

林喬年 字松孫,泉溪人。養高不出,緦服共爨,庭無間言。建沙埭二閘,溉田萬餘頃,鄉人賴之。

林應雷 字子發,北山人,喬年子。守祖父訓,累世共炊不分,待寡嫂汪備盡恩禮。天曆間,徵授慈利訓導,升瑞安學諭。

林公留 字耕民,北山人。從學潘松溪。自號丹邱生,即以丹邱名集。鄉先生何雙槐稱為儒家之良。

林原縉 字彥恭,別字居恆,北山人。居鄉有名德。逍遙詩酒,意趣閒逸。明初邑士爭應辟召,原縉意殊淡然。永樂間,與同裡邱海、何及等結花山九老吟社,至今為美談。

林璧 字貴璧,耕民孫。鄉試第六,登丙辰進士,廷試第五。公嘗從族父艮齋公及鄉先生程公完、陳公璲受業,學有淵源,為詩文有理致,士子多從之遊,即其自號稱為無逸先生。所著有《一枝集》《北遊稿》藏於家。

林純 字居粹,應雷之後。湖口訓導,淬礪風節,得士子心。後卒於官,諸生立祠祀焉。以子鶚貴,贈刑部侍郎。

林芊 字廷嘉(志書中也作從嘉),純之族。永樂十五年順天鄉試,歷刑部員外、南安知府。

林儒奴 字從聖,號樵山。學問淹雅。從子郎中璧,其門人也。家居不慕榮進,有詩云:“短蓑圓笠雪盈頭,蘆荻花邊夜泊舟;一尾鱸魚一樽酒,半江明月半江秋。”

在溫嶺文化史上,以林原縉為首的“花山九老”在今肖泉村的花山結社吟詩,重氣節,愛鄉邦,至今為人所津津樂道。但最使北山林氏感到自豪的,當是北山林氏後人口中所稱的“林侍郎”,即林鶚,其塑像在北山林氏宗祠大殿正中。

林鶚《明史》有傳。據《明史》本傳及《嘉靖太平縣誌》,他是林養民曾孫,曾先後任鎮江、蘇州兩地知府,在鎮江“革弊舉廢,治甚有聲”。在蘇州,孔廟中的先聖(孔子)像剝落,他以明太祖用木主(牌位)代塑像為理由,命用木主代替。後任江西按察使,“進右佈政,逾年轉左。歲飢,奏減恆賦十五萬石。召入為南京刑部右侍郎,會丁內艱,服闋,改北刑部。持法平,屢與權要者忤,請託路絕。抱疾猶治事。卒年五十四,圖籍外,囊橐蕭然”。他的好友、同鄉謝鐸(謝祭酒)、黃孔昭同聲讚歎:“官至三品,而家無百金之積,產無一畝之增,古所謂居官廉,雖大臣無厚蓄者,公真其人矣。”林鶚非常注重道德修養,“公貌莊重,眉目秀偉,人望之聳然。平居對妻子無惰容,見小吏必冠帶。暇輒危坐閱書史,臨帖作楷書。自奉儉薄,事母程氏至孝”。(《嘉靖太平縣誌》)林鶚的著作《畏齋存稿》已整理收入溫嶺叢書之《謝省集 王佐集 林鶚集 黃孔昭集》中。

林鶚的後裔明末有林茂,字長倩。隱居方城山,注《易》,鼓琴終其身,著有《瓦雞草》《逸園文集》。他是一位隱居方山的高士,其子妙明,號松圃,則出家為僧,“遠遊參學,證南宗第一義,卜築峙山。當時延主天寧講席。詩有長慶風。書法遒勁,幾如智永,求者門限為斷”。他的著作已整理收入溫嶺叢書之《釋妙明集 李際時集 季元春集 林之松集 林漢佳集 周鑑集 陳應辰集》中。

其他《嘉慶太平縣誌》《光緒太平續志》載的林氏北山人,還有林昂、林元棟、林澐、林應秀、林一槐、林月人、林士龍、林章、林夢鶴、林一枝、林兆風、林胖、林佶、林潤、林鳳、林承春、林承韓、林承顏、林元嵩、林恆棖、林挺秀、林桂芳、林立中、林嵩、林和(梅臣)等。

與林鶚一樣,同樣英年早逝的北山人林克賢也是一位名臣,他是林鶚之從弟,“成化丙戌進士, 授刑部主事,以法律自守,罪人情與律當者,雖重未嘗姑息,苟其律與情未當,則求其平而不為威勢所移”。“嘗兩監鄉試,御史欲以意黜陟 人,執不從。乙巳,以外艱歸。尋卒,年五十六”。(吳觀周《太平鄉賢事略》)他也是一位剛正不阿的清官,成化五年十二月,從黃岩縣割分太平縣時,他曾以“不忍勞民以給更”為由,撰寫《上分縣封事》奏章,提出分縣有五個不利,不過,奏章遲上,分縣令已下達。

明代“北山人”還有一位名臣林霄,字克衝,他也是林鶚之從弟。他五六歲時就有奇童之名,15歲時就成為廩生,為二甲進士,選入翰林院為庶吉士,升刑科給事中,因相貌出眾,明憲宗賜其一品服,他不顧旅途遙遠艱難,出使暹羅(今泰國),封其國王。《嘉靖太平縣誌》載:“已而至其國,竟以議相見禮不合,遂不肯宣詔命。彼乃除館於其西郊,供張甚薄,公不屈,遂憤憤得疾死。已而副使姚行人隆竟折節見,獲厚宴寶賂以歸,孝皇聞之,竟罷姚,詔錄公一子菲為國子生。其贈公敕命有曰:‘仗節不屈於蠻邦,結憤竟歸於冥漠。’”

北山村林氏諸先賢的詩作,許多已收入清李成經《方城遺獻》中。

北山村還有姜、潘、李、蔣等姓。北山姜氏,始祖混初公,唐朝間由福建遷臺之山岙長潭即白鶴廟前(今屬石橋頭鎮洞橋村),第三十五世明泮號文泮遷居溫嶺北山。潘氏為城南長沙潘氏分支,李氏為新河長嶼長山李氏分支。蔣氏則是石橋頭山前蔣氏分支。

此外,還有陳、楊等姓。

“農林牧副漁”曾全面發展

北山村(或大隊等)歷史上曾經“農林牧副漁”五業齊全,全面發展,1982年,北山曾獲省農業先進單位稱號。北山河原先水質很好,所養水菱,民國時就素有名氣。它外形小(還有一種三角菱),殼薄,不論是生吃還是煮熟吃,都非常美味,在溫嶺很有名氣。有一首《歌唱溫嶺土特產》的歌謠中,就有“北山水菱兩頭尖,栗子生在下岙嚴”的唱句。北山河水菱,原來由村民分片管理、採收,後歸集體所有,由民兵管理。每年七月半後,水菱上市,有的村民向村裡買來菱角,煮起來到街上賣,很受顧客歡迎。上世紀60年代,大概是1964、1965年間,因北山河裡養草魚,北山菱就沒有了。

百村行|溫嶺這個“億元村”名人輩出,三產發達

北山河

北山菜場

北山河裡養過草魚、鰱魚、鱅魚(胖頭魚),還有鰻、甲魚、田蟹等水產品,還養過革命草供魚食用。後來,還養過珍珠。1978年,縣水產局、外貿局聯合選定莞渭公社邱家岸大隊、城關鎮北山大隊等5個單位為珍珠養殖示範點,但好景不長,1984年3月4日,北山養殖場發生魚種和大批珍珠蚌及未接種的大小蚌死亡事故,調查結果表明,北山河汙染主要是上游罐頭食品廠、豆製品廠、汽車配件廠、標牌廠四廠直接將未經處理的有機廢水和有毒廢水排出,匯入北山河,魚蚌中毒窒息而死。1985年5月17日,法院公開審理,認定魚蚌死因是河水汙染,系由四廠排放廢水綜合影響所致。根據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法院准予三原告撤訴,轉入自願協商和解。

北山村也曾辦有過牧場,地點在毛竹山腳原北山林氏祠堂地塊,養過奶牛、馬、豬、羊、兔、雞等。北山牧場辦得好,曾吸引台州地區內外的人前來取經。北山牧場從1958年到上世紀60年代,一共辦了十幾年。村裡還辦過蔬菜基地。

至於工業方面,則辦過餅乾廠、榨糖廠、棒冰廠、花邊廠、農機廠等。

北山村出過“溫嶺灘簧”代表性傳承人

文化方面,1955年,北山創辦過北山劇團,進行越劇演出,1958年結束演出。1958年任北山生產隊書記的李友富曾任團長。演出劇目有《薛仁貴徵東》《雙槍陸文龍》《梁山伯與祝英臺》等。

北山劇團的老生薑寶林(1930-2016)是文娛積極分子,會唱道情、溫嶺灘簧、民間小調,2008年6月,第一批溫嶺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代表性傳承人評出,姜寶林作為“溫嶺灘簧”專案的代表性傳承人榜上有名。

北山村的文物有:北山烽堠,《溫嶺文物簡志》有介紹,以及林翰嶽墓誌,明萬曆年間太平縣知縣俞諮益撰文,現藏北山林氏宗祠。歷史上有過的天官坊(為明郎中林璧立)、名臣坊(為刑部侍郎林鶚建)則早就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