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他出身落魄官僚家庭,得此皇帝重用後發明一東西,領先歐洲1700年

在東漢有一位發明家,他在天文學等方面做出了傑出貢獻。,他的名字叫張衡。

他出身落魄官僚家庭,得此皇帝重用後發明一東西,領先歐洲1700年

張衡,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誕生於南陽郡西鄂縣石橋鎮一個破落的官僚家庭(今河南省南陽市城北五十里石橋鎮)。其祖父張堪自小志高力行,被人稱為聖童,曾把家傳餘財數百萬讓給他的侄子。光武帝登基後張堪受薦拜官,曾被任為蜀郡太守,隨大司馬吳漢討伐割據蜀郡的公孫述,立有大功。其後又領兵抗擊匈奴有功,拜為漁陽(今北京附近)太守。

張衡幼年時候,家境已經衰落,有時還要靠親友的接濟。正是這種貧困的生活使他能夠接觸到社會下層的勞動群眾和一些生產、生活實際,從而給他後來的科學創造事業帶來了積極的影響。在數學、地理、繪畫和文學等方面,張衡更是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廣博的學識。

他出身落魄官僚家庭,得此皇帝重用後發明一東西,領先歐洲1700年

張衡16歲以後曾離開家鄉到外地遊學。他先到了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三輔(今陝西西安一帶)。這一地區壯麗的山河和宏偉的秦漢古都遺址給他提供了豐富的文學創作素材。以後又到了東漢首都洛陽。在那兒,他進過當時的最高學府——太學,結識了一位青年學者崔瑗,與他結為摯友。崔瑗是當時的經學家、天文學家賈逵的學生,也精通天文、曆法、數學等學問。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張衡應南陽太守鮑德之請,做了他的主簿,掌管文書工作。8年後鮑德調任京師,張衡即辭官居家。在南陽期間他致力於探討天文、陰陽、歷算等學問,並反覆研究西漢揚雄著的《太玄經》。他在這些方面的名聲引起了漢安帝的注意。永初五年(公元111年)張衡被徵召進京,拜為郎中。元初元年(公元114年),張衡被任命為尚書郎。此後,曾擔任太史令達14年之久。在太史令任上,他從事了大量科學研究工作。陽嘉二年(公元133年),他升為侍中,但不久因宦官們的讒言而去職。永和元年(公元136年),擔任河間相(河間王劉政的相),在任上打擊豪強,整理法度,一時上下肅然。三年後,因年老上表請求致仕,朝廷徵拜他為尚書。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張衡病逝。

他出身落魄官僚家庭,得此皇帝重用後發明一東西,領先歐洲1700年

首先,我們來看張衡在天文學方面的兩項大成就:

一是編著了《靈憲》。

《靈憲》裡包含八個方面的意思:第一個方面是宇宙的起源;第二個方面是關於宇宙的無限性;第三個方面是關於天地的結構;第四個方面是關於日、月的角直徑;第五個方面是關於月食原因;第六個方面是關於五星的運動;第七個方面是關於星官;第八個方面是關於流星和隕星。

總而言之,《靈憲》作為一篇傑出的古代天文學著作,儘管有一些缺點,但是它在天文學史上的意義並不因此而遜色。梁代劉昭讚頌張衡是:“天文之妙,冠絕一代。”

他出身落魄官僚家庭,得此皇帝重用後發明一東西,領先歐洲1700年

二是發明了渾天儀。

張衡根據理論和實際天象觀測知識,於公元117年在洛陽研製成功了觀察天象的新型儀器——渾天儀。這是世界上第一臺用水力推動的大型天文儀器。

張衡的地動儀創造成功了,歷史上出現了第一架記錄地震的科學儀器。在國外,過了一千多年,直到公元13世紀,古波斯才有類似儀器在馬拉哈天文臺出現;而歐洲最早的地震儀也是出現在地動儀發明1700多年以後了。

此外,張衡還研究文字訓詁的學問,著有《周官訓詁》一書。張衡雖然在年輕時就已才聞於世,但他卻從無驕傲之心,他的性格從容淡定,不好交接俗人,也不追求名利。大將軍鄧騭是當時權勢熏天的實權人物,多次召他,他都不去。後來他當了官,這種性格使他很長時間不得升遷。他對此毫不在意,而是孜孜於鑽研科學技術。大概是為了回答好心人的勸慰,他寫了《應閒》一文以表明自己的志向。

張衡的政治抱負也很簡單,就是8個字:佐國理民,立德立功。而佐國理民的具體目標和方法則是改革時弊,加強禮制,剔除奸佞,鞏固中央。

他出身落魄官僚家庭,得此皇帝重用後發明一東西,領先歐洲1700年

這裡且引用一首《四愁詩》來代表後人對他的景仰: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從之梁父艱。側身東望涕沾翰。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路遠莫致倚逍遙,何為懷憂心煩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