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從朱元璋對三件事的處理手法,可以看出他高超的政治智慧

從朱元璋對三件事的處理手法,可以看出他高超的政治智慧

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43歲,這一年是明朝建國的第4個年頭。建國之初,百業待興,事務繁多,但朱元璋一件一件認真處理,井井有條。這裡介紹朱元璋對3件事的處理方法,從中可以感受到朱元璋高明的政治智慧。

第一件事:禁止獻祥瑞,災害必報

朱元璋告誡丞相汪廣洋說,古代的的皇帝很多喜歡圖虛名,手下為討其所好,挖空心思找祥瑞或製造祥瑞向皇帝呈報,而應該歷史上報的災害反而藏著不報。比如宋真宗就是這樣的典型,當年向宋真宗獻祥瑞的有幾萬人排隊。朱元璋說,天下凡事都在於人的誠心誠意,治理天下不能弄虛作假,你們中書省今後凡是接到下面報來的祥瑞,不要報給我,但發生災害異常和蝗蟲乾旱則要隨時向我報告。汪廣洋回答說,皇上敬天勤民,是天下蒼生之福,也是聖子神孫之祖訓,臣等謹遵教誨。

這件事充分體現了朱元璋的務實主義思想,朱元璋既相信“天人合一”,要敬天勤民;但是不相信所謂的祥瑞,不相信天上會掉餡餅。朱元璋的思想就是“盡人事、聽天命”的思想,你只管做好人,上天自由有安排。

從朱元璋對三件事的處理手法,可以看出他高超的政治智慧

第二件事:善待對手,明昇受到禮遇

明玉珍原來是徐壽輝的手下,後來割據四川成立大夏國。明玉珍去世後,兒子明昇繼位,但是明昇年幼,朝政由手下打理。朱元璋派傅友德、廖永忠等大將率軍進攻四川的大夏國,明昇的軍隊打不過明朝軍隊,只好在重慶出城投降。明昇一行人等到南京後,朱元璋召集大臣們商量受降禮儀怎麼安排。大臣們建議按照宋太祖趙匡胤接受蜀主孟昶的投降禮儀,就是要明昇穿著素服,跪在地上奉降表,行三叩五拜之禮。總之禮儀很多,很繁瑣。

朱元璋說,明昇和孟昶不同,孟昶驕奢淫逸,宋太祖趙匡胤當年故意為難他也無不可。而明昇年幼,不諳世事,應該免去明昇叩頭伏地上表降書請罪之禮。於是,明昇及其手下以臣子之禮朝見了朱元璋,不算是受降。明昇被朱元璋封為歸義侯,住在京師,後來遷居到朝鮮。如今,朝鮮半島有明昇後代幾千人,每年清明節,他們都會有不少人回來祭祖。明玉珍的後人,真應該好好感謝朱元璋。

朱元璋在建國前和建國初期,的確是少有的明君。

從朱元璋對三件事的處理手法,可以看出他高超的政治智慧

第三事: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有一次,朱元璋在奉天門告訴大臣們,海外的蠻夷之國,有敢為患中國的,雖遠必誅;不禍害中國的,我們不可窮兵黷武興兵討伐。古人說的好:地盤太大,不是長治久安之計;人民久困,就是國家產生禍亂的根源。蠻夷小國,你得到他的地盤,也沒有什麼財富;你征服了他的百姓,他們也不會甘心受你的驅使。千萬不要貪圖虛名,勞師襲遠,沒事找事,徒增笑料。但是,西北地區的胡人,世世代代禍害中國,這個一定要小心,有備無患。

朱元璋的這個思想,主要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思想,在當時情況下具有積極意義。實際上朱元璋預測的也很準,後來,西北寧夏地區的河套之患長期困擾明朝,“土木堡之變”明英宗朱祁鎮被俘也和此有關。

我很喜歡看《明實錄》,以上3個小故事都是《明太祖實錄》裡有明確記載的,發生在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實錄》還有許多關於朱元璋的小故事,既有趣又能感受到決策者朱元璋的智慧和取捨,當然也有居於歷史侷限性的昏招,以後陸陸續續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