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首都為什麼叫“京”,“京”的源頭又在哪裡?

原創:公眾號 龍只

北京、南京、西京(西安),還有日本的東京,它們為什麼被稱作“京”?最早的“京”又在哪裡?

大年初二的早上,我一個人沿著古豳國遺址(今甘肅寧縣廟咀坪)走了一圈,曬了曬初升的太陽,散了散步。

放眼四望,這裡四塬輻輳,三水奔匯,就連不懂風水的我,也忽然覺得廟咀坪這位置,的確是一塊好風水的寶地。

不得不說,老祖宗選地方還是很有眼光的,可惜我沒有專業的拍照裝置和技術,所以只好畫了一幅圖,幫助大家在腦海裡留個印象。

首都為什麼叫“京”,“京”的源頭又在哪裡?

圖畫的簡單了點,但應該可以看出廟咀坪的背山面水好風水。

除此之外,這裡雖然幾面環山,但山勢擋住的恰好是西北風和東南風,陽光卻是曬的日常,一點也沒有遮擋,所以坪上的溫度很是宜人。

廟咀坪看著只是比周邊塬面略低一些的山臺地,但這裡從新石器時代起,就已經有了先民生息繁衍。

這塊厚土裡埋藏著仰韶文化、常家山下層文化、齊家文化、先周文化,以及西周、春秋、戰國、秦、漢、唐、宋、元、明、清文化。

至今這裡仍舊有人居住,時間跨度長達7000餘年,全國罕見。

我還記得小時候,在廟咀坪上玩耍,時不時就會撿到一些破碎的瓷片,還有各式各樣的古錢幣。

那時候的廟咀坪,後有寧縣師範(隴東學院前身),前有烈士陵園,中間便是散落著田地的塬面。

我們一幫小孩就在這坪上的田地裡分成幾派,玩著打仗的遊戲。

有時候夏天的傍晚,還能看到師範的學生情侶,一對對的,散開在塬邊上的小樹林裡你儂我儂。

呵呵,可能因為我們是小孩,人家也不會把我們的搗蛋放在眼裡,只是專心的沉浸在自己的戀愛裡。

首都為什麼叫“京”,“京”的源頭又在哪裡?

今天的廟咀坪已經沒了先前的模樣,它被當地政府整修了一番,栽滿了雪松,還鋪設了林間小道,供人休閒散步。

首都為什麼叫“京”,“京”的源頭又在哪裡?

在成片的雪松北面新建起一處仿古的院落來,據說是為了紀念武周時期的寧州刺史狄仁傑。

但除了建築外形仿唐以外,我沒有看到任何和狄仁傑有關的東西,應該是還沒有完全建好的原因。

首都為什麼叫“京”,“京”的源頭又在哪裡?

這處院落的前面是一條筆直的石鋪大道,兩邊的仿唐燈柱上寫滿了《豳風》關於這裡的記載。

首都為什麼叫“京”,“京”的源頭又在哪裡?

沿著大道走到頭,看到一片被圍起來的桃園,不知道栽種的是不是當地有名的黃甘桃。

我還記得很小的時候,這裡有一塊很大很大的石雕大烏龜,大烏龜的背上馱著一塊非常高大的,好像是和唐代有什麼關聯的一個石碑,但具體內容是什麼,我也是記不清楚了。

桃園往前便是烈士陵園了,我是下到廟咀坪下拍攝的陵園的正門。

首都為什麼叫“京”,“京”的源頭又在哪裡?

烈士陵園的門前,是一片市民廣場,廣場以龍為主題,有一根高大的九龍柱。

為什麼要以龍為主題?因為在甘肅的隴東,北邊的慶城縣被稱作鳳城,而南邊的寧縣被稱作龍城。

這裡也有狄仁傑斬九龍的傳說,縣城往南還有一條川叫九龍川,關於這裡的龍,大家可百度,內容很豐富,我就不多說了。

首都為什麼叫“京”,“京”的源頭又在哪裡?

穿過小廣場,再往前去,還是一片小廣場,兩個廣場中間隔著一座馬蓮河大橋,這裡便是前面圖中所畫的三水奔匯之地。

據說,2000年的時候,這裡的河灘上,一場大雨過後留下了一個龍跡,從頭到腳,還有龍爪龍鬚,那是相當的逼真。

是不是真的有龍,我也說不清楚,但關於龍在這裡的傳說,卻世世代代從未斷過。

首都為什麼叫“京”,“京”的源頭又在哪裡?

好了,說了這麼多,我們說回“京”的話題。

在夏末商初的時候,周先祖公劉為了拓展生存空間,帶著族人從毋(讀guan,今甘肅慶城縣),舉遷到溥原(豳),也就是廟咀坪所在的寧縣。

他在京(廟咀坪),建立了一個周戎共處的邠(豳)國都邑“京師”,並以此為根據地,開發了四周的幾大塬區,把古老的慶陽帶入了農耕經濟發展時代。

公劉之前,廟咀坪這個地方就稱作“京”,公劉因地名遂把自己的國都也稱作“京”,因為在這裡也駐守了軍隊,所以又稱作“京師”。

後來,古公亶父在周原建立“小邦周”,也把國都稱“京”,文王姬昌在豐水西建新都稱“豐京”,武王姬發在豐水東建新都稱“鎬京”,成王在洛邑建東都稱“洛京”。

周人不僅第一次把國都稱“京”、“京師”,也開了我國國都兩京之制。

廟咀坪稱“京師”一名,一直延續到漢初,直到將長安稱“京師”時オ停用。

此後,廟咀坪改稱“公劉邑”、“公劉坪”、“古(豳)國城”。

所以,位於今天甘肅寧縣縣城的廟咀坪,才是我國“京師”文化的真正源頭。

公劉在廟咀坪弘揚了祖父不窋制定的周道,對我國曆史文化產生諸多開創性貢獻。

周道以道德為本,奉行忠信原則,推行周戎和睦相處的政策,發展農業經濟,倡導禮儀,創立三軍之制,而且還第一次實施了農業稅。

周道是周人總結夏商兩朝文明成果而制定的治國綱領,他們憑藉周道建立了800年的周王朝。

根據歷史記載,說是商朝末年的時候,鳥祖族、犬候和義渠戎這些遊牧部落,聯合起來夾擊周人的“京師”都城廟咀坪。

在周人面臨生死考驗之際,當時的古公亶父大膽抉擇,大約在商王武乙元年的時候,帶領族人離開廟咀坪,去了今天的陝西寶雞岐山地區。

廟咀坪自此,被義渠戎國佔領。

這個義渠就是我們在電視劇《羋月傳》裡面看到的那個義渠。

到了商王武乙三十年的時候,古公亶父之子季歷又帶兵征伐義渠,殺了回來,他收復了故土“京師”所在地廟咀坪。

西周時,廟咀坪仍然是周人邠(豳)侯古國的“京師”。

到了春秋初年,義渠戎國又來了,他們再次佔領了“京師”廟咀坪,邠(豳)侯古國的周人沒有辦法,只好退守到今天的甘肅寧縣早勝遇村、西頭一帶,並在這裡修建了超25萬平方米的大城。

這個大城的位置就在前面圖畫中南山頂的塬面上,大城的遺址現在已經被考古發掘出來,百度搜索“遇村考古”之類的關鍵詞能看到很多的文章,我就不多贅述了。

此後,義渠戎國以廟咀坪為都城,與秦對抗近400年,於公元前272年被秦所滅,廟咀坪自此變成了秦國的北地郡。

漢初,北地郡遷至今天甘肅慶城縣的馬嶺,廟咀坪也改為了州、郡、縣治。

在秦漢之際,廟咀坪東側的川地逐漸興盛起來,變成了地方的首府治所,而廟咀坪的政治地位漸漸變的衰落。

後來,因為在廟咀坪的坪南修建了很多的祠廟,當地人便不再把這裡稱作“京”,而改稱廟咀坪至今。

好了,說到這,標題的問題應該也清楚了,大過年的,就不多絮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