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沒說的秘辛:美軍怎麼看這場戰役?

文/逆北

01三修三炸的水門橋

你能想象嗎?有這樣一座橋,在僅僅一週左右的時間裡,就經歷了從水泥橋到木橋再到鋼製車轍橋的變化,當然這還不算完,因為就是這座鋼製車轍橋,還被修了兩回,其間還臨時使用了一部分舊鐵路的枕木,以彌補原材料長度不足的問題…

事實上,這座“經歷坎坷”的橋,並非僅出現於吳京主演的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中,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沒說的秘辛:美軍怎麼看這場戰役?

1950年的冬天,中國志願軍為了阻止侵朝的美國陸戰一師從長津湖戰場逃脫,組織力量先後三次攻擊並爆破位於長津湖西南側的橋樑,即所謂的水門橋。

當然,毋庸諱言,由於這一時期東線的志願軍第九兵團因長時期在嚴寒中與美軍搏殺,兵員戰力已經達到極限,雙方的武器裝備又存在短時間內難以克服的差距,因此未能捕捉並徹底殲滅已成驚弓之鳥的美陸戰一師。

但是,一週內三次爆破橋樑,仍給撤退的美軍造成了不小的困難,以致於美軍在脫離長津湖戰場後,因擔心被志願軍包抄圍殲,而不得不繼續收縮戰線,直至放棄平壤。而志願軍在補給告罄和嚴寒的逼迫下勇敢炸橋的行動,也反映出了志願軍將士堅強不屈的作戰意志。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沒說的秘辛:美軍怎麼看這場戰役?

02美國人守水門橋並非預先設計

志願軍三次炸橋,不但提振了己方陣營計程車氣,在當時的美方內部同樣造成了不小的震動。接下來,我們就結合美方相關資料,適當作一說明。

首先,對於美軍陸戰一師來說,位於長津湖水庫西南側的這座橋樑,其戰略價值無論如何估計都不過分,作為陸戰一師的最高指揮官奧利弗·史密斯中將,就曾對水門橋附近地形和它的戰略價值進行了直觀的描述——

“長津水庫的水經山邊的隧道引來,注入四根引水管道(水泥制的大管子),管道沿陡峭的山坡直通下面山谷裡的發電廠的水輪機。引水管道與公路交叉處有一個水泥制的變電所,它沒佔地面,而是建在覆蓋管道的公路上坡一方。在變電所的下坡處是一座單行道水泥橋。這裡的山勢向下極為陡直,沒有繞道而行的可能。這座橋完好無損對我們是生死攸關的,沒有它,我們無法撤出我們的車輛、坦克和大炮。”

長津湖水庫東西兩側多山地的曲折地形,不但給志願軍設伏居高臨下攻擊深入的美軍提供了地理上的便利,也給裝備大量坦克和汽車的美軍脫離戰場增加了難度。與崎嶇的山路相比,連線兩座山地之間的橋樑能否負擔的起這些重武器的透過,同樣是一個棘手的難題。時任美第八集團軍統帥的馬修 李奇微也提到——這座橋實際上就是“平板橫過一個小電廠的溢水道懸吊在峭壁之上”,如此複雜地形更增加了美軍架橋和志願軍突襲至橋樑附近的難度。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沒說的秘辛:美軍怎麼看這場戰役?

當然,美軍的壓力更大,因為他們需要撤退的不僅是人員,還有大量武器裝備,而這也是美軍在木橋被炸燬後,會選擇以鋼製車轍橋來代替的主要原因。

在這個問題上,李奇微稱史密斯作為陸戰一師師長,已經未雨綢繆的提前通知空軍將架橋所需的材料空運至附近,好像一切盡在其掌控中一樣,但是這與史密斯等人的回憶存在著不小的出入。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美軍原先突擊至長津湖柳潭裡附近,並與志願軍交火後,一開始並沒有想到會撤退那麼快到古土裡以南的水門橋,而是在柳潭裡以南的下碣隅裡構築新的防禦陣地。

史密斯一開始計劃在下碣隅裡作長久防守的打算,不僅預先儲存了夠使用一個星期的物資,還構築起龐大的臨時軍用機場。這座簡易機場後來運出了四千多名傷兵。只不過,由於美軍側翼崩潰得過快,韓國軍隊難以承擔起輔助美軍的任務,這樣,志願軍很可能會對下碣隅裡的美軍陸戰一師形成合圍,這才又促使史密斯改變長久防守的計劃,選擇傾洩掉難以帶走的炮彈,然後繼續向下碣隅裡以南的古土裡繼續轉進。

03修築水門橋難挽美軍頹勢

接下來,史密斯與李奇微的回憶內容越發接近。在美軍看來,向長津湖以南的撤退,實際上更可以說成是不斷地進攻。因為志願軍已經發現了美軍有擺脫接觸的趨向,於是不斷佈置縱深防禦陣地,來遲滯美陸戰一師,而美國人只想著早點遠離長津湖水庫的冰天雪地,他們的卡賓槍已經凍住了,又不敢生火去熱食物,困難至極。

就這樣,雙方圍繞大小山頭展開了反覆爭奪,其間湧現出不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例如志願軍連長楊根思。最終,史密斯本人雖然率領殘軍在空軍和炮兵掩護下勉強退到了古土裡,但他已經失去了對整個陸戰一師的掌控,美軍的散兵遍佈峽谷當中。

直到這時,史密斯本人才意識到了撤退的重要性,也關注到了保障水門橋通行的必要性。在他和工兵指揮官的協商下,美國空軍又空投了八根鋼樑和相應的膠合板構件。美國人花費了一天多的時間,才將這些材料從山中運到了橋樑附近。

但是,此時即將搭築起來的鋼製車轍橋,又被志願軍突擊隊第三次炸燬了,據美軍觀察,除了橋樑損毀長達十英尺外,橋面與連線橋南公路的拱座也被志願軍炸掉了。這樣,美軍工兵原先計劃的空運鋼樑和膠合板構件,又不夠用了。不得已,美軍又強迫六十多名俘虜將鐵路的枕木拿來充數,才勉強將橋搭完。

之後,美軍的車隊夾雜著難民潮通過了水門橋,折向志願軍在黃草嶺的阻擊陣地。但是,美軍經過了從柳潭裡到水門橋的不間斷作戰,已經無心(也無力)戀戰,繼續向南退卻也就成為了必然。從這點來講,志願軍在第二次戰役中的戰略任務基本達成,那就是讓美軍遠離新中國的邊境。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沒說的秘辛:美軍怎麼看這場戰役?

參考文獻:

(美)約瑟夫·古爾登《朝鮮戰爭:未曾透露的真相》,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林源森等主編《震撼世界一千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美)馬修·李奇微《李奇微回憶錄》,世界知識出版社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史》,軍事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