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諸子百家的治國思想是什麼?為啥儒家笑到了最後?現實戰勝了理想

中國封建社會的治國套路大家都很熟悉:外儒內法,兼之以道。即諸子百家中,被後世統治者採用的主要是儒、道、法。

儒:我們最熟悉的流派,幾乎成為了中國乃至東亞國家的人文標籤

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等,提出了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等幾大主張,明確君臣、父子之禮,劃定夫婦、長幼之別;

到了漢武帝時期,董仲舒在前代的基礎上,首次提出三綱五常的思想。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也就是所謂的“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五常則是“仁、義、禮、智、信”,滿滿的積極正能量。

可以看出,儒家的核心,是以倫理確定上下尊卑關係;外在的體現上,卻用仁義等極為義正言辭的理論包裝,可以說是一種標準的統治之術,天生就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

諸子百家的治國思想是什麼?為啥儒家笑到了最後?現實戰勝了理想

法家,強調建立規則

春秋時期的管仲是法家的先驅,戰國時期的代表人物則有李悝(kui)、吳起、公孫鞅、韓非子等。

顧名思義,法家的主張就是用法治國,重農抑商、獎勵農戰,反對分封、建立郡縣制、實行君主專制,他們的主張,是其後中國大一統王朝的思想基礎。

但是,法家所指的“法”,跟我們如今的概念不一樣,它實際上是為了實現帝王的個人意志,而確立的法規,本質是為了加強君主集權。

同時,法家極力避免個人意志對法令的干擾,反對人情、走後門,雖然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甚至在理論上看似比較公平,但其手段往往很嚴苛、血腥,伴隨著殘忍的殺戮,為後世廣為詬病。

諸子百家的治國思想是什麼?為啥儒家笑到了最後?現實戰勝了理想

道家,主張無為而治、順其自然

又稱黃老之術,代表人物老、莊。在筆者看來,這個流派比較玄乎,從理論上來看,它主張無為,但又無不為,看似簡單,實際很難。所謂“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無成勢,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

落實到治國上,主要是減少對社會的不必要干擾,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道家思想,在特定時期確實有奇效,我們最熟悉的就是西漢初年的休養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就是產生於貫徹了數十年的黃老之術。

但是,放任的自由經濟必然會帶來資源的過度集中,土地兼併嚴重、貧富差距拉大,往往是道家治國之術的副產品;比如在漢武帝即位後,雖然享受著文景之治帶來的繁榮,但也面臨著急需解決的隱患(《資治通鑑·漢紀八》):

罔疏而民富,役財驕溢,或至兼併;豪黨之徒,以武斷於鄉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爭於奢侈,室廬、輿服僭於上,無限度。物盛而衰,固其變也。

說得很明白了:若不加以扭轉,將會盛極而衰。這就是為什麼漢武帝要重用董仲舒等人,著急摸索出新的治國理論。

諸子百家的治國思想是什麼?為啥儒家笑到了最後?現實戰勝了理想

墨家的治國思想,則太過於超前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他的思想和儒家正好相反,主張“兼愛、非攻、節用、節葬、非樂”,要博愛,不要戰爭;要平等,反對階級壓迫;要儉樸,杜絕奢侈浪費;提倡薄葬,反對厚葬、殉葬,甚至儒家提倡的守孝三年,在墨家看來正是對人性的摧殘;不要搞虛頭巴腦的音樂,多把精力用來幹實事。

在我們今天看來,墨家思想簡直太合理了有沒有?他的這些平等博愛思想,直到文藝復興時西方人系統地提出,墨子可謂超前了世界2000年。

然而,沒有階級,那就沒有尊卑了;踐行儉樸,那統治者還怎麼名正言順的享受奢華生活?所以很明顯,墨家思想根本不可能進入統治者的法眼。

不過,墨家的“強本節用”思想,在封建王朝立國初期,無疑是一種積蓄實力、休養生息的靠譜措施,在後世還是挺受歡迎。

諸子百家的治國思想是什麼?為啥儒家笑到了最後?現實戰勝了理想

其他流派

兵家,可以理解成軍事家,跟治國關係不大。但戰國時期的兵家,往往跟法家有關聯,比如吳起;

縱橫家,實際上是兩種外交思路:連橫是主張秦國對東方諸侯國各個擊破,聯合一兩個、打壓另外幾個;合縱則主張各國聯合抗秦。看得出來這更像外交政策,跟治國沒關係;

名家,是一種哲學流派,著重邏輯辯論,著名的“白馬非馬”就是這一流派整出來的。

陰陽家也是一種哲學流派,齊國人鄒衍是創始人,其核心內容是“陰陽五行”。

其他的就不扯了,畢竟筆者也是一知半解。

諸子百家的治國思想是什麼?為啥儒家笑到了最後?現實戰勝了理想

回到文頭,“外儒內法,兼之以道”之所以能夠形成,很大程度上得歸為秦國、秦朝的做出的“犧牲”與貢獻。嚴刑峻法治國,推行郡縣制、拋棄分封制,這種流派對於加強中央集權、提升國家實力的積極作用,已被戰國的實踐證明。但過於赤裸裸的嚴苛手段,顯然不符合和平時期各階層的述求,開天闢地的秦王朝正是因此而亡。即賈誼說的“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但是,給它加一層包裝不就行了?西漢初年,為了儘快恢復國力、休養生息,暫時兼用了道家的無為之道;但漢隨秦制,西漢幾乎完全照搬了秦朝的各項制度,不然為仁慈的漢文帝時期,會發生“緹縈救父”這種案例?那時的肉刑,就是來源於秦朝。

而待到國家實力恢復後,漢武帝時期摸索出了外儒內法的絕妙路子,給嚴刑峻法加上了一層仁義的外衣;特殊時期,再兼用些道家思想。至此,這一套路就成了其後兩千年中國封建社會的祖傳治國方略。

諸子百家的治國思想是什麼?為啥儒家笑到了最後?現實戰勝了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