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三千多年前的牧野之戰,中華文化體系淬火重生、涅槃升騰的典禮

都知道戰爭是殘酷無情的,自從人類形成社會以來,從遠古社會到今天社會,戰爭始終沒有中斷過一天。

簡單來說,都是為了本民族的生成而發生的。

不過就是大小、地區、規模不同罷了,過去發生戰爭,現在發生戰爭,將來依然發生戰爭。任何人任何制度都不能消滅戰爭,和平只能在不同的地區,短時間地維持。

三千多年前的牧野之戰,中華文化體系淬火重生、涅槃升騰的典禮

雖然戰爭無情,但是它如同天火燒森林一樣,這是一種自我淬鍊的過程,當然我們期盼世界和平,人類無論哪個國家,哪個民族都和諧相處。不過縱觀世界發展的歷史,一些戰爭確實起到改變世界和人類走向的作用,有的是世界性,有的是區域性,有的則關於一個民族文明脈絡的延續。

比如,今天江陽沽酒客先給大家聊的三千多年前的牧野之戰。

三千多年前的牧野之戰,中華文化體系淬火重生、涅槃升騰的典禮

看過封神榜的朋友應該知道,武王伐紂的歷史,拋開神話的外衣。當年商周最重要的一站,決定了中華文化體系的命脈,今天看來無比關鍵。

商朝的最後一個王叫帝辛,說帝辛很多人可能不清楚,說紂王就明白了。作為商朝的末代君主,他並非庸碌之輩。相反歷史記錄的帝辛“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這是一個身材魁梧,驍勇善戰,力大無窮,猛獸都會被他拿下的霸主。只可惜“好酒淫樂,‘嬖(bì)’於婦人”,意思就是奢靡的生活和紅顏禍水害得他最終亡國。

然而在姬發沒伐紂之前,帝辛可是“手搏豺狼,足追四馬,勇非微也;百戰克勝,諸侯懾服,權非輕也。”

三千多年前的牧野之戰,中華文化體系淬火重生、涅槃升騰的典禮

帝辛是帝乙少子,繼位後,在內營建朝歌、加重賦斂、嚴格周祭制度、改變用人政策、推行嚴刑峻法,對外屢次發兵攻打東夷諸部落。其種種舉措既在統治集團內部引發矛盾,也動搖了商王朝的統治基礎。

周人稱呼他為“紂王”,那是極不尊重和輕蔑的語言。“紂,殘義損善也。”在周人眼裡他是荒淫無度、惡貫滿盈的紂王。殷人眼裡,他卻是功在千秋、備受愛戴的帝辛。對同一個人,同一段歷史,不同的族群有著迥然相異、兩極分化的認知。歷史是後人寫的,到底如何?這個遙遠得不能再遙遠的時候,神話與現實交錯,我們已經無法辨識了。

三千多年前的牧野之戰,中華文化體系淬火重生、涅槃升騰的典禮

周人的正義來自於他們的口耳相傳文王的遭遇,人言可畏的商紂殘忍。而商朝發展到帝辛的時代,這個一國之主,正在努力改變國運。卻不知不覺地觸犯了內部貴族利益,讓周人趁虛而入。

貴族公議制的廢除,原本舉足輕重的貴族大佬們,都失去了對國事的影響力,更是滿腹牢騷,積怨已久。貴族內部形成了非常強大的離心力,帝辛抵禦東夷,經營東南。日趨強大的東夷企圖向中原擴張,時常來犯,嚴重威脅商朝邊境。

三千多年前的牧野之戰,中華文化體系淬火重生、涅槃升騰的典禮

帝辛發起對東夷的大規模反擊,經過曠日持久、艱苦卓絕的戰爭,打退了東夷,保衛了中原,然而長久地對其用兵,損耗巨大,“克東夷而殞其身”。戰爭還帶來了新的負擔,幅員遼闊的地盤需要經略,數目龐大的戰俘亟待消化。一切都需要時間,才能慢慢平復戰爭的創傷。

三千多年前的牧野之戰,中華文化體系淬火重生、涅槃升騰的典禮

而西側的諸侯國周自季歷起,開始大肆擴張。帝文丁十二年,殺季歷。其子文王姬昌野心勃勃,又身負血海深仇,於是表面做小伏低,實則加快征伐。文王死後武王姬發更是雄心壯志,不僅蓄勢待發,還大肆製造謠言,詆譭帝辛,發起輿論攻勢,一邊四處聯結諸侯,結成利益同盟,孟津觀兵之後便虎視眈眈,伺機而動。

此時的帝辛,苦心經營,卻力有不及。一方面內部貴族離心離德,一方面外部憂患重重,百姓雖然愛戴君王,卻在無休止的征戰中消耗著生命,沒有得到休養。而那些關於帝辛的謠言更是讓人心生憤慨。

三千多年前的牧野之戰,中華文化體系淬火重生、涅槃升騰的典禮

公元前1057年2月(目前這個時間還有爭議,暫用此記錄),周武王姬發率領虎賁3000人,甲士4萬5千人在牧野經過一天血戰,大破堪稱巨人的商紂王的“70萬”之師,終止了殷商王朝的6百年統治,確立了周王朝對中原地區的統治秩序,為西周奴隸制禮樂文明的全面興盛開闢了道路,更是中華文化體系淬火重生、涅槃升騰的典禮。

從此,綿延3千年、兼收幷蓄,至今仍充滿生機的傳統中華文化,終於成為人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至關重要的一極。並繪就出至高榮光與慘痛磨難並存的恢弘曆史。

三千多年前的牧野之戰,中華文化體系淬火重生、涅槃升騰的典禮

為何,以小勝多,原因當然很多,但是輿論真的很恐怖,甚至超越了利器的作用。而當時商人軍隊的七十萬人中,真正的商人卻並不算多,大部分是俘獲的奴隸,他們本來就沒有歸屬感和信仰,揭竿而起在所難免。

假如,帝辛能攘外先安內,可能歷史之走向未必是今天的樣子,假如周人不擴張的同時,大肆輿論攻擊,恐怕也不會輕易扭轉乾坤。

三千多年前的牧野之戰,中華文化體系淬火重生、涅槃升騰的典禮

這一場被後世儒家說成弔民伐罪的正義之戰,也奠定了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先發制人的著名戰例。更開闢了西周時期禮樂文明的全面興盛的道路。

中國從炎黃子孫到華夏文明的確立,這個時候才真正有了歸屬感。雖然後世君王還有神權天授的幌子,但是已經遠離了那種無法觸及的神話時代。然而最後總結這場戰役,儒家還曾經說:周軍“前歌後舞”,沒有殺一個人,沒有流一滴血,商朝就自行崩潰,在人民的擁戴下,武王登上了天子的寶座,從此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天下太平,這如神話一般的說法。這當然不可信。

然而,那些硝煙過後,中華文明又翻開了新的篇章卻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