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明朝最尷尬的皇后,丈夫整日不回宮,後來連名分都無法確定

明朝最尷尬的皇后,丈夫整日不回宮,後來連名分都無法確定

在明朝的歷史上,有三個皇帝最為神秘,他們分別是建文帝、明代宗和明武宗。史家對他們的評價,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併為此爭論不已。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他們的繼承者都是一種非正常的方式,因此不可能為其歌功頌德,甚至要抹殺他們的作為,焚燬他們的記錄,使其面目全非。

皇帝本人如此,他們的後宮便更是撲朔迷離了。以前小珏陸陸續續已經講過建文帝朱允炆和明代宗朱祁鈺的後宮故事,現在開始小珏將會介紹明武宗朱厚照的後宮故事,透過那些是是非非,還原當年迷霧重重的歷史。

明朝最尷尬的皇后,丈夫整日不回宮,後來連名分都無法確定

明武宗的皇后,是按照明朝中後期的慣例,在民間千挑萬選找到的。她姓夏,是出生於應天府上元縣,後來隨著家庭的搬遷到順天府大興縣。應天府是明朝的舊都南京,順天府則是朱棣遷都後的京師。似乎是冥冥之中的天意,讓夏氏能夠來到皇帝身邊,成為了封建社會中最讓人羨慕的女子。

正德元年的秋天,明武宗朱厚照與夏氏舉行了盛大的婚禮。以當時明朝的雄厚國力以及帝后的特殊身份,這場婚禮之隆重,我們可想而知。夏皇后也在妙齡就成為了帝國最尊貴的女子,前途似乎一片光明。

明朝最尷尬的皇后,丈夫整日不回宮,後來連名分都無法確定

但是,她和明武宗的關係是好是壞,卻缺乏足夠的史料來證明。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朱厚照生性風流,又頑劣不堪,經常出宮尋歡作樂,尋花問柳更是家常便飯。尤其是他還要到邊關打仗,到南方巡幸,根本沒有老老實實在宮中呆過幾天。史料上記載跟隨明武宗出宮的,往往是豔名大噪的寵妃,從來沒有記載過夏皇后。想必她也只能孤孤單單在後宮之中,等待丈夫的歸來。

《明良記》是一部明代藏書家楊儀的筆記,它之中留下了一段話,是為數不多描述過夏皇后的資料。那是明武宗長期不回宮,有一次突然從大同回來,夏皇后喜極而泣。明武宗則看到憔悴的皇后也於心不忍,趕緊吩咐道:“皇后近來為何如此消瘦?光祿司進膳時,加肥鵝一份!”

這件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成為了一代皇后為數不多的記載之一。不過,明武宗駕崩後,夏皇后的名分,卻引發了著名的爭論,夏皇后本人去世之後,更是引來了諡號之爭。

明朝最尷尬的皇后,丈夫整日不回宮,後來連名分都無法確定

朱厚照生性風流,卻沒有留下兒子就在盛年駕崩了。經過朝廷大臣和張太后的商量,決定讓明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繼位,即後來的明世宗嘉靖帝。嘉靖的這種繼位方式,就引來了許多尷尬之處,比如對待明武宗的母親和妻子二人上。

對於明武宗的母親,嘉靖還好處理,開始尊為“聖母”即認為母親,以獲得法統上的正確性。雖然後來因為皇位穩固了,他起了輕慢之心,改張太后的稱謂為“伯母”,但好歹名分還是不變的。但是對於夏皇后,卻著實不好處理。

明朝最尷尬的皇后,丈夫整日不回宮,後來連名分都無法確定

夏皇后不是嘉靖的長輩,所以不能稱為太后。而且,正德帝是嘉靖的兄長,又不是被推翻的,所以夏皇后的地位只能提高,不能降低。因此,群臣爭來爭去,援引了趙匡胤死後,弟弟趙光義繼位並尊重皇嫂的做法,建議尊夏皇后為莊肅皇后。

更大的爭議時在夏皇后去世之後,真是一波三折。按理來說,皇后的諡號應該是十二個字,然而有大臣揣摩嘉靖的心思,主張貶低夏皇后,其實就是貶低正德帝,突出嘉靖的正統地位。比如大學士張孚就提出只給兩個或者四個字作為諡號。

明朝最尷尬的皇后,丈夫整日不回宮,後來連名分都無法確定

但是,還是有正直計程車大夫表示反對意見。李時就說應該給八個字作為諡號,而首輔夏炎、左都御史王廷相、吏部侍郎霍韜更有良心,他們表示都是皇后,還能有什麼不同,應該給十二個字。嘉靖本來也是處處顯示自己的正統,最後折中給了六個字的諡號,稱為孝靜莊惠安肅毅皇后。

也許讀者會覺得很無聊,人都沒了,還爭這個幹什麼。嘉靖可能也感覺到了這些,時隔一年之後,他又親自改口,將夏皇后的諡號給成了十六個字。這在當時算是禮法上的大事,但在現代人看來,無子也無寵,後半輩子還身份尷尬的夏皇后,也許並不在意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