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北京市的區劃調整,4個直轄市之一,北京市為何有16個區?

北京市的區劃調整,4個直轄市之一,北京市為何有16個區?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我國各個直轄市區劃調整的故事,例如上海市、重慶市、天津市等等。今天,我們聊聊北京市。作者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情況,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都下轄了16個區。北京市歷經了多次區劃調整以後,下轄了16個區。那麼,這16個區的區劃,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北京市的區劃調整,4個直轄市之一,北京市為何有16個區?

首先,我們聊聊北京市。北京市屬於我國的首都、我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我國九大中心城市之一、我國四大直轄市之一等等一系列光環。北京擁有很多別稱,例如燕京、燕都、京城、京師、幽州、、大都、北平等等。北京市擁有2100多萬人口,經濟總量達到了3。61萬億。在我國各個城市中,僅次於上海市,排名全國第二位。

其實,北京市的區劃調整與河北省的歷史,有很大的關係。在元朝之前,歷代王朝的都城,基本上在長安、洛陽等幾個城市之間選擇。北京屬於燕雲十六州的核心,也是中原王朝抵禦北方遊牧騎兵的重鎮。13世紀中期,北方的元朝崛起以後,在幾十年時間裡,消滅了西夏國、大金國、大理國、吐蕃、南宋等一系列政權。建立了一個空前龐大的龐大帝國。

北京市的區劃調整,4個直轄市之一,北京市為何有16個區?

出於同時兼顧中原和北方草原的需要,元朝定都北京,稱為大都。至此以後,確定了北京作為元明清三朝都城的地位。隨著疆域面積的迅速擴大,元朝缺乏地方管理經驗的缺點暴露無遺。面對全國密密麻麻的幾百個州府,幾千個縣,元朝有點手足無措。面對各地錯綜複雜的人口資料、耕地土質、農作物產量情況,元朝非常頭疼。

因為元朝從來沒有歷經過這些問題,以耕地為例,由於各地的土質結構和氣候完全不同,各地的耕地,分為了旱地、水澆地、丘陵地等10多個型別,每一種耕地又分為了上中下3個等級。各地的農作物型別非常多,例如水稻、小米、大豆、小麥、高粱等等。對於這麼複雜的情況,號稱“弓馬嫻熟、所向披靡”的元朝,畢竟缺乏經驗。

北京市的區劃調整,4個直轄市之一,北京市為何有16個區?

依靠唐宋兩朝的州縣兩級區劃,已經無法滿足元朝的管理地方需要。唐朝的15道和宋朝的23路,各方面的問題很多。最後,元朝在宋朝23路的成熟經驗上,加上了金國行尚書檯的基礎框架,進一步調整以後,推出了著名的行省制度。元朝把全國劃分為10個行省,例如甘肅行省、湖廣行省、雲南行省等等。

當時,每個省下轄了各個路,每個路下轄了各個州府,每個州府下轄了各個縣,相當於設立了4級區劃。元朝雖然設立了行省制度,奠定了行省的框架,但並不完善。首先,各省的區劃不合理,地方上的管理難度大。第二,各地機構的結構粗獷,效率非常低。到了元朝統治末期,行省區劃已經出現了太多的問題。

北京市的區劃調整,4個直轄市之一,北京市為何有16個區?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在元朝行省的基礎上,根據明朝的實際需要,進一步調整了各地區劃。例如撤銷了路一級的區劃,形成了省、州府、縣三級區劃,這一區劃模式非常經典,沿用了幾百年時間。起初,明朝的都城在南京,燕王朱棣的封地在北平府。明成祖朱棣登基以後,明朝的都城前往了北京,不過,南京仍然是名義上的留都。最終,明朝進一步形成了南北直隸與13個省。例如在影視劇《大明王朝1566》中,出現了“大明兩京一十三省”的說法。

其中,我國很多省份的區劃,基本上都是在明朝統治時期形成的,例如河南省、福建省、廣東省等等。與現在的區劃相比,非常接近。明朝時期的北京被稱為順天府,出現了著名的順天府尹。不過,明朝的順天府管轄區有限,只管理宛平縣和大興縣。至於北直隸,大體上就是現在的河北省。17世紀中期,清朝確立了自己的統治以後,進一步調整了各省的區劃。最後,形成了大清內陸18個省的區劃。

北京市的區劃調整,4個直轄市之一,北京市為何有16個區?

當時,北直隸更名為直隸省,清朝設立了直隸總督,並且排名天下督撫第一位。在名義上,順天府隸屬於直隸省管理。但實際上,順天府自成體系,直隸總督根本管不了順天府。在清朝統治時期,順天府的管轄範圍大大擴大,下轄了涿州、大興縣、宛平縣、良鄉縣、房山縣、昌平州、順義縣、懷柔縣、密雲縣、平谷縣、霸州、保定縣、文安縣、大城縣、固安縣、永清縣、東安縣、通州、薊州、三河縣、武清縣、寶坻縣、寧河縣、香河縣。

那時候,出現了順天府二十四州府的說法,管轄範圍比較大。1912年,清朝滅亡以後,我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階段。在北洋軍閥時期,北京仍然是都城。1928年,直隸省更名為河北省。在北伐戰爭之後,都城遷移到了南京。北京被更名為北平,曾經做了2年時間的河北省省會。1930年,河北省省會遷往了天津市,北平市被提升為特別市。

北京市的區劃調整,4個直轄市之一,北京市為何有16個區?

特別市類似於現在的直轄市,不過,並不完全一樣。一轉眼到了建國初期,隨著局勢的穩定,我國進入了戰後重建、恢復生產、發展建設的階段。當時,北平市更名為北京市,重新確立為首都,並且分為了30個區。這一階段,北京市的管轄範圍並不算大,外圍的各個縣隸屬於通縣專區管理,而通縣專區隸屬於河北省。北京市的管轄範圍,大體上只有郊區和市區。

在50年代,各個直轄市的管轄範圍都不大。北京市劃分為32個區。由於區劃太大,每個區的面積都很有限。因此,32個區的區劃實行了幾個月以後,便調整為20個區。到了1950年,又在20個區的基礎上,調整為16個區。當時,各個區的名稱很簡單,從第一區開始,一直排序到了第十六區。

北京市的區劃調整,4個直轄市之一,北京市為何有16個區?

1952年,隨著區劃的逐步規範化,原來的16個區,調整為13個區。更重要的一點,各個區擁有了自己的名字,分別是:東單區、西單區、西四區、前門區、東四區、宣武區、崇文區、東郊區、南苑區、豐臺區、海淀區、石景山區、門頭溝區。不過,這一區劃持續了幾個月以後,又出現了變化。1952年7月,河北省的宛平縣劃入了北京市管理。

隨後,宛平縣和門頭溝區撤銷,設立了京西礦區,仍然是13個區的區劃。到了1956年,河北省昌平縣劃入北京市管理以後,撤銷昌平縣,設立了昌平區,北京市下轄區調整為14個。1958年,河北省的通州縣級市、通縣、大興縣、房山縣、順義縣、良鄉縣等地,劃入了北京市管理。隨著這些市縣的劃入,北京市的區劃出現了大規模調整。

北京市的區劃調整,4個直轄市之一,北京市為何有16個區?

前門區被撤銷,分別劃入了崇文區、宣武區。石景山區被撤銷,劃入了豐臺區管理。撤銷了東單區、東四區,合併設立了東城區。撤銷了西單區、西四區,合併設立了西城區。此外,東郊區更名為朝陽區,京西礦區更名為門頭溝區。通縣、通州市被撤銷,設立了通州區。房山縣、良鄉縣被撤銷,合併設立了周口店區。大興縣、南苑區被撤銷,合併設立了大興區。順義縣被撤銷,設立了順義區。

此時,北京市下轄了13個區、4個縣,總計17個區縣。不過,這樣的區劃只維持了2年多時間。1960年,昌平區、通州區、順義區、大興區、周口店區被撤銷,重新設立了昌平縣、通縣、順義縣、大興縣、房山縣。北京市的區劃,調整為8個區、9個縣,總計17個區縣。

北京市的區劃調整,4個直轄市之一,北京市為何有16個區?

1963年,在部分鄉鎮的基礎上,設立了石景山辦事處。1967年,石景山辦事處升級為石景山區。總計設立了9個區、9個縣,也被稱為內九外九。進入70年代以後,1974年,北京市設立了石油化工區辦事處。到了1980年,又在石油化工區辦事處的基礎上,設立了燕山區,進而形成了10個區、9個縣的區劃,總計19個區縣。

在八九十年代,隨著北京市的持續發展,城市面積進一步擴大,城市人口進一步增加。為了適應時代,北京市的區劃又出現了一定的調整。1986年,房山縣和燕山區被撤銷,設立了房山區,形成了10個區、8個縣的區劃。進入90年代,區劃變化更大。90年代末期,通縣、順義縣、昌平縣被撤銷,設立了通州區、昌平區和順義區。

北京市的區劃調整,4個直轄市之一,北京市為何有16個區?

截至這個時候,北京市形成了13個區、5個縣的區劃。2001年,大興縣、平谷縣、懷柔縣,陸續被撤銷,設立了平谷區、大興區、懷柔區。北京市的區劃,調整為16個區、2個縣。為了進一步的發展,2010年,崇文、宣武兩區分別與東城區、西城區合併,形成了14個區、2個縣的區劃。不過,16個區縣的格局已經形成了輪廓。

北京市的區劃調整,4個直轄市之一,北京市為何有16個區?

2015年,密雲縣、延慶縣被撤銷,設立了密雲區、延慶區。截至這個時候,北京市16個區的格局,徹底形成,分別是: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豐臺區、石景山區、海淀區、順義區、通州區、大興區、房山區、門頭溝區、昌平區、平谷區、密雲區、懷柔區、延慶區。

北京市的區劃調整,4個直轄市之一,北京市為何有16個區?

關於我國各地區劃調整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最後說一點,作者沒有其他賬號,請大家注意。最近,抄襲者太過分,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