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八一九事件:為何轟轟烈烈開頭,但卻僅僅兩天就草草收場?

夢歸隴原東,文史盡辰

(夢歸秋辰:第286期)

蘇聯,這是歷史上唯一能和美國平起平坐的國家,也是一個在二戰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超級大國。但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在短短六十九年以後卻分崩離析,而這裡面有一個小插曲:八一九事變。

八一九事件:為何轟轟烈烈開頭,但卻僅僅兩天就草草收場?

八一九事變

於是蘇聯的強硬派亞納耶夫等人開始試圖挽救這個分崩離析的國度,然而過程中卻大跌眼鏡,根本就沒有軍隊和民眾支援。不僅如此,民眾還反抗亞納耶夫的行為。那麼我們就看分析一下八一九事變失敗的原因:

一、斯大林時期的“集中化”。

從天使的角度,共同勞動共同富裕。但人不是天使,很多人發現一個規律:幹多幹少一個樣,干與不幹一個樣。這種模式必然會挫傷大家的生產積極性,最終就會產生可以同貧窮但絕不會共富貴的情況。

八一九事件:為何轟轟烈烈開頭,但卻僅僅兩天就草草收場?

解體前的百姓現狀

在二戰中為了戰爭需要而工業集中化可以理解,但發展時期還集中化優先發展重工業就過分了。一個國家最根本的就是百姓,如果百姓食不求飽、居無所安,那麼你說得再天花亂墜也是不合格的。

二、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的“妖魔化”。

對於一個領導來說,合格與否就在於兩點:一、對於度的把握,二、執行力和執行效果。很明顯這兩位老兄都對於度的把握有很大的偏差,赫魯曉夫糾正斯大林糾枉過正,而勃列日涅夫糾正赫魯曉夫又是矯枉過正。從影響力來說蘇聯是超級大國,但從輕工業和農業來說,蘇聯真的慘不忍睹。

八一九事件:為何轟轟烈烈開頭,但卻僅僅兩天就草草收場?

勃列日涅夫時期的百姓

從1975年開始,每年進口糧食就得上千萬噸,這還不包括肉類、奶油等。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度竟然會出現糧食短缺問題,所以當時有一個漫畫:就是一個人餓著肚子揹著導彈。當然這裡面還有一個因素:蘇聯過高地估計了自己而熱衷於美蘇爭霸,而沒有從現實出發放下身段腳踏實地。

三、戈爾巴喬夫的“致命一擊”。

在戈爾巴喬夫時期,他放鬆了對東歐等國的把控,這一放鬆的後果就是蘇聯的黑幕被暴露出來,最後導致蘇聯的信譽大幅度降低。這也導致了蘇聯的離心率大幅度降低,最間接的影響就是東歐劇變,很多國家拋棄蘇聯的華約而加入北約。

八一九事件:為何轟轟烈烈開頭,但卻僅僅兩天就草草收場?

東歐劇變

其次,是蘇聯內部的解體。原本加入蘇聯的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國相繼退出,更為糟糕的是蘇聯內部的葉利欽等人開始崛起。最終在一系列操作下,一個超級大國蘇聯瞬間分崩離析。

對於蘇聯是否應該解體,我想八一九事件中百姓和軍隊的反應就足以說明問題了。任何事情,什麼都會騙人,但人心向背是不會騙人的。或許蘇聯時期重工業很發達,但問題是人吃不飽飯啊,如果踐踏民意,那麼再崇高的藉口也不過是逆天自尋滅亡而已。

八一九事件:為何轟轟烈烈開頭,但卻僅僅兩天就草草收場?

蘇聯入侵布拉格

這裡值得肯定的是蘇聯的軍隊和戈爾巴喬夫,他們從蘇聯大局出發,從民心向背出發而和平演變。如果他們沒有堅持從人民出發,那麼就避免不了流血衝突。而計劃經濟雖然在特定的時期發揮過重要作用,但是卻不適用經濟騰飛的今天,會造成浪費、僵化、生產效率低下。

而我們的改革開放不就說明了市場經濟的偉大麼,而改革開放後第二年也就是1981秒,我們的糧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豐收。而鄧總設計師的偉大規劃卻沒有被蘇聯接受,最終被歷史所淘汰。

八一九事件:為何轟轟烈烈開頭,但卻僅僅兩天就草草收場?

蘇聯入侵珍寶島

在歷史上強如漢唐這樣的強大王朝,也會以為不順應歷史而被淘汰,更別說蘇聯了。任何朝代怎麼統治或者採用某種方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體恤民力、發展生產、教化百姓、秉行法治,只有這樣才會越來越強大。

每個人都懷念蘇聯,是因為它的功績和地位,但沒有一個蘇聯百姓願意回到那個時代!幾千年前,孔孟就主要以民為本而施行仁政,苛民於虎而自取滅亡,順應天道而長治久安,不是嗎?

八一九事件:為何轟轟烈烈開頭,但卻僅僅兩天就草草收場?

孔孟仁政

用文化點亮生活,用歷史回顧人生。我是夢歸秋辰,謝謝大家的閱讀和鼓勵。如果大家喜歡,請給個關注,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