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飛將軍李廣懷才不遇是因為本事太大,還是水平太菜?

在秦漢時期,李廣也算得上是一位名將,但是後人一提起他,就想到了這麼一個詞:懷才不遇。

李廣之所以懷才不遇,是因為他的本事太大,還是因為水平太菜?

從李廣整個人生來說,他的水平真的是有點菜,也就是才幹不夠。

很多人認為,這世間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李廣就是那匹千里馬,卻沒能遇上好的伯樂,所以才讓他的人生,陷入了悲劇。

飛將軍李廣懷才不遇是因為本事太大,還是水平太菜?

然而,如果你是一塊金子,君子藏器於身,歷經三朝皇帝,為什麼就沒有一個伯樂發現他呢?

不管什麼人,只要你有才幹,擺在你面前的,就有一個舞臺,讓你展現自己,抒發自己,如果你最終鬱郁不得志,那就要從自身找問題了。

李廣也算得上是出身名門,是秦朝大將軍李信的後代,屬於隴西李氏,身上流淌著貴族的血流。後代的李世民,也主動的攀高枝,稱李唐是隴西李氏的後人,可見從出身上,李廣就擁有著光彩照人的一面。

李廣一出仕,沒多長時間,就任地方太守了,太守守護一方,也可稱之為父母官了。從這個起點上來說,順利的話,他一步步幹到丞相,也是大有可能的。因為他的堂弟李蔡,跟他的起點是一樣的,就官拜丞相了。

然後,最後的結局卻是,李廣連卿一級的官職都沒能混上,更談不上封侯了,作為一名武將,他沒能戰死在沙場,反而飲恨自殺了。等到了他的孫子那一輩,還遭到了滅門絕後處罰。

我們來分析一下他的人生遭際。

早早地就能出任太守,這就是生活給他的際遇,也是考驗。很多人奮鬥了一生,也不過就是個秀才,混個縣令而已,他的起點突出,但是後續乏勁,說明他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李廣擁有良好的騎射水平,但是,在帶兵打仗上,著實有點不敢恭維。屬於他的最後一仗,他在路上,帶兵迷路了。與西路的衛青約定兩路一起進攻敵人,人家衛青都凱旋而歸了,卻在回來的路上,遇到了找不到路的李廣。

想想吧,不管仗打得如何,李廣也算得上有四五十年的打仗經歷了,現在卻在路上迷路了,帶著那麼多的人馬原地打轉轉,豈不是貽笑大方?可惜那時候沒有GPS定位,沒有手機導航。作為將領,就得靠自己的經驗與判斷指揮了。

就因為這,李廣羞於見人,自己了斷了人生。

李廣沒能封侯拜相,就是因為帶兵能力確實不敢恭維。他雖然被後人譽為飛將軍,在抗擊匈奴方面也算上是個人物,但是,由他做主將,主動出擊的戰役,基本上沒有告捷的,不是被俘虜,就是潰逃了,甚至是迷路了,那麼多那麼大的戰場,連一次殲敵三千以上的收穫也沒有,怎麼可能受賞呢?

既然李廣帶兵能力不強,為何還要讓他帶兵呢?

李廣的帶兵能力,主要體現在防守上。就好比是踢足球,打後衛很適合他,但是受人喝彩的,往往都是前衛,是衝鋒在前的隊員。

飛將軍李廣懷才不遇是因為本事太大,還是水平太菜?

漢景帝讓他帶兵,就是看中了他的防守能力,整個國家的政策就是以防守為主,休養生息。但是到了漢武帝這一代,兵強馬壯,雄心勃發,就提倡主動出擊了,所以,名將衛青、霍去病,因為適合這個打法,而風光一時。

李廣就不太適合這種打法,漢武帝也不喜歡讓將軍窩在後方,所以,從後衛改為前鋒,對於李廣來說,註定了是一場悲劇。

但是,在史家司馬遷筆下,飛將軍李廣卻是一位名氣滿滿的將軍,他百發百中,百步穿楊;他愛兵如子,桃李不言自成蹊;他才氣無雙,又懷才不遇。

其實,司馬遷對於他的誇獎,是不妥當的。為什麼這麼說呢,作為一名將軍,最光榮的成就,就是打勝仗,打的勝仗越多,臉上越光彩,其他的才幹,就是配角了。

但司馬遷基本上沒有提他的戰績,而是誇他的人品好,射術精,這就好比是誇獎一位跳高運動員,不是誇他跳得多高,而是讚美他攙扶老人過馬路,衣著樸實不花哨,對於參賽的成績不提及或一筆帶過,就有問題了。

還有人會說,既然李廣沒有可歌可泣的戰役,為什麼司馬遷會注入那麼多的筆墨來抒寫他呢?李廣有個孫子,叫李陵,與司馬遷是好友,司馬遷想捧的人是李陵,有意把他塑造為繼承前輩道路的人,所以就需要讓他的前輩不能太菜,於是就在他的前輩李廣身上多用了一些筆墨。結果,因為後來李陵為自己戰敗找藉口辨別,讓漢武帝很不高興,遷怒於吹捧李陵的司馬遷,給他施以了閹刑。

作為三朝老人,李廣在漢文帝面前混過,在漢景帝面前混過,又在漢武帝面前混過,這三個皇帝,哪個是庸人?哪個不是史載留名?他們本身不就是伯樂嗎?還發現不了眼前的這匹千里馬?

李廣就是有點尷尬,三朝皇帝之所以都讓他在邊疆當太守,就是因為重用他吧,他又不行,不用吧,他是三朝老人,又能騎善射,還有點名聲。

飛將軍李廣懷才不遇是因為本事太大,還是水平太菜?

作為李信的後人,李信又是秦朝的大將軍,漢朝為什麼會用李氏呢?其實,中國的歷史,就好比是一部大家族的博弈史,貴族在前代是貴族,在後代依然會活躍在舞臺上。

唐代王昌齡有句名詩:“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裡的龍城飛將,指的是李廣嗎?從史料上查詢來看,李廣本人並沒有去過龍城,受命攻打龍城的是衛青。既然說到了飛將,李廣就有飛將軍的稱謂,又無法往衛青頭上按,那麼龍城飛將,就應是指衛青+李廣了。

在歷史的舞臺,純粹的草根,是不容易逆襲的。衛青的姐姐就是有名的衛子夫,她嫁給了漢武帝,而霍去病,則是衛青的外甥。按照這個觀點,如果衛子夫沒有嫁給漢武帝,是不是衛青就沒有機會逆襲呢?衛青本人確實是有才華的,他如果沒有從軍打仗,來個假設,他發動了農民起義,是不是也能成為一方諸侯?

現在穿越劇很火,很多人就認為,如果自己能夠穿越到某朝某代,一定能成為大人物,影響一時。

假如真讓你穿越過去,你要是草根的話,去了古代,依然是草根,你什麼也改變不了,也影響不了歷史。歷史上的哪個皇帝是草包?劉邦是嗎?劉邦精明得很,賣了你你可能還在為他數錢呢,嫌賣得少。你穿越到童年再成長一遍,你能保證自己考上北大清華嗎?

既然皇上都是那麼聰明,為什麼最終還會改朝換代?這便是世襲制惹的禍了。第一代的皇帝,都是打出來的江山,前幾世一般都會出現盛世,但不定哪一代就可能出現一個草包的太子,但為了血統正宗,皇位還是傳給了他,這樣,昏君就產生了,改朝換代就不遠了。

世襲制不改,朝代就不會永遠穩固。

作為有著不世之功的衛青與霍去病,為什麼在司馬遷《史記》裡沒有濃墨重彩?

司馬遷出生於世家,好友李陵也是世家出身,他們門當戶對,惺惺相惜,情投意合。但是,衛青與霍去病,則是外戚出身,在司馬遷眼裡,可謂是草根,打心裡有點看不上他們。但是他們的功勞,確實是不容忽視的,只在《史記》裡以流水賬的方式,記錄了他們的戰功。

飛將軍李廣懷才不遇是因為本事太大,還是水平太菜?

即便是司馬遷這樣的史家,寫史也是懷有個人感情色彩的,那能不能這樣說,歷史缺少真相?

歷史流傳下來的,與我們看到的,想像到的,確實是有偏差的。很多人和事,距離真實,多多少少會有一些差異的。在我們的意識裡,華佗就應該是一個仙風道骨的人。在古代的生活環境下,真實的華佗應該是個邋遢的老頭,張口就是大黃牙。我們看影視劇,古人一個個風度翩翩,淨白灑脫,真實的古人,長期經受陽光照射,沒有用過化妝品,也沒有刷過牙,應該就是黃黑麵容,人人一口大黃牙。不要覺得噁心,真實的歷史,真實的普通人,讓你看了可能不敢相信。

即便是到了民國時代,一些有名氣的人物,拍的照片流傳下來了,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牙齒都經過了相應的ps處理。

回過頭來再說李廣,漢文帝曾說過李廣生不逢時,這是在印證李廣真的有才幹嗎?

當皇帝的人,與現在當領導的人,心思都一樣的,比如,領導在員工會上誇你,誇你在領導眼中多麼重要,不可或缺,但為什麼不大力提拔你呢?領導嘛,個個都是畫餅的高手,時不時給下屬一個甜棗嚼嚼,讓他們覺得你受重視,你就會奮力工作,兢兢業業,報答領導的高看,那就正中領導的下懷了。

飛將軍李廣懷才不遇是因為本事太大,還是水平太菜?

為什麼《資治通鑑》對於李廣的評價也非常高?那是因為《資治通鑑》是司馬光寫的,而司馬光是司馬遷的後代。在司馬一族的筆下,李廣名將的光彩就這樣流傳給了後世。

雖然本文扒去了李廣的外衣,將他說得不怎麼好看,但不管怎麼說,李廣還是一名好的戰將。如果他只是戰將,而不是統軍之帥,跟隨的又是名統軍之帥,他可能也會流傳下來真實的更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也說不定呢。

可現實是,誰讓他是世家的後代?誰讓他歷經三朝皇帝?能讓他只作為將,而不是帥一試嗎?

如果一個人被放錯了人生的位置,可能就像李廣一樣,最終是場悲劇。

如果你是被人放錯了位置,就要勇敢地提出來,說出自己的不適合,回到真正屬於你,適合你的位置上。如果你捨不得,放不下,丟不掉,改不了,那麼,誰也拯救不了你了。

人挪死,樹挪活,就是這道理。

李廣可能一生都沒有意識到自己身處的位置不當,所以,他的人生結局就成了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