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九江影像志:歷史上的今天·2月25日·紅巾軍擊殺狀元公

1532年2月25日,元末江州之戰結束,守將李黼戰死。

九江影像志:歷史上的今天·2月25日·紅巾軍擊殺狀元公

《新元史》卷226

元至正十二年二月,徐壽輝手下大將趙普勝率領紅巾軍水軍,順流而下攻擊江西,江州總管李黼(fǔ)與黃梅主簿也孫帖木兒聯兵進擊起義軍。紅巾軍連戰不利,攻勢受挫。但在紅巾軍連續不停地攻擊下,二月初十(2月25日)江州城破,李黼戰死。

資料來源:《新元史》卷226

元末紅巾軍攻佔九江城的戰役史稱“江州之戰”。在這場戰役中,守將李黼頂著泰山壓頂之勢奮力拼殺,雖多有斬獲,最終因實力相差懸殊而城破殉職。

江州之戰不常為後人所提及,是因為後來的朱元璋、陳友諒的鄱陽湖大戰太過耀眼,光芒壓倒一切。然而在江州之戰時,陳友諒只是徐壽輝下面的小兵頭,朱元璋還蹲在廟裡當和尚呢。這就叫贏者通吃,現如今走到鄱陽湖周邊五十公里範圍內(可能還不止),任何景點都聲稱朱元璋打仗時來過,卻沒幾個人知道徐壽輝是誰。

九江影像志:歷史上的今天·2月25日·紅巾軍擊殺狀元公

徐壽輝統軍元帥府印 圖源:維基百科

本篇聊聊江州之戰。元末紅巾軍起義分南北兩支,南邊領頭的是彭瑩玉(彭和尚),這位出現在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中,是明教五散人之一。歷史上彭和尚搞事情一等一,但自己不肯當頭,就推舉了蘄春小販徐壽輝。徐可不簡單,據說他曾赤條條走進浴室,泡在水裡後全身發出紅光,亮瞎了一眾裸男們的眼睛。

徐壽輝等人在黃岡起事,不多久攻下武漢,席捲湖北。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凡先得武漢者,必水陸齊下攻擊九江。只要攻擊方軍力足夠,九江若無援軍,一定是守不住的。

九江影像志:歷史上的今天·2月25日·紅巾軍擊殺狀元公

《新元史》卷226

至正十二年(1352年)正月,徐壽輝大軍蔽江而下,先佔了瑞昌,元朝的水軍望風而逃,將江州丟給了總管李黼,李黼是個文官,他還有個特別的身份——狀元,他是安徽阜陽曆史上唯一一位狀元。

李黼請求援兵未果,嘆息道:“我不知要死在哪裡了!”

這位狀元公沒當逃兵,他聯手江北黃梅主簿也孫帖木兒,並組織當地群眾武裝封路拒險,並身先士卒,主動出擊,大敗紅巾軍,殺敵兩萬餘人。

陸戰得勝後,李黼料想紅巾軍必以水軍攻擊,就準備數千長木頭,埋於岸邊水下,上端削尖,稱之“七星樁”。果然,不久後敵軍數千舟船來襲,卻被七星樁卡住。李黼率眾以火箭攻擊,敵軍焚溺死者甚眾。

眼見吃不下江州,紅巾軍轉而攻打周邊州縣,元守將都棄城逃走,江州外援斷絕,成了孤城一座。

2月25日,紅巾軍攻城,江州城內元軍將領開北門逃走(筆者估計是乘船跑了)。

九江影像志:歷史上的今天·2月25日·紅巾軍擊殺狀元公

《元史》卷194

《元史》對江州城破的記錄形象而準確。時隔七百多年,熟悉九江城區的讀者都能還原當時的場景(也說明九江古城的變化不大)。筆者將其中一段翻成白話如下:

……賊軍已到甘棠湖,焚燒西門,李黼率軍用弩箭射擊。賊軍不敢前進,轉而攻打東門,李黼去救援東門,賊軍已殺入城裡,雙方展開巷戰。李黼已力竭不能敵,揮劍叱喝道:“殺了我!不要殺百姓!”

賊人在巷中從背後將李黼刺下馬來,李黼怒罵而死,時年五十五歲。

江州百姓聽到李黼身死的訊息,哭聲震天,他們找來了棺具,將李黼埋葬在江州城的東門外。

九江影像志:歷史上的今天·2月25日·紅巾軍擊殺狀元公

李黼像 圖源:搜狗百科

在中國歷史上,身為一介文弱書生,在國家危難之際,卻能展旗呼號、身先士卒、揮劍挽弓,率領民眾浴血奮戰,寧死不屈,被後世冠以“忠烈”二字的文狀元,僅有兩位。這兩位都和元朝有關,一位是抗元英雄,光照千秋的南宋狀元文天祥,另一位是為了維護元朝統治而抗擊農民起義軍的元朝狀元李黼。顯然,以現代的愛國主義視角來看,後者的地位相當尷尬。

以統治階級角度,忠貞報國的李黼當然應當受到表彰。不僅是元朝統治者為李黼立廟於江州,紅巾軍出身的朱元璋也盛讚李黼為忠臣義士、後世楷模,併為其建祠堂,歲歲祭祀。不論是為誰犧牲賣命,忠臣烈士一定會受到後世甚至對手的尊重。當然了,少數時代也有例外。

至今,李黼的家鄉安徽阜陽,仍有一條紀念他的狀元巷。

九江影像志:歷史上的今天·2月25日·紅巾軍擊殺狀元公

安徽阜陽狀元巷 圖源:騰訊網

紅巾軍在九江的故事,後面還有。歷史上有兩位將都城建於九江,一位是晉安王劉子勳(見《九江影像志:歷史上的今天 · 2月7日 · 尋陽稱帝》),另一位就是澡堂裡發紅光的徐壽輝。為何他入水後有這等奇異變化?憑藉筆者僅存的化學知識,經嚴格考證,認為彭和尚事先給他身上抹了酚酞試劑。

《九江影像志:歷史上的今天》是記錄江西九江歷史的系列短文,每篇擷取九江市及下轄十個縣市歷史上發生的較有影響力的事件,配以相關的歷史照片、新聞圖片、文獻書籍及筆者拍攝的影像資料,並對事件緣由及產生的影響作出適當的評述。

本系列每篇選取有明確史料記載的當日發生的一個事件,如當日無合適的事件,則在當月中選取(史料記載中有月份無日期者)。由於筆者水平有限,資料殘缺,必有謬誤及取捨失當之處,誠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