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現代的“博士”是一種學位,那古代的“博士”是幹什麼的?

文 | 方圓文史

說起“博士”,很多人都不陌生,都知道它是學歷的一種,而且是高學歷的代表,可以說,能考上博士的人其能力都非常強。按照現在的教育形式來說,在上完本科之後才能考碩士(專科畢業兩年後也能考),而只有當碩士結束之後我們才能考博士,進行更高階段的學習。

但你知道嗎,“博士”這一產物,不僅在現代有,在中國古代也有,只不過所表示的含義不一樣而已。

現代的“博士”是一種學位,那古代的“博士”是幹什麼的?

在古代,“博士”所代表的是一種“學官”名,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根據《戰國策·趙策三》:“鄭同北見趙王,趙王曰:‘子南方之博士也。’”此外,在《史記·循吏列傳》中也有記載:“公儀休者,魯博士也,以高第為魯相。”

根據上述記載我們可以得知,古代的博士為是一種官職,並非現代的學位上的稱謂。在秦朝建立之後,承襲了戰國時期的博士職官,幾乎所有的諸子、詩賦、術數、方使皆設立有博士。到了秦始皇時期,其博士就有70人之多。這些人博古通今,主要充作帝王的政治顧問。

現代的“博士”是一種學位,那古代的“博士”是幹什麼的?

相對來說,秦朝及漢朝初年的時候,博士的職能基本上都是相同的。不過隨著時間的發展,到了漢武帝建元五年的時候,便開始設定有“五經博士”,專門掌管經學傳授。其實說白了就是擔任教學工作,並且逐漸成為博士這一職位的主要職責。漢光武帝時期,設立有博士十四位,並逐漸恢復了今文經學的官學地位。到了東漢中葉的時候,經學轉到民間的師儒手中。自此以後,博士制度雖然歷代沿襲,但是其作用已經和以前大有不同。

到了晉代時期,便設定有國子博士,主要還是以傳授經學為主。唐代時期,博士有太學博士、太常博士、太醫博士、律學博士、書學博士、算學博士等,皆為教授官。

明清兩代時期,基本沿襲了前代的博士職官,但是相較以前則略有不同。除了設立有中央上的博士以外,在地方各府州縣也設有博士為學官,也稱為府博士、郡博士、州博士、縣博士。

現代的“博士”是一種學位,那古代的“博士”是幹什麼的?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歸納總結一下古代博士的主要職責,大致有以下三點。

1。 侍奉朝廷,作為皇帝的政治顧問,可以勸諫上書,參與朝政和國家的有關重大的國策決定。

2。 負責保管朝廷的文獻檔案,主要從事編纂工作。

3。 傳授經學(學問),為國家培養人才。比如我們熟悉的國子監博士。

當然了,古代的博士除了授予學官以外,還授予一些有著專門的技藝、學問和職官。此外,古代博士還是對某種技藝或者是專門從事某種職業的人的尊稱,比如什麼酒博士或者是茶博士等等。